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向世兵

資丘小學位于湖北長陽文化 “三件寶”——山歌、南曲、撒葉兒嗬發祥地之一的資丘,現有14個班級約800人,教職員工41人,其中專(兼)職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老師6人。學校本著人文養徳、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以聚焦人本、關注個性發展,突出教本、拓展學習空間,研究校本、創建學校特色為辦學目標,把弘揚傳承優秀民族民間文化作為全面培養學生的重要內容引進校園、引進課堂,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民間藝人進課堂”等活動,形成民族民間文化校園傳承的常態化,培養了一大批民族民間文化“小傳人”。
近年來,資丘小學積極打造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平臺,把培育民族民間文化納入教學全過程,貫穿整個教育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營造傳承民族民間文化的良好氛圍,培養師生對民族民間文化的興趣,激發師生傳承民族民間文化的熱情。
注重走出去學、請進來教,在交流中學習借鑒其他學校傳承民族民間文化的好經驗、好辦法。學校先后多次組織師生與鎮內外的學校開展學習交流活動,邀請他校師生前來傳經送寶、相互學習,并采用“民間藝人進課堂,在校老師學中傳”的做法,提升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的成效。
注重用規章制度管理活動的開展,建立健全考評考核體系,制定《資丘小學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考評細則》,明確考評辦法、程序等內容,定期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考評,用制度保證活動的落實。對未按計劃落實的限期完成,有效增強了科任老師的責任意識;因特殊情況影響計劃落實的,要求及時調整計劃安排,保證時間、內容、效果的落實。
開設喊山歌、唱南曲、跳撒葉兒嗬、跳花鼓子、土家刺繡等課程,打破班級界限制定每學年計劃,根據學生的選課情況進行編組、編班,既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又避免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問題。開課前,教務處根據教師特長,安排有空堂的教師到校本課程班,協助做好組織教學和跟班學習。目前,學校有6名教師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帶頭人,有會喊山歌、唱南曲、跳撒葉兒嗬的學生120人。
長陽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多彩,又因地域而呈現各自特色。資丘小學在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中,既注重縣域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又立足當地民族文化特色氛圍開展傳承活動。
資丘鎮位于湖北宜昌長陽以土家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喜好禁忌等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融,有著獨特的人文風情。多年來,資丘小學著眼民族團結從孩子抓起的理念,把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習俗、飲食文化等常識引進課堂,培養學生在風俗上相互尊重、在生活上相互關心、在學習上相互幫助的良好行為,從小樹立維護民族團結的理念。
在資丘,南曲、撒葉兒嗬、花鼓子等民間文化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尤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撒葉兒嗬,資丘有著很強的代表性。資丘小學在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時,兼顧民族民間文化傳承的多樣性與特色性,不僅注重對喊山歌、講故事的傳承,還把根植于當地百姓生產生活的撒葉兒嗬、南曲等作為重點傳承。
資丘是革命老區,世代居住于此的各族人民在爭取自由和尋求解放的斗爭中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光榮歷史,這些是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寶貴財富。資丘小學把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與優良傳統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等相融合,結合“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鄉”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了“緬懷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長陽同發展”“紅領巾心向黨”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資丘小學利用各級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擁有各級“非遺”項目、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的優勢,積極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
向各方爭取支持與自主克服困難相結合,開展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學校走教研結合之路,組織教師編教材,解決教材缺乏問題。近年,縣民宗局每年均安排一定資金給予該活動支持,鎮文化站把民間文化進校園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此外,還有許多民間藝人也參與到了校園民間文化的保護傳習中來。
民間藝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石”,更是傳承民族民間文化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資丘小學十分注重利用這一寶貴資源,在鎮委、鎮政府出臺“帶徒傳藝獎”“學藝有成獎”等多種鼓勵政策后,迅速與民間藝人聯系溝通,先后聘請民間藝人任學校輔導教師。在傳承活動中,鼓勵民間藝人傾心帶徒傳藝,主動為教學提供教材,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張言科結合在校傳承民族文化的實踐,編寫《撒葉兒嗬傳承教材》供教學使用。
資丘小學多次組織學生參加縣里鎮上的比賽活動。2014年,在全鎮土家少兒民間文藝大賽上表演南曲 《悲秋》獲一等獎;學校撒葉兒嗬代表隊在鎮第38屆民族文化節暨撒葉兒嗬鼓師擂臺賽上獲最佳傳承獎,在鼓師晉級賽上獲優秀傳承人稱號;學生演出作品《古鎮資丘——幺姑姐》在全縣中小學文藝匯演中獲一等獎。

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參與。近年,資丘小學加強對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的組織領導,多方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并在全省第二期民族文化進校園骨干教師培訓班上作了經驗交流。
抓活動組織,成立由校長任組長,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教務主任、辦公室主任及少先隊輔導員等人員構成活動小組,負責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的組織、協調等工作。抓隊伍建設,采用自學、田野采風、拜藝人為師、選送參加培訓等多種形式加強隊伍建設。目前,該校開設了民族民間文化課,有課程專(兼)職教師6名。抓教材編寫,組織老師自己動手編寫了《土家撒葉兒嗬教材》《長陽南曲入門》等民族民間文化校本教材。
科學制定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責任和目標,形成校長總負責、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把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作為教學內容,統一安排到學年教學計劃中;把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工作作為學年考核的重要內容,有效推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開展。
為較好克服既不給學生增加負擔又不影響正常教學的難題,為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創造更加充足的時間條件,近年,資丘小學根據教學大綱規定課時,合理設置安排民族文化課程,利用體育課、陽光體育鍛煉和課間操時間合理安排民族體育項目,利用校本課程時間適當安排民族民間文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