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汴生
一個人敢不敢說話,并不在于是否退休。不過現實情況是,確實有不少退休老人乃至耄耋老人無所顧忌,敢說真話實話,敢提批評意見,敢斗貪腐高官,以至于有媒體稱:“中國現在出現了耄耋老人敢于直言的風景線。”
案頭就有幾位耄耋老人敢說敢為的報道:一位是敢向省委書記叫板的92歲老人、云南省政協原副主席楊維俊。楊老退休后堅持實名舉報當地官場上各種貪腐和官僚問題。1994年他舉報了云南紅塔山卷煙廠廠長褚時健,2013年他又親自到中紀委舉報云南省原省委書記、十二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白恩培。多年來上至省委書記、省紀委書記,下至司法所所長,楊維俊已記不清舉報過多少官員。
另一位是湖南省原紀委書記楊敏之。楊敏之在1998年退休后,堅持讀書、思考、著述,提出了不少大膽而獨特的見解,敢于指斥現行制度的弊端:“在現實運行中,民主與集中很容易被割裂開來,把民主基礎上的集中,變成集中指導下的民主。‘集中’是實的,‘民主’是虛的,民主不能真正制約和限制領導人公然違反民主的行為,解決不了一個人說了算的問題,極容易變味為家長制。”(《南方周末》2014年7月31日)
在湖南,還有一位久負盛名的耄耋老人,他便是衡陽日報社的“黨風記者”李升平。李老先生一身正氣,嫉惡如仇,多年來他以筆為“投槍、匕首”,抨擊腐敗現象,批評歪風邪氣,當地從市級領導到各部門的負責人,被他點名批評的就有200多人。2010年,已是80多歲高齡的李升平還以《“黨風記者”向市紀委叫板》為題,撰文公開批評衡陽市紀委。
幾位耄耋老人如此直言、“叫板”,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1957年李升平就因為寫了一篇雜文、說了幾句真話被打成“右派”分子,吃苦受罪22年。楊維俊則因為不肯說假話、誣陷他人也被打成“右派”分子,受盡屈辱和折磨。
而今,他們卻安然無事,既沒有因言獲罪,也沒有因批評、舉報官員招惹麻煩(楊敏之于去年7月因病去世,享年81歲)。應該說幾位老人是幸運的,他們在有生之年趕上了一個正在變得寬容、自信、自由的時代。
然而與這種耄耋老人“風景線”不同的是,不少地方仍是假話、虛話、套話盛行,官場上很多人的經驗是“真話危險,虛話保險”“報喜得喜,報憂得憂”“講真話遭殃,說假話得獎”,甚至有學者認為“講真話難”已成為“我國社會的嚴重病癥”。至于批評官員、舉報貪官更是極易引火燒身的危險事。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何敢說敢為的多是退休老人、耄耋老人,而少有在職在位者。
清人龔自珍詩曰:“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個社會有一批敢于直言的退休老人、耄耋老人無疑是件幸事,但是如果只有他們才敢站出來說話,也終歸是件“可哀”的事。一個充滿生氣、活力的和諧社會,也應該是一個無論官民、無論老少都敢說話、也能說話的社會。
(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