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 判
【審判概況】 2014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1392440件,審執結1165234件,同比分別增長12.44%和9.52%,全省法院案件受理總量和審執結案件數量均居全國法院首位。其中,省高院受理案件9771件,審執結7598件,分別增長32.45%和29.86%。
【刑事審判】 2014年受理一審刑事案件70826件,審結67008件,同比分別增長6.37%和4.85%,判決罪犯79434人,減少3.56%。依法懲治危害社會治安的嚴重刑事犯罪,一審審結殺人、搶劫、綁架、爆炸、強奸、拐賣婦女兒童、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案件3258件4184人,一審審結盜竊、詐騙、敲詐勒索案件20451件27150人,一審審結危險駕駛犯罪案件11511件11527人。依法懲治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一審審結傳銷、走私、金融詐騙、商業賄賂等案件1621件2113人。一審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538件,增長87.46%。審結涉案金額達11億余元的高國強集資詐騙案、康潤公司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等一批重大案件。懲處貪污賄賂瀆職犯罪,一審審結貪污賄賂犯罪案件1120件1338人、瀆職犯罪案件210件274人,生效判決中對7名廳局級干部、61名縣處級干部處以刑罰。加強人權司法保障,落實疑罪從無、證據裁判原則,依法排除非法證據,防范和糾正刑事冤假錯案,對5名公訴案件和14名自訴案件被告人宣告無罪,通過審判監督程序宣告7名被告人無罪,死刑案件核準率100%。規范盜竊、搶劫等15種常見罪名量刑幅度,確保量刑公開、公正、均衡。完善減刑假釋案件社會公示和開庭審理程序,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條件,對334名罪犯裁定不予減刑假釋。
【民事審判】 2014年受理一審民事案件619052件,審結525167件,同比分別增長5.61%和3.34%。依法保障涉訴民生權益,妥善審理與群眾利益相關案件。一審審結民間借貸、婚姻家庭、損害賠償、醫療、住房等糾紛案件359020件。無錫已故夫妻冷凍胚胎權屬糾紛案作為情理法兼容的典型案例受到好評。一審審結勞動爭議案件42728件,民事案件調解撤訴率55.81%。促進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動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依法確認人民調解協議1595件。發揮人民法庭化解糾紛前沿作用,省高院制定全面加強和改進人民法庭工作意見,全省人民法庭依法化解矛盾糾紛,審結各類案件295691件。
延伸閱讀:無錫已故夫妻冷凍胚胎權屬糾紛案
這是全國首例已故夫妻冷凍胚胎權屬糾紛案。沈杰夫妻生前在南京鼓樓醫院采用人工輔助生育技術繁育后代。夫妻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后,雙方父母就處理冷凍胚胎事宜產生糾紛,因南京鼓樓醫院與案件審理存在關聯性,法院將其追加為第三人。2014年9月17日,無錫中院作出終審判決,支持4名失獨老人獲得冷凍胚胎監管權和處置權訴求。該案在中國法律對人體胚胎的法律性質沒有明確規定情況下,從情、理、法三方面進行闡釋,并據此作出裁判,體現法官將法理與倫理有機結合的智慧與能力,具有積極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商事審判】 2014年受理一審商事案件172184件,審結141411件,同比分別增長11.20%和8.31%。支持和保障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一審審結買賣、加工承攬合同糾紛案件81050件,標的總金額281.53億元;一審審結金融借款、融資租賃、保險、票據等糾紛案件42307件;一審審結公司治理糾紛案件709件。促進對外經濟活動,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臺商事案件998件,辦理對外、對港澳臺司法協助案件593件。推動健全優勝劣汰市場退出機制,審結破產案件216件,對全國第一家退市央企“長航油運”等企業實施重整。營造鼓勵創新良好氛圍,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受理一審知識產權案件7733件,審結6308件;將南京市部分知識產權案件指定由南京鐵路運輸法院集中管轄,在全國法院開創集中管轄知識產權案件先例。
延伸閱讀:“長航油運”破產重整案
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南京油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航油運)原系A股上市公司,由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實際控股,曾是境內規模最大的油運企業,自2010年起連續虧損,生產經營陷入困境,于2014年6月5日終止上市,成為境內首家退市央企。2014年7月18日,根據債權人申請,南京中院裁定受理長航油運破產重整案件。長航油運破產重整涉及3000余名職工、12萬余戶股東、100余億元金融債權及60余億元各類資產,為實現各方利益最大化,保留企業經營價值,南京中院以市場化方式引入全國性專業中介機構組成管理人團隊,確保重整進程公平、公正、高效。該公司經過重整并成功,債權人利益得到保護,企業經營能力逐步恢復,金融不良債權得到化解,為國有大型企業危機處理積累經驗,為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有益示范。該案入選2014年度全國法院十大民事案件。
【行政審判和國家賠償】 2014年受理一審行政案件10063件,審結8481件,同比分別增長56.23%和46.65%;審結國家賠償案件147件。依法受理、公正審理行政案件,暢通行政案件入口,一審受理社會關注的涉及征收、拆遷訴訟案件1268件,清理涉及征收、拆遷“不立不裁”案件881件;強化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依法判決撤銷和確認違法案件520件,占結案總數的6.13%,上升1.60個百分點。推進行政案件集中管轄試點工作,在總結南通集中管轄試點經驗基礎上,增加宿遷、揚州、連云港等3個試點地區,該項改革入選江蘇省第二屆“十大法治事件”。深化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全省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86.10%,全省41個縣(市、區)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
【環境資源審判】 2014年受理一審環境資源案件416件,審結355件,同比分別增長48.04%和51.06%。加大環境司法保護力度,打擊環境資源刑事犯罪,一審審結污染環境犯罪案件33件100人,分別增長450%和525%,超過現行刑法生效以來全省法院15年審結的污染環境犯罪案件和人數總和。倡導恢復性司法和預防性司法理念,省高院審理的泰州市環保聯合會訴常隆農化有限公司等環境污染侵權賠償糾紛一案,判令污染企業承擔1.6億余元環境修復費用,同時允許污染企業以環保技術改造費用部分抵扣賠償金額,該案入選當年度全國法院十大民事案件。推行環境資源案件專業化審判,省高院成立環境資源案件審判庭,確定31家基層法院集中管轄環境資源案件。推進環境公益訴訟,受理一審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8件,省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推進環境公益訴訟試點單位。
延伸閱讀:泰州市環保聯合會訴常隆農化有限公司等環境污染侵權賠償糾紛案
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常隆農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違反法律規定,以每噸補貼20~100元不等費用提供副產酸給無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主體偷排于泰興市如泰運河、泰州市高港區古馬干河,導致水體嚴重污染,造成重大環境損害。省法院經審理認為,案涉6家企業未盡到審慎注意義務,未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副產酸被傾倒,在防范污染物對環境污染損害上存在不作為,應承擔無過錯責任,遂判決維持泰州中院責令案涉企業賠償環境修復費用1.6億余元的一審判決部分。同時根據環境污染案件特點創新判決履行方式,判決6家案涉企業如能通過技術改造對副產酸進行循環利用,明顯降低環境風險,且一年內沒有因環境違法行為受到處罰的,其支付的技術改造費用可憑相關證明文件向法院申請在賠償金額40%的額度內抵扣。
【案件執行】 2014年受理執行案件390501件,執結307988件,執行標的金額650.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72%、17.93%和3.87%。強化強制執行措施,全省三級法院執行指揮中心建設基本完成,與銀行、公安、國土、工商、稅務等173家單位建立點對點查詢機制,銀行查控系統完成查詢1334萬余次,查詢存款總金額1114億元;加大對拒不執行法院生效裁判行為責任追究力度,追究刑事責任223人,司法拘留9669人次。全面推行網上司法拍賣,全省三級法院全部入駐淘寶網司法拍賣平臺,上網拍賣25362次,成交金額111億元,為當事人節省傭金約4億元,其中一宗拍賣成交價3.51億元,創全國司法網拍最高成交紀錄。加大失信懲戒力度,通過互聯網、商業中心、公交地鐵視頻等載體,曝光失信被執行人31766名,推進金融貸款、招投標等領域對失信信息的強制適用,對1619名“黑名單”人員采取限制離境、限制高消費等措施。
【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 201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啟動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江陰市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法院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單位。2014年4月,省高院確定南京中院、蘇州市吳江區法院、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法院、徐州市賈汪區法院為省級試點法院。當年9月,省高院在74家人民法庭開展該項試點工作。圍繞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目標,以法官為中心,合理組建審判團隊,優化審判資源配置,以江陰市法院為例,一線法官人均結案數較試點前增加64件,審執結案件數同比增長36.70%。推行院長、庭長到審判執行一線辦案制度,全省法院院長、庭長審執結案件395794件,占全部審執結案件數量的33.97%。運用市場化手段招錄審判輔助人員,從社會公開招錄聘用制書記員172名。開展面向高等院校招聘法官助理改革探索,全省法院一線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比為1∶0.52。
【涉訴信訪法治化改革】 推進訴訪分離工作,對納入信訪范疇的案件依法處理,涉訴信訪數量同比減少17.70%,其中進京上訪減少34.49%。轉變信訪處理方式,嘗試引入第三方參與涉訴信訪矛盾糾紛化解,推行遠程網上接訪和院長、庭長直接接訪工作。執行信訪終結制度,依法終結涉訴信訪案件50件。全省法院進京訪案訪比始終處于全國法院系統前列,信訪量連續六年呈下降態勢。
【司法公開】 全省法院在2014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敞開法院大門,組織開展法院主題開放日活動。全年召開新聞發布會93次,直播庭審實況3055場次。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裁判文書53萬份,年度生效裁判文書上網數量居全國法院首位。配備使用執法記錄儀,全程公開案件執行信息。全省各級法院相繼開通官方微博微信,省高院新浪官方微博關注人數近100萬,《審判研究》微信公眾號成為全國法律實務類微信最具影響力品牌之一。落實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新增補選人民陪審員7438人,全省人民陪審員累計13356名,人民陪審員參與審理案件196148件。
【司法便民利民】 保障當事人訴權,探索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確定無錫市崇安區法院、海安縣法院、沭陽縣法院等3家基層法院開展立案登記制改革試點。依法保障當事人申訴、申請再審權利,受理申訴、申請再審案件15473件,同比增長27.27%。發揮審級監督功能,依法審結二審、再審案件62654件,其中改判、發回重審6102件,占審結一審案件數的0.78%。建設綜合性訴訟服務平臺,啟動運行全省三級法院統一建設和一體運行的“12368”訴訟服務熱線、訴訟服務網,訴訟服務中心全年提供各類訴訟服務804485人次。啟用手機短信平臺,自動向當事人發送案件流程信息,發送手機短信327381條。推行小額訴訟工作,共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案件7478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為符合條件的5604名刑事被害人、申請執行人等發放司法救助款5103.71萬元,依法為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緩減免訴訟費4414.15萬元。
【“尋找江蘇最美法官”活動】 2014年,省高院、省委宣傳部、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蘇廣電總臺等單位共同舉辦“尋找江蘇最美法官”活動。邀請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擔任評委,對照為民之美、公正之美、清廉之美和奉獻之美等4個標準,按照評委投票占比80%、網絡投票占比20%計分方式,最終評選出10名“江蘇最美法官”,其余18名候選人被授予“江蘇優秀法官”稱號。參與該活動網絡投票人數達150多萬人。10名“江蘇最美法官”是:“全國法院刑事審判先進個人”、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員杜開林;“全國法院先進個人”、80后鄉村女法官、句容市人民法院下蜀人民法庭庭長王麗;“江蘇最美法治人物”、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一局實施處處長張福榮;“全國人民法庭優秀法官”、鹽城市鹽都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陳曉娟;“全省人民滿意法官”、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鄭集人民法庭副庭長陳魏;“全國法院辦案標兵”、泰興市人民法院曲霞人民法庭副庭長張鵬;“疑難復雜矛盾化解能手”、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金融庭副庭長陸曉燕;“全省人民滿意法官”、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監督第二庭助理審判員薛山中;“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二庭審判員賀凌云;“人民滿意政法干警”、儀征市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員許翠華。
(張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