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在國務院黨組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要嚴防以“紅頂中介”替代行政收費的現象。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業的票子、供官員兼職的位子……社會上流傳的這一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一些“紅頂中介”的諸多違紀亂象?!凹t頂中介”是簡政放權的“絆腳石”,它吞噬行政審批改革紅利,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理應予以整治。特別是,要逐漸形成相應的機制,剔除行政審批“灰色地帶”,使政府回歸服務本位。
(《財經國家周刊》)
在司法實踐中,涉案財物違法處置已是積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規范刑事訴訟涉案財物處置工作的意見》,直指刑事案件涉案財物處置“灰賬”。新規出臺之后,執法和司法各環節的漏洞,能否借由探索中的涉案財物集中管理信息平臺、處置信息公開機制等改革舉措得以堵塞,還有待踐行。而破解源頭指向的政法經費保障體制之弊,仍需時日。
(《財經》)
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自2010年實施以來,效果并不明顯,因為在執行上更多的是靠干部自覺,缺乏有力的督促措施和處罰,給干部留下了比較大的“私人空間”,在不少干部中出現了“偽自覺”現象——對待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愿意報就報,不愿意報就不報的情況,甚至是故意漏報、瞞報。面對干部的“偽自覺”,沒有相應的核查措施,這就構成了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的“瑕疵”。事實證明,只要有貪腐,就會有隱瞞。因此必須進行嚴格的抽查核實,徹底消除少數干部的僥幸心理,對隱瞞不報、不如實報告的干部起到震懾作用。
(《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