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事 紀 要
省政府2014年十大重點工作百項考核指標完成情況
2014年初,根據省十二屆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省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將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分解為“十大重點工作、百項考核指標”。一年來,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全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省政府2014年十大重點工作、百項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總體良好,實際設置的109項指標中,有99項指標完成年度目標任務、8項指標基本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占全部指標總數的98%。有2項指標尚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主辦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7%。
2.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8%。重點建設100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推廣應用400項(個)新技術新產品。(主辦部門: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3.2%,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組織實施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項目54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1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超過100個、技術改造創新項目近300個,推廣應用1050項(個)新技術新產品,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3.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主辦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4.新增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5家,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新增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150個服務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1000億元。(主辦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新增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5家,預計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新增營業收入2300億元。預計150個服務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34億元。
5.旅游業增加值增長13%。旅游項目投資超1500億元。新增省級旅游度假區5家。(主辦部門:省旅游局)
旅游業增加值增長13.1%。旅游項目投資1534.2億元。新增省級旅游度假區7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6.新增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5家。建設省級“兩化”融合示范區10個。認定“兩化”融合轉型升級省級示范企業50家。(主辦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新增省級工業設計中心17家。建設省級“兩化”融合示范區15個、“兩化”融合轉型升級省級示范企業57家。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7.培育重點電子商務基地和企業30家。(主辦部門:省商務廳)
確定50家重點培育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企業),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8.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其中,鋼鐵345萬噸、水泥70萬噸、船舶200萬載重噸、焦炭58萬噸、印染3億米、鉛蓄電池500萬千伏安時。(主辦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其中,鋼鐵377萬噸、水泥153萬噸、船舶345萬載重噸、印染3.536億米、鉛蓄電池749萬千伏安時,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焦炭58萬噸。
9.加大品牌戰略和品牌國際化推進力度,評定600個左右江蘇名牌產品,獲批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傳統產業企業新申請國際注冊商標100件,新增省著名商標100件、地理標志商標10件。(主辦部門:省質監局、工商局、商務廳)
加大品牌戰略和品牌國際化推進力度,評定621個江蘇名牌產品,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獲批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傳統產業企業新增國際注冊商標150件,新增省著名商標584件、地理標志商標46件,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0.組織企業參與制定10項國際標準,主導制(修)訂400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獲批3個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10個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主辦部門:省質監局)
組織企業參與制定11項國際標準,主導制(修)訂522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獲批5個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14個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主辦部門:省財政廳)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1%,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實施200個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4870億元。(主辦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5%,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實施200個省重大項目,預計完成投資4900億元。
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主辦部門:省商務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4%,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主辦部門:省物價局)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漲2.2%。
15.新開工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00項,竣工達產100項。(主辦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新開工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07項,竣工達產105項。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6.新增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30億元,全面完成“十二五”投入目標。完成南京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主辦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通信管理局)
預計新增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32億元,全面完成“十二五”投入目標。南京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在全國率先開通。
17.開工建設滬通鐵路江蘇段,力爭開工建設連淮揚鎮鐵路和連云港港30萬噸航道二期工程,基本建成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和蘇南運河“四改三”航道工程,建成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主辦部門:省交通運輸廳、鐵路辦)
開工建設滬通鐵路江蘇段、連淮揚鎮鐵路先導段,連云港港30萬噸航道二期工程工可報告已通過省內預審,項目環評、通航安全論證報告編制完成。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工程沒有基本完成,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蘇南運河全線建成可通航千噸級船艙的三級航道,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建成投運。
18.基本完成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繼續實施長江堤防加固工程。全面建設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新溝河工程。加快建設沿海水利泰東河等工程。基本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主辦部門:省水利廳)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已完成總投資的90%,河道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長江堤防加固工程鎮江、蘇州等地相關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張家港段部分堤防改建工程啟動實施。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新溝河工程征地拆遷基本完成,江陰境內河道工程和江邊樞紐等全面實施。沿海水利泰東河工程干河河道工程逐步掃尾,跨河橋梁、影響配套工程全面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基本完成。
19.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500億元。認定省級以上信息消費試點城市3家,創建農村信息化應用示范基地10個。(主辦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500億元。入選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6個,確定農村信息化應用示范基地15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0.新設農村小額貸款公司30家,新增上市公司20家。(主辦部門:省金融辦)
新設農村小額貸款公司41家,新增上市公司24家。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1.中小企業融資超市、融資服務網、統貸平臺等服務企業數超過2萬家。(主辦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中小企業融資超市、融資服務網、轉貸平臺、統貸平臺等服務企業數超過2.2萬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2.培育35家放心消費誠信品牌規模骨干企業、350個放心消費示范街(區)和500家省級放心消費創建先進示范單位。(主辦部門:省工商局)
培育48家放心消費誠信品牌規模骨干企業、365個放心消費示范街(區)和570家省級放心消費創建先進示范單位。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3.“12315”電話一次接通率達到90%,消費者有效申訴處結率達到100%,消費者滿意率保持在90%以上。(主辦部門:省工商局)
“12315”電話一次接通率達到95%,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消費者有效申訴處結率達到100%,消費者滿意率保持在90%以上。
24.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45%。(主辦部門:省科技廳)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48%。
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9%。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000家。(主辦部門:省科技廳)
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39%。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703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6.組織實施11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開展50項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建設10個新材料產業創新集群。(主辦部門:省科技廳)
組織實施151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開展60項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關鍵技術攻關,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建設10個新材料產業創新集群。
27.新增創新型試點縣(市、區)10個、創新型試點鄉鎮50個。(主辦部門:省科技廳)
新增創新型試點縣(市、區)12個、創新型試點鄉鎮58個。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8.新建省級科技金融服務中心10家,新增科技支行、科技信貸業務部、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等專營機構20家。(主辦部門:省金融辦、科技廳)
新建省級科技金融服務中心10家。新增科技支行、科技信貸業務部、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等專營機構22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9.新建省級企業研發機構200家。新增“校企聯盟”1500個。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達到45家。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比例達到88%。(主辦部門: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
新建省級企業研發機構300家,新增“校企聯盟”1550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達到45家。預計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比例達到88%。
30.認定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00家、省級以上科技小巨人企業50家和省級專精特新產品20個。(主辦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認定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26家、省級專精特新產品50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認定省級以上科技小巨人企業50家。
31.立項建設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30個、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中心5個。(主辦部門:省教育廳)
立項建設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30個、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中心5個。
32.專利申請量、授權量保持全國領先,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0%,國際專利增長20%,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5件。完成一般作品著作權登記4萬件。(主辦部門:省知識產權局、版權局)
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421907件、200032件,保持全國第一,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7.16%,國際專利增長35.75%,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24件。完成一般作品著作權登記53010件。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33.新增專業技術人才32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8萬人。(主辦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新增專業技術人才44.19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0.56萬人。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34.重點培養50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1000名青年科研骨干。選拔培養500名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300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30個科技創新團隊,選聘60名江蘇特聘教授。(主辦部門:省科技廳、教育廳)
遴選支持50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1000名青年科研骨干。選拔培養500名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300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30個科技創新團隊,選聘60名江蘇特聘教授。
35.新建國家級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2個、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3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70個。(主辦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新建國家級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5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新建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3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70個。
36.糧食種植面積8000萬畝左右,其中水稻面積330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680億斤左右。(主辦部門:省農委)
糧食種植面積8064.1萬畝,其中水稻面積3407.5萬畝,糧食總產698.1億斤左右。
37.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80萬畝、設施漁業面積30萬畝。(主辦部門:省農委、海洋與漁業局)
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80萬畝、設施漁業面積超過30萬畝。
38.改擴建30萬畝常年菜地,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6%。建設50個省級水產品“菜籃子”基地。(主辦部門:省農委、海洋與漁業局)
改擴建34.6萬畝常年菜地,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重達57%,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認定省級水產品“菜籃子”基地50個。
39.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年銷售額增長10%,帶動農戶數增長8%。扶持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300個。(主辦部門:省農委、農業資源開發局)
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年銷售額增長10.2%,帶動農戶數增長8.1%。扶持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339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40.培育6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推廣40項農業重大技術。培育漁業科技示范戶和輻射戶35萬戶,示范戶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達到90%。(主辦部門:省農委、海洋與漁業局)
培育6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推廣40項農業重大技術。培育漁業科技示范戶和輻射戶35萬戶,示范戶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達到90%以上。
41.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2000個。培育優質高產高效抗病農業新品種(組合)30個。(主辦部門:省農委、科技廳)
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3572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培育優質高產高效抗病農業新品種(組合)30個。
42.落實地方糧食儲備70億斤,維修改造糧食危倉老庫總倉容120億斤,建成物聯網數字糧庫40個,實現“放心糧油”店鄉鎮、街道全覆蓋。(主辦部門:省糧食局)
落實地方糧食儲備70億斤。維修改造糧庫危倉老庫總倉容134億斤,建成物聯網數字糧庫43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實現“放心糧油”店鄉鎮、街道全覆蓋。
43.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其中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85%。實施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2700萬畝,還田率超過40%。(主辦部門:省農機局)
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其中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達85%以上。實施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超過3500萬畝,還田率超過50%,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44.完成土地綜合整治80萬畝。(主辦部門:省國土資源廳)
完成土地綜合整治82.38萬畝,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45.建設旱澇保收農田100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00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00萬畝,開發治理黃河故道、丘陵山區、沿江高沙土、采煤塌陷地后備土地資源60萬畝。(主辦部門:省水利廳、農業資源開發局)
建設旱澇保收農田100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5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99萬畝,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建設高標準農田170萬畝,開發治理黃河故道、丘陵山區、沿江高沙土、采煤塌陷地后備土地資源68萬畝,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46.完成2.5萬戶農村危房改造試點任務。新建農村小型橋梁6000座。(主辦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水利廳)
完成2.5萬戶農村危房改造試點任務。新建農村小型橋梁6000座。
47.出臺《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3-2020)》。編制完成《蘇南丘陵地區城鎮體系規劃》。啟動《蘇北水鄉濕地特色發展地區規劃》編制工作。(主辦部門: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
出臺《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4-2020)》。編制完成《蘇南丘陵地區城鎮體系規劃》,報省政府待批。啟動《蘇北水鄉濕地特色發展地區規劃》編制工作。
48.啟動10個左右“綜合規劃建設示范鎮”規劃設計,完成10個左右重點中心鎮建設整治任務。(主辦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10個“綜合規劃建設示范鎮”規劃設計工作進展順利。完成10個蘇北地區重點中心鎮建設整治任務。
49.新增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市(縣、區)3個、綠色建筑項目2000萬平方米。(主辦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新增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市(縣、區)10個、綠色建筑項目2313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50.新增城鄉統籌區域供水通水鄉鎮60個、示范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30個。(主辦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新增城鄉統籌區域供水通水鄉鎮66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新增示范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30個。
51.全面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基本完成集中換發證任務。(主辦部門:省公安廳)
大力推進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已制發居住證1100余萬張,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52.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確權試點和不動產統一登記試點。(主辦部門:省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委、海洋與漁業局、林業局)
選定16個縣(市、區)作為整體推進的試點單位,其他縣(市、區)都選擇1個鄉鎮開展試點,共有500個鄉鎮近2000個村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確權試點。完成設區市不動產統一登記職責整合工作,選擇4個地區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試點工作。
53.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實施2000項重點減排工程。(主辦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環保廳)
預計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75%。預計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削減3.5%、3.2%、3.5%、6.5%。完成2106個重點減排工程。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54.組織實施節能改造重點工程,實現節能能力200萬噸標準煤。(主辦部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組織實施節能改造重點工程,實現節能能力230多萬噸標準煤,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55.實施1000個大氣重點治理項目。機動車環保檢測率達到90%。(主辦部門:省環保廳)
完成1166個大氣重點治理項目,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機動車環保檢測率達到90%以上。
56.列入國家“十二五”重點流域治污規劃的項目完成率不低于80%,投運率不低于70%。(主辦部門:省環保廳、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委)
列入國家“十二五”重點流域治污規劃的項目完成率、投運率分別達到81%、70%。
57.確保太湖地區飲用水安全、不發生大面積湖泛。完成竺山湖150萬立方米生態清淤任務。(主辦部門:省太湖辦、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太湖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水廠供水水質均達到或優于國家規定標準,未發生湖泛現象。完成竺山湖清淤280萬立方米,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58.完成20個飲用水源地安全達標建設。在江蘇海域建設排污監測站位700個。(主辦部門:省水利廳、海洋與漁業局)
完成20個飲用水源地安全達標建設。在江蘇海域建設排污監測站位745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5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4%,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主辦部門:省水利廳)
預計可完成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4%、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的目標任務。
60.列入國家和省“十二五”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的項目完成率達到85%。(主辦部門:省環保廳)
列入國家和省“十二五”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的項目完成率達到88.4%,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61.新建面源氮磷流失生態攔截工程500萬平方米、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設施250處,完成600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治污工程,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86%,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主辦部門:省農委)
新建面源氮磷流失生態攔截工程超過500萬平方米。新建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設施256處,完成652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治污工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86%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以上。
62.集中整治100條城市河道。新增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4000噸/日。(主辦部門:省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基本完成200條城市河道整治任務。新增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5800噸/日。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63.10個市、縣(區)達到國家生態市、縣(區)考核標準。新增6家省級以上生態工業園區。(主辦部門:省環保廳、商務廳、科技廳)
17個市、縣(區)達到國家生態市、縣(區)考核標準。新增國家級、省級生態工業園區2家、8家。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64.列入國家、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的38家園區完成80%的改造任務,其他園區完成70%的進度。(主辦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列入國家、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的38家園區的359個支撐項目完工104個項目、開工建設248個項目。135家省級以上園區有97家啟動循環化改造。
65.新增城市綠地7.5萬畝。新增造林60萬畝,撫育森林150萬畝。(主辦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林業局)
新增城市綠地7.5萬畝。新增造林65.2萬畝,撫育森林153萬畝,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66.疏浚整治2900條縣鄉河道、4500個行政村的村莊河塘,完成土方3億立方米。(主辦部門:省水利廳)
疏浚整治3096條縣鄉河道、26407條(面)村莊河塘,完成土方3.55億立方米。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67.新增光伏發電裝機80萬千瓦、風電裝機100萬千瓦。(主辦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30萬千瓦。新增風電裝機69.5萬千瓦,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68.新購清潔能源公交車3000輛,新購、改造清潔能源出租車2400輛。完成拆解、改造內河船舶700艘,建造標準船1500艘。(主辦部門:省交通運輸廳)
新購清潔能源公交車6232輛,新購、改造清潔能源出租車4626輛,完成拆解、改造內河船舶956艘,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建造標準船638艘,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69.完善外貿綜合服務體系,開展“三個一”“三互”通關便利化改革試點,外貿進出口總額保持適度增長。(主辦部門:省商務廳)
外貿綜合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三個一” “三互”通關便利化改革試點扎實開展,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3%。
70.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與2013年基本持平。(主辦部門:省商務廳)
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與2013年基本持平。
71.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對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以及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分別增長10%。(主辦部門:省商務廳)
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穩步推進,柬埔寨西港特區和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新增入區企業39家。對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以及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分別增長17.5%和13%,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72.服務外包離岸外包執行額增長20%。(主辦部門:省商務廳)
服務外包離岸外包執行額增長26.9%,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73.新增20家外資總部企業和50家外資研發機構。(主辦部門:省商務廳)
新增49家外資總部企業和57家外資研發機構。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74.蘇南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7%,信息化發展水平指數達到88。(主辦部門:省科技廳、經濟和信息化委)
預計蘇南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7%。信息化發展水平指數達到90.2,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75.蘇北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全省、全國平均水平。蘇北地區新開工500萬元以上產業轉移項目總投資增長20%左右。(主辦部門:省發展改革委)
預計蘇北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超全省、全國平均水平。蘇北地區新開工500萬元以上產業轉移項目總投資增長14.1%,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76.新設立10家省級特色產業園。批準設立3家省級蘇南蘇中共建園區。(主辦部門:省商務廳)
新設立10家省級特色產業園。批準設立5家省級蘇南蘇中共建園區,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77.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其中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主辦部門:省海洋與漁業局、沿海辦)
初步核算預估,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其中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增長12%。
78.沿海港口新增萬噸級以上泊位9個。配套改造沿海灘涂已圍墾區10萬畝。(主辦部門:省交通運輸廳、沿海辦、農業資源開發局)
沿海港口新增萬噸級以上泊位9個。配套改造沿海灘涂已圍墾區14萬畝,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79.1個省轄市、10個縣(市、區)、100個鄉鎮(街道)建成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新增省級重點文化產業示范園區3家、重點文化產業示范基地8個。(主辦部門:省文化廳)
2個省轄市、12個縣(市、區)、103個鄉鎮(街道)建成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省級重點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基地的認定工作正在推進中,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80.組織優秀地方戲劇展演暨文化惠民演出不少于30場,組織評選省舞臺藝術精品劇目10臺。(主辦部門:省文化廳)
組織優秀地方戲劇展演暨文化惠民演出88場,組織評選省舞臺藝術精品劇目10臺。
81.建設3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基地、20個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3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主辦部門:省文化廳)
建設4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基地、命名21個,建設32個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命名14個,新設立3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82.為經濟薄弱地區和黃茅老區鄉鎮送書80萬冊、送戲2800場、送展覽30個、送電影15萬場。(主辦部門:省文化廳、廣電局)
為經濟薄弱地區和黃茅老區鄉鎮送書80萬冊、送戲2800場,送展覽40個、送電影179107場,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83.完成5000家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新建3000家數字農家書屋。(主辦部門:省新聞出版局)
完成5000家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新建3000家數字農家書屋。
(一)積極創新社會治理和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84.蘇南50%、蘇中30%、蘇北20%的縣(市、區)推行“政社互動”模式。所有設區市和50%的縣(市、區)設立社會組織培育扶持(孵化)基地。(主辦部門:省民政廳)
蘇南76.7%、蘇中41.9%、蘇北27.4%的縣(市、區)推行“政社互動”模式,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所有設區市和50%以上的縣(市、區)設立社會組織培育扶持(孵化)基地。
85.省級規范化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達到80%,規范化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達到60%。社區、村法律顧問覆蓋率達到85%。(主辦部門:省司法廳)
省級規范化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達80%以上,規范化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達60%以上。社區、村法律顧問覆蓋率達到92%,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86.打擊犯罪總績效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現行命案破案率達到90%,技防入戶率達到75%。(主辦部門:省公安廳)
打擊犯罪總績效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現行命案破案率達到99.6%,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技防入戶率達到75%。
87.市、縣兩級建立互聯互通的“陽光信訪”系統。信訪總量下降5%,進京上訪量下降8%,重復信訪量下降10%。(主辦部門:省信訪局)
市、縣兩級建立互聯互通的“陽光信訪”系統。信訪總量下降5.4%,重復信訪量下降12%,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進京上訪量從2014年5月起國家不再統計通報。
88.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8%,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達到94%。(主辦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保持在98%和94%以上。
89.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繼續保持“雙下降”,安全生產各項指標控制在國務院安委會下達的考核指標內。(主辦部門:省安監局)
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5%和0.08%,繼續保持“雙下降”。發生重特大事故1起,未能實現重特大事故起數零控制目標,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90.基本藥物生產、配送企業監督檢查率達到100%。乳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建立電子追溯系統。(主辦部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基本藥物生產、配送企業監督檢查率達到100%。乳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電子追溯系統已在12家重點食品生產企業投入試運行。
91.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主辦部門:省發展改革委、農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7%和10.6%。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31%。
9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不低于70%,年末總體就業率不低于90%。(主辦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
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1%。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89.6%,年末總體就業率達96.9%,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93.市、縣國家級創業型城市達標率70%。扶持農民自主創業3萬人。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30萬人、創業培訓6萬人。(主辦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市縣國家級創業型城市達標率77.6%。扶持農民自主創業5.26萬人。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69.77萬人、創業培訓31.09萬人。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94.社會保險主要險種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社會保障卡覆蓋人數達到4000萬人。(主辦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社會保險主要險種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社會保障卡覆蓋人數達到4289.86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95.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不低于80%、70%和75%。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際支付比例不低于50%。(主辦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計生委)
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84.2%、71.2%和76%。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際支付比例達50%以上。
96. 20個縣(市、區)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認定。建成10個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主辦部門:省教育廳)
24個縣(市、區)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認定。建成17個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97.完成100所鄉鎮衛生院、40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200所鄉鎮衛生院、80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設備裝備。(主辦部門:省衛生計生委)
完成100所鄉鎮衛生院、40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222所鄉鎮衛生院、89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設備裝備,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98. 9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的鄉鎮衛生院和8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主辦部門:省衛生計生委)
95.16%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42%的鄉鎮衛生院和86.04%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99.養老床位數達到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0張。1/3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完成改造任務并達到星級標準。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率達到60%。(主辦部門:省民政廳)
養老床位數達到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3.3張。65.9%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完成”三有三能六達標”改造建設。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率達到70%以上。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二)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100.就業創業方面。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失業人員再就業3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以上,開發2萬個高校畢業生見習崗位。實施農民創業培訓3萬人。(主辦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委)
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8.34萬人以上、失業人員再就業77.6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4.07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5.72萬人以上,開發2.43萬個高校畢業生見習崗位。實施農民創業培訓3.1萬人。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01.教育惠民方面。繼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實行免費1年學前教育,改造新建中小學和幼兒園校舍600萬平方米,建設100個農村中小學塑膠化運動場地。省級免費培訓6萬名農村教師。組織蘇南蘇北12所高校結對共建,從蘇南選派100名優秀教師到蘇北支教。(主辦部門:省教育廳)
南京市啟動實施學前一年基本免費,揚中市實施農村幼兒學前一年免費。改造新建中小學和幼兒園校舍686萬平方米,建成117個農村中小學塑膠化運動場地,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省級免費培訓6萬名農村教師。組織蘇南蘇北12所高校建立穩定的對口合作機制,制定分年度支持合作計劃。蘇南、蘇北高校教師雙向交流累計近200人。
102.醫療保障方面。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以上,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35元以上,免費為群眾提供4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7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家庭醫生制度,新增應急救護培訓100萬人以上。對醫療救助對象符合規定的個人自付費用,按不低于65%的比例救助,年度封頂線不低于3.5萬元。(主辦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計生委、民政廳、財政廳、紅十字會)
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以上,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35元,免費為群眾提供4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7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家庭醫生制度。新增應急救護培訓1065237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對醫療救助對象符合規定的個人自付費用,按不低于65%的比例救助,年度封頂線不低于3.5萬元。
103.住房保障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23萬套,新開工26萬套,其中城市棚戶區(危舊房)改造16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2萬戶。(主辦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26.55萬套,新開工27.75萬套,其中城市棚戶區(危舊房)改造18.51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2萬戶。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04.養老和助殘方面。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每人每月達到90元。新建200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全面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農民“四個不出村”便民服務。全面實施6歲以下殘疾兒童免費搶救性康復訓練。(主辦部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民政廳、殘聯)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90元。新建200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農民“四個不出村”便民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全面提高6歲以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標準,為13924名6歲以下殘疾兒童實施康復訓練。
105.關愛婦女兒童方面。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母嬰安康計劃,為100萬農村婦女實施專項疾病免費篩查,為5萬單親貧困母親開展免費就業技能培訓,落實困境兒童救助保護制度。(主辦部門:省衛生計生委、婦兒工委辦公室、民政廳)
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61.6萬人,目標人群覆蓋率達107.1%。完成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檢查196.9萬人、197.6萬人,為5萬單親貧困母親開展免費就業技能培訓。集中撫養和散居孤兒最低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460元和870元以上。
106.文化體育服務方面。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覆蓋率達到90%以上。對經濟薄弱地區30萬低保農戶的有線電視基本費用給予補貼。90%的城市社區建成10分鐘體育健身圈,新建健身步道600公里。(主辦部門:省文化廳、廣電局、住房城鄉建設廳、體育局)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覆蓋率達到90%以上。對57萬低保農戶的有線電視基本費用給予補貼,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90%的城市社區建成10分鐘體育健身圈,新建健身步道600公里。
107.居民出行方面。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000公里、橋梁1000座,新增50個鄉鎮開通鎮村公交,新辟、優化城市公交線路100條以上。(主辦部門:省交通運輸廳)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630公里、橋梁1478座,新增51個鄉鎮開通鎮村公交,新辟、優化城市公交線路355條。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08.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省財政秸稈還田補助標準提高到平均每畝20元。淘汰黃標車15萬輛,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省轄市市區建筑工地全面實施封閉施工、道路硬化。建設污水收集配套管網2500公里,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80萬立方米,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80%。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完善蘇南村莊環境整治長效機制,蘇中蘇北再完成2.6萬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主辦部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環保廳、公安廳、經濟和信息化委、水利廳、財政廳)
省財政秸稈還田補助標準提高到平均每畝20元。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44.76萬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7500輛以上。省轄市城區建筑工地圍檔率、施工道路硬化率達97.7%、98.8%。新增污水收集配套管網2700公里、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89萬立方米,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超過80%。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完成3.8萬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蘇南、蘇中已完成省定環境整治任務,全省村莊環境整治覆蓋面達85%以上,長效管理機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解決3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109.扶貧開發方面。深入實施脫貧奔小康工程,加大對蘇北6個重點片區整體幫扶力度,確保100萬農村低收入人口達到人均4000元的新一輪脫貧標準。(主辦部門:省扶貧辦)
推進精準扶貧,深化“五方掛鉤”幫扶,加快重點片區集中連片開發,新增100萬農村低收入人口脫貧。
(省政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