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彥剛 楊永樂 丁益等
摘 要:瑞華麥523系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用鄭麥9023與煙1604雜交,經8代系譜法選擇育成的常規小麥新品種,2014年通過江蘇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蘇審麥201407),屬弱春性早熟小麥品種,適宜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麥區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作晚茬種植。該文主要介紹了瑞華麥523的選育經過、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小麥;瑞華麥523;選育;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6-32-01
江蘇沿淮地區位于北緯33°線,屬南北交接地帶,土壤類型以沙壤土為主,小麥生產中前茬以遲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水稻為主,另有少量的玉米、棉花、大豆茬口,年度降雨量變幅大且不均勻,易旱易澇[1]。沿淮地區小麥種植面積基本穩定且有逐漸擴大趨勢,種植制度以稻麥兩熟為主,近年來,隨著直播稻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使得茬口銜接成了決定小麥產量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2]。瑞華麥523為弱春性遲播早熟品種,2011-2012年度參加江蘇省淮北遲播組區試,平均產量6 900.6kg/hm2,較對照鄭麥9023增產7.04%;2012-2013年度參加江蘇省淮北遲播組區試,平均產量7 358.25kg/hm2,較對照鄭麥9023增產9.36%;2013-2014年度參加江蘇省淮北遲播組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 402.7kg/hm2,較對照淮麥20增產5.99%;3a試驗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通過江蘇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蘇審麥201407)。筆者現將瑞華麥523的選育經過、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為該品種在適宜地區的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1 選育經過
為選育高產、優質、多抗、適宜遲播的小麥新品種,2002年以鄭麥9023和煙1604進行雜交。母本鄭麥9023為河南省農科院選育的優質、早熟、綜合性狀好的小麥品種,該品種于2001-2003年分別通過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蘇省、國家審定,在江蘇和安徽沿淮地區、河南中南部及湖北北部有較大的種植面積。為改良其抗倒春寒能力一般的缺點,用山東省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抗寒廣適的煙1604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進行連續選擇,從而選育出新品種瑞華麥523。該品種結合鄭麥9023優質早熟和煙1604抗寒豐產的優點,達到了優質、高產、多抗的目標。選育過程如圖1。
2 特征特性
瑞華麥523幼苗半匍匐,分蘗力較強,株型較緊湊,抗倒性好,熟相較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硬質。區試平均結果:全生育期219.6d,比淮麥20早熟2d;株高79.0cm,每667m2有效穗41.7萬,穗粒數29.2粒,千粒重41.0g。田間鑒定對赤霉病耐性好,中抗紋枯病、白粉病,感小麥黃花葉病毒病。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803.0g/L,粗蛋白含量15.6%,濕面筋含量34.9%,穩定時間6.4min,硬度指數68.1。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選擇適宜的種植區域 瑞華麥523適宜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麥區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作晚茬種植。
3.2 適期播種 10月20日至11月15日均可播種,最適宜播期為10月25日至11月5日。
3.3 肥水管理 一般施純氮225~255kg/hm2,五氧化二磷120kg/hm2,氧化鉀120kg/hm2。其中氮肥基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磷、鉀肥作基肥施用。田間溝系配套,注意防漬防旱[3]。
3.4 病蟲草害防治 冬前及早春及時防除田間雜草,返青拔節期注意防治紋枯病和銹病,揚花初期注意防治赤霉病,高肥水田塊注意防止倒伏。
3.5 適時收獲 蠟熟末期抓緊收獲,確保豐產豐收。
參考文獻
[1]王金雨,王偉中,吳傳萬,等.江蘇沿淮地區中強筋小麥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規范[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3,4.
[2]王世杰.耐晚播早熟高產大穗多抗小麥新品種豫教2號[J].麥類作物學報,2006,26(4):171.
[3]顧正中,周羊梅,王安邦,等.高產抗赤霉病遲播早熟小麥新品種淮麥30的選育[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6):19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