經歷過很多正式的晚宴,比較省力的是連主菜也不用挑選,交由廚師和侍酒師安排。我不會對配酒有什么意見,但是幾年下來,當最初的新奇過去后,多數平淡無奇的餐酒搭配開始讓人興味索然,吃一道菜,喝一款酒,成了例行公事的任務,應該有的樂趣沒有了,應該引發的話題也越來越少了。所以,我會珍惜每一次真正能帶來配酒樂趣的飯局,向氣味相投的人描述。
前幾天去了外灘的Hakkasan吃飯,餐廳周年慶,又逢剛開業便被選進了“亞洲50強餐廳”,于是推出了一個“HKK”高級套餐,每晚供應三十套,多數菜肴都配了點喝的。同桌的三個人看來都不是喝酒的行家,這倒也好,省去了裝腔作勢的口舌,能一邊享受美味,一邊聊點別的好玩事。
配酒是從第二道菜開始的,在中式宴席里被作為大菜的北京烤鴨,在這家餐廳似乎永遠逃不了前菜的命運。好在烤鴨沙拉做得地道,配酒用的“路易王妃”香檳,沒有什么可指責的。這個無功無過的開始,很快就被大家忽視,愉悅的用餐氛圍更讓人開心。
Hakkasan在用餐順序上的特殊化總是讓人難忘,烤鴨之后就是廣東點心——點心在西方格調的中餐廳里,被放在了同意面一樣的出場次序上,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相比之下,我更期待的下一道菜佛跳墻。
佛跳墻在口味上完全OK,只是里面的幾粒枸杞有點煞風景,廚師解釋說這是為了增加色彩。搭配的酒是黃酒,“烏氈帽”十二年陳,燙熱裝瓶,給一個小杯子讓你自斟自飲。這是我十分欣賞的搭配,佛跳墻濃郁的口感和味道,絕大多數葡萄酒都很難駕馭,而如果倒上一杯雪莉酒,路子是對了,情調卻未必到位。因為怕黃酒的后勁,同桌其他人都沒有飲盡,我出于喜愛,喝掉了這一小瓶,等著主菜的出場。
四道主菜分別是湘菜風味的沙茶香煎鱸魚、徽菜風味的茶香煙熏吊燒雞、浙菜風味的東坡肉和川菜風味的麻辣海鰲蝦。鱸魚和燒雞的配酒比較普通,海鰲蝦是主辦方力薦的菜肴,吃下來感覺不錯,配的酒是雷司令,花椒的香味和雷司令的果香、蜂蜜香碰撞,令人難忘。有趣的東坡肉,用美樂烹飪,配美樂喝,是一個不錯的想法,而且選得美樂也深得大家贊許。
甜品里的湯圓餡是巧克力和朗姆酒做的,配一款甜白理所當然。只是甜白的甜度偏弱了一些,但是晚宴進行到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會太在意這個了。
第二道甜品——也就是最后一道菜——是斑斕凝花羊奶慕斯,口味很出眾,配的是一杯咖啡馬提尼。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搭配:既可以當成餐后酒,又可以當成餐后咖啡。相信在場的很多人都是夜行動物,有人喝完了這一杯,已經提起精神準備赴下一個場子了;我也很有興致,點了一杯雙份的Ardbeg繼續坐著——反正外面已經下起了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