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北雁 王文彬
(1.錦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錦州 121000)
(2.錦州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 錦州 121000)
2009 年以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相繼頒布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消防員電梯等6 個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以下簡稱《梯規》),系統規范了電梯檢驗檢測工作,對電梯檢驗檢測工作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這是值得慶幸的事,但由于某些原因所致,在實際工作中感覺到《梯規》在某些方面有著不妥之處。
現行《梯規》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為一體的規則模式,將其屬性、內容不同的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兩大檢驗類別人為硬性合并,相同的檢驗內容將電梯生產(安裝、改造、重大維修)(以下簡稱“生產”)和使用環節強制覆蓋。
監督檢驗是指在特種設備生產過程中,在受檢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由經核準的檢驗機構對其相應生產過程進行驗證性檢驗。而定期檢驗是在檢驗周期內,對使用中的特種設備現實狀態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強制性定期檢查驗證。兩者都是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要制度,是確保安全的必要手段。但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是兩類屬性不同的檢驗(見表1)。

表1 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屬性區別對照表
由表1 看出,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各自屬性不同,前者對應的是生產環節,后者對應的是使用環節。
在對生產過程進行監督檢驗時,需要對生產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實施、管理制度的執行、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進行監督檢驗,這也是國際上同行對這類具有危險性設備進行監督管理的通用做法。在監督檢驗過程中,一方面要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范,對重要環節進行嚴格的檢查和監督,并做好記錄,按照規定需要進行簽證認可的必須及時進行簽證;另一方面,對監督檢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需要及時向生產單位提出。監督檢驗應該在企業自檢合格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頒布的監督檢驗安全技術規范進行,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生產過程中涉及安全性能的項目確認核實,如焊接工藝、焊工資格、力學性能、化學成分、無損檢測、載荷試驗、出廠編號等重要項目。
2)對出廠技術資料進行確認。
3)對受檢單位質量管理體系運轉情況進行抽查。監督檢驗合格后,監督檢驗機構應按規定的期限出具監督檢驗證書,對安裝、改造、重大維修有的還要出具報告。
在進行定期檢驗時,需要對使用單位的在用設備的現實狀態進行檢查,在使用過程中,受環境、工況等因素的影響,因腐蝕、疲勞、磨損等都隨著使用的時間,產生一些新的問題,或原來允許存在的問題逐步擴大,如裂紋、腐蝕等缺陷,安全附件和安全保護裝置失效等問題,產生事故隱患,會導致發生事故或增加發生事故的幾率。在使用單位自行檢查、檢測和維護保養的基礎上,通過定期檢驗及時發現特種設備的缺陷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特種設備在具備規定安全性能的狀態下,能夠在規定周期內,將發生事故的幾率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內,保證特種設備能夠運行至下一個周期。
監督檢驗實質上是特種設備制造或安裝、改造、重大維修過程中產品安全性能的驗證;定期檢驗實質上是規定周期內特種設備現實狀態的確認?!短菀帯穼⒈O督檢驗和定期檢驗兩類屬性不同的檢驗合為一體,兩者混肴各自著重點不突出,將其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內容、要求與方法編制一起,僅是兩者適用條款相對有所增減,并未體現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各自屬性,由此可見,這樣的檢驗規則模式實屬不妥。
《梯規》在第三條規定:“本規則所稱監督檢驗是指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核準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根據本規則規定,對電梯安裝、改造、重大維修過程進行的監督檢驗(以下簡稱監督檢驗);”本條內容非常明確規定,電梯安裝、改造、重大維修的監督檢驗實質是實施過程監督檢驗,既施工全過程監檢,為此,《梯規》將所有檢驗項目根據質量控制程度劃分為A、B、C 三個類別,并分別制定相應檢驗程序,進行不同程度控制?!短菀帯稟 類項規定:“不經檢驗機構審查、檢驗,或者審查、檢驗結果為不合格,施工單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明示A 類項為質量控制停止點,該類項目必須由檢驗機構進行審查、檢驗,而且必須合格,否則施工單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作。但在A 類項設置時卻未能體現其規定內容。
●1.2.1 《梯規》中A 類項設置狀態有所不妥
由于A 類項的重要性,《梯規》電梯監督檢驗項目中設置了A 類項(見表2),表2 可以看出電梯監督檢驗項目共53 ~95 項,僅僅設置3 ~5 個A 類項,位置為前3 項和后0 ~2 項,形成 “頭重腳輕軀干空”的不妥狀態。

表2 現行《梯規》監督檢驗項目中A 類項目設置狀態
上述“頭重腳輕軀干空”的現象表現為,監督檢驗項目中前三項均為技術資料類的項目,此類項目內容大多數是施工前的告知資料,已由監察機構在施工前審查合格,反之不能進入施工狀態,故不存在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的情況。其中施工過程記錄和自檢報告等資料也都是施工完成后施工方的資料,同樣不存在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的情況。后兩項A 類項為“下行制動試驗和靜態曳引試驗”均為試驗項目。其中“靜態曳引試驗”為轎廂面積超過相應規定的載貨、非商用汽車電梯,施工頻次較低,此類項目一般都是整機施工完成后進行,所以更不存在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的情況。由此可見現行《梯規》中電梯監督檢驗A 類項設置雖然重要,可視為質量控制點,但對下道或后續工序影響不大,未能體現過程監檢。
●1.2.2 實質的質量控制點未列入A 類項
由表2 還看出除“頭重腳輕”的設置的A 類項外,占總監檢項目90%以上的中間區段項目均為B、C 類項,未設置A 類項,在實質性施工過程的工序中均無A 類項,換言之,實質性質量控制點未列入施工過程工序中,由于實質性施工過程的工序中間區段未設置A 類項,檢驗機構的過程監檢也處于無章可循狀態,電梯安全性能得不到檢驗機構的過程監督,失去了過程監檢的意義。一旦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失控出現不符合事件,電梯安全性能得不到保證。
“線”—點對點即連成線,實現一對一的點燃,具體形式是“名師工作坊”。在圖1中,以導師O為中心發力點,聯系帶動周邊若干學校A、B、C、D、E的骨干教師,最大限度地激發骨干教師的主動性,提升其教學能力。
《特種設備安全法釋義》第二十五條“監督檢驗”指出:“ 按照目前的做法,對一般問題,可采取出示意見聯絡單的形式,告知生產單位及時改進;對嚴重問題,采取出具意見通知書的形式,要求生產單位必須改正,并將其意見通知書及時抄送當地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具有典型性的要形成檢驗案例,報告國務院或者省級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由此看出特種設備監督檢驗工作聯絡單(以下簡稱《聯絡單》)與特種設備檢驗意見通知書(以下簡稱《通知書》)有一定區別(見表3)。

表3 特種設備監督檢驗工作聯絡單與特種設備檢驗意見通知書區別對照表
由表3 可以看出監督檢驗過程中《聯絡單》和《通知書》兩者均有用場,缺一不可,針對發現問題的性質,采取相應的形式。
但《梯規》第十七條規定:“檢驗過程中,如果發現下列情況,檢驗機構應當在現場檢驗結束時,向施工、維護保養和使用單位出具《特種設備檢驗意見通知書》,提出整改要求:
(一)施工或者維護保養單位的施工過程記錄或者日常維護保養記錄不完整;
(二)電梯存在不合格項目;
(三)要求測試數據項目的檢驗結果與自檢結果存在多處較大偏差,質疑相應單位自檢能力時;
(四)使用單位存在不符合電梯相關法規、規章、安全技術規范的問題?!?/p>
《梯規》將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一起籠統做出上述規定,將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混為一談,實在不妥,缺少發出《聯絡單》環節,該規定對于定期檢驗可以適用,對于監督檢驗顯然不切合實際,僅出具《通知書》明顯不能滿足施工過程監督檢驗的需要,施工過程中總會發現一般問題,檢驗人員可隨時采取發出《聯絡單》的形式,告知生產單位及時改進;如果此類問題采取發出《通知書》,豈不是小題大做。但對嚴重問題則應采取發出《通知書》的形式。嚴重問題一般指監督檢驗項目不合格,并且不能糾正;受檢單位質量標準體系嚴重失控;對《聯絡單》提出的問題拒不整改;已不再具備制造或者施工的許可條件;嚴重違反特種設備許可制度(如發生涂改、偽造、轉讓或出賣特種設備許可證,向無特種設備許可證的單位出賣或者非法提供產品質量證明書);發生重大質量事故等問題。在監督檢驗過程中發現以上幾個方面問題則應采取發出《通知書》的形式。
《特種設備安全法釋義》第二十五條“監督檢驗”指出:在對生產過程進行監督檢驗時,需要對生產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實施,管理制度的執行,制造過程的質量控制進行監督檢驗,這也是國際同行對這類具有危險性設備進行監督管理的通常做法。施工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實施、正常運轉與否,直接關系到施工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性能,同時也關系到施工單位作業人員自身安全?,F行《梯規》監督檢驗項目中卻未涉及對施工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實施、管理制度的執行等進行監督檢驗的項目,可見《梯規》對此重視程度欠缺。
《特種設備安全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安全技術檔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一)特種設備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護保養說明、監督檢驗證明等相關技術資料和文件 ……”
《特種設備安全法釋義》第二十五條“監督檢驗”指出:“監督檢驗合格后,監督檢驗單位應按規定的期限出具監督檢驗證書,對安裝、改造、重大維修有的還要出具報告?!?/p>
《特種設備安全法》及《特種設備安全法釋義》已明確規定監督檢驗證書是使用單位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的技術資料,監督檢驗合格后,監督檢驗單位應按規定的期限出具監督檢驗證書。監督檢驗證書是檢驗機構實施對特種設備監督檢驗合格后,向受檢單位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安全性能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安全技術規范等規定的監督檢驗證明資料,也是被監檢特種設備屬性及其身份的永久性檔案資料。這樣有著重要意義的證明和永久性檔案資料,在《梯規》中卻被其忽視,在其條款中未予規定,顯然是一漏洞。然而,《梯規》在第十八條卻規定“檢驗工作(包括第十七條規定的對整改情況的確認)完成后,或者達到《通知書》提出期限受檢單位未反饋整改報告等見證材料的,檢驗機構必須在10 個工作日內出具檢驗報告”。 筆者認為檢驗報告是實施檢驗工作內容的載體,同樣是監督檢驗證明資料,固然重要,但不能代替監督檢驗證書,它是監督檢驗證書的支持性文件,只要在檢驗報告中檢驗結論合格的前提下才能出具監督檢驗證書。因此,《梯規》僅規定檢驗機構必須在10 個工作日內出具檢驗報告是不夠的。
《梯規》基本保持了2002 版電梯驗收檢驗規程和定期檢驗過程中的檢驗內容、要求與方法基本內容,導致《梯規》由驗收檢驗直接過渡為監督檢驗,定期檢驗只是相對監督項目減少而已,其性質相差無幾。經筆者初步了解,現在大多數電梯的監督檢驗,還是以前驗收檢驗的模式,施工單位在電梯安裝、改造、重大維修全部施工完成并調試后,將其規定的相關資料送達檢驗機構,檢驗機構派員現場“監督檢驗”,發現問題要求施工單位整改,整改合格后出具報告。根本談不上施工過程中的監督檢驗,實質是施工后的驗收性質的檢驗。究其原因是《梯規》中沒有規定實質性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停止點既A 類項所致?!短菀帯分忻槐O督檢驗實質還是驗收性質的檢驗。
《梯規》中的幾個問題除上述原因外,再有就是起草工作沒能借鑒其它“兄弟規則”經驗模式,電梯規則模式另立一門,形成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一體的規則模式,有關部門指導協調起草工作不到位,目前特種設備檢驗規則模式多樣,除電梯外,起重機械為制造監督檢驗、安裝改造重大維修監督檢驗、定期檢驗;壓力容器為監督檢驗、定期檢驗;鍋爐為安裝監督檢驗、定期檢驗等。據了解《鍋爐壓力容器產品安全性能監督檢驗規則》與《鍋爐安裝監督檢驗規則》將合并修訂為《鍋爐監督檢驗規則》與《鍋爐定期檢驗規則》已形成征求意見稿,與壓力容器模式吻合,建議《梯規》也應向其靠攏。
針對《梯規》存在問題筆者建議,在適當時候修訂《梯規》,將其規則模式向總局特種設備局合并修訂意向靠攏,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一體的規則模式為監督檢驗、定期檢驗獨立規則模式,使之便于系統掌握,各自突出中心。對于《梯規》監督檢驗內容未能體現過程監檢的問題,筆者認為《梯規》中檢驗項目應按照之前所述質量控制點的定義及建立原則,結合監檢對象施工工藝流程的關鍵工序,科學的選擇相應項目,設置有實際意義A 類項,例如:井道樣板架/線、導軌、槽鋼承重梁等隱蔽工程和關鍵工序。監督檢驗工作中缺少發出《特種設備監督檢驗工作聯絡單》環節、監督檢驗未對出具監督檢驗證書做規定、監督檢驗未融入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內容等問題應及時予以完善。
上述《梯規》存在的幾方面問題,使得電梯監督檢驗類似于2002 版《梯規》驗收檢驗,導致未能對電梯生產環節的施工過程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監督檢驗。因此,《梯規》起草工作應在《特種設備安全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框架下和在TSG Z0001—2004《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制定導則》的基礎上,樹立整體特種設備管理理念,借鑒他人經驗,科學地制定檢驗規則,力求檢驗工作更加科學合理。根據不同類型電梯的特點和監督檢驗與定期檢驗各自屬性及內容,按照保障安全、確實必要、操作可行的原則,合理確定檢驗項目、檢驗方法,將我國電梯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1] 闞珂,蒲長城,劉平均.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釋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
[2] TSG T7001—2009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S].
[3] TSG T7002—2011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消防員電梯[S].
[4] TSG T7003—2011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防爆電梯[S].
[5] TSG T7004—2012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液壓電梯[S].
[6] TSG T7005—2012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S].
[7] TSG T7006—2012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雜物電梯[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