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
王岐山反腐的特點
王岐山反腐的特點可以歸結為三個層面:
第一,反腐戰術堅決。他深知腐敗問題太多太重,經過調研和判斷后,得出“當前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的應急舉措。他提“當前”,不是“現階段”,更不是“將來長遠”,直言只是權宜之計——以治標為主。更重要的是后面半句——“治本”才是目標和方向,靈魂是最后四個字——“贏得時間”。
第二,戰役思想正確。王岐山認為,既要堅持打持久戰,也要打好殲滅戰。而戰役目標的關鍵,在于要打好殲滅戰。將“打老虎”作為重點,打給領導干部看,從自己做起、現在改起。“蒼蠅”打給老百姓看,讓老百姓從身邊看到變化并提升對反腐敗的信心,恢復黨和政府的公信力。這就是“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思路。
第三,戰略目標清楚。王岐山的戰略思維已經越來越明晰:通過反腐敗維護中央的權威,通過嚴格整治紀律維護中央權威。通過抓好自身隊伍“鐵的紀律”來解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自身的建設問題,讓“打鐵還需自身硬”落到實處。通過整合力量打好殲滅戰并贏得時間,這就是戰略思想。當前中共中央還是用權力反腐:通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總書記、中紀委書記來反腐敗,但是戰術和戰略的明確將有可能通過改革,將權力反腐轉變成制度反腐,從而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戰略目標。
因此,這一年中紀委反腐的重大變化是從過去的量變發展到了質變萌芽的出現。筆者歸結為“5個體現”和“9個前所未有”。十八大以來,中央體現了求真務實、以民為本、從嚴要求、權為民賦以及尊崇法治的思想。其中“權為民賦”是習近平當總書記之前的思想,把權力來源和主體講清楚了。“9個前所未有”分別是:認識的清醒、重視的程度、反思的勇氣、調研的深入、高層的表率、行動的迅速、媒體的報道及時和報道公開、群眾的參與以及取得的成效都前所未有。
強化異體監督,黨內權力分立制衡
中國一直沿用蘇聯模式的同體監督,筆者總結了一句話:改革開放30多年來,幾乎沒有一個黨政主要領導的腐敗問題由同級紀委監察局檢舉揭發出來,不是我們的紀委書記才干上的無能,而是體制上的悲哀。
30多年反腐敗、黨內監督、糾不正之風乃至廉潔自律都無法取得有效成果,同體監督是重要原因。不但沒有成果,還越來越嚴重。王岐山看到這個問題,從巡視和派駐這兩個問題上入手,這是30多年紀檢體制改革的兩個支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已經初見成效的異體監督手段——巡視組,中紀委高度重視,加強了中央巡視組的工作,全會提出要改進巡視制度,做到對地方、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全覆蓋。巡視制度下一步應該在巡視組長的選擇上下功夫,擴大巡視組長庫。現在的組長只有正部級官員才有資格擔任。筆者建議應該讓副部級甚至廳局級的官員也來擔任,比一比誰的工作效果更好。其次,現在巡視組成員是由中紀委統一指派,將來應該由巡視組長挑選自己的“兵”,而且可以在中央機關甚至全國范圍選擇,實現優化組合的效果,畢竟“包辦婚姻”的效果總不如“自由戀愛”好。第三,巡視形式要多樣化,現在是公開巡視,將來暗地巡視甚至微訪的形式也應開展。最后,巡視組單憑自己的力量不夠,應該協調其他的力量,特別是第四種權力——媒體的力量,用媒體監督的優勢搜集信息,掌握情況。
突出紀委內涵,有序擴張監督權
紀委是黨代會選舉產生的,定位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由于監督很難才會變身辦案機關,再遇阻力就會變成糾風部門,又碰困難就會收縮為執法檢查、效能監察……30多年來,黨內監督專門機關的外延越來越擴大,專門監督的內涵越來越小,監督機關淪為辦案機關。
中紀委辦大要案沒有司法手段,只有“雙規”的手段。與此同時,在縣市一級解決問題的任務觀念很重,時間要求緊迫,如果一些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水平不高,就會出現大問題。
筆者在十多年前就提到了“雙規”的“四用原則”。第一,是“要用”,因為“雙規”是一線反腐指戰員的發明,不是腐敗分子的創造。在法治尚未真正建立起來前,當前不用“雙規”,只能讓腐敗分子高興,所以要用。第二,要慎用,“雙規”并非與法律沒有沖突,所以要慎用。第三,要少用。使用“雙規”風險很大,后遺癥很大,因此可用可不用的,堅決不用,即使能用的,也盡量少用。第四,最后不用。紀委要成為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就必須以縮小自己的外延來擴大自己的內涵。為此,筆者建議:十八大的班子以5年為期,每年減少20%的“雙規”使用數量,5年后不用“雙規”;如果考慮遠一些,以10年為期,每年減少10%,10年后不用“雙規”。因此“雙規”要用慎用少用,最后達到不用。真正達到不用的時候,紀委就會由那些陷入瑣碎事務纏身的部門定位,恢復為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紀委戰略改革的方向可歸納為“六轉”:第一,由同體監督轉向異體監督;第二,由擴大黨內監督專門機關的外延轉向重視黨內監督專門機關的內涵;第三,由同級黨委的領導為主,轉變為上級紀委的領導為主;第四,由當前治標為主盡快轉向治本為主;第五,由全國性的治標為主轉向以政改特區的治本為主;最后,由權力反腐轉向制度反腐。
這樣一來,雖然紀委在監督權層面看似擴張,卻是有序、有制度保證并且在制度規范條件下進行,以避免紀委在擴張權力時,成為新的腐敗增長點。同級黨代會能夠制衡紀委的權力,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相互制衡和協調,這樣就能在黨外不允許有黨,黨內不允許有派的前提下,通過黨內分權,實現黨權三分。
(摘自《高層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