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北 發 展
【蘇北發展概況】 綜合經濟實力 2014年,蘇北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6%,分別比全省、全國平均水平高1.9個、3.2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70.73億元,增長1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蘇北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9年超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新型工業化 2014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494.43億元,增長22.3%,其中工業投資6713.38億元,增長20.4%,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蘇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462.43億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增長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企業技術改造不斷加快,組織實施重點技術創新項目281個,省技改專項資金投入6800萬元,占全省34%。
經濟發展活力 蘇北新增兩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總數超過30家。蘇北地區進出口總額增長11.2%。新認定兩家省級以上出口基地,總數12家。連云港港集裝箱運量500.5萬標箱,港口吞吐量2.1億噸。新開業銀行市級分行6家,新設農村小額貸款公司14家、科技小額貸款公司5家。年末蘇北地區人民幣貸款余額9942億元,比年初增加1377.98億元。
人民生活水平 2014年,蘇北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3元,增長10.2%。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9.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16.8萬人,扶持農民自主創業2.7萬人。
【“四項轉移”】 產業轉移 2014年,蘇北地區新開工500萬元以上產業轉移項目2087個,項目總投資3331.5億元,蘇北實際引資額2118.7億元。在項目數量增加的同時,項目質量也在同步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等相關產業項目逐步增加,項目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財政轉移 財政轉移支付加強民生。針對蘇北地區財力狀況,省級不斷增加轉移支付力度,2014年,一般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補助總額895億元,比上年增長9.5%,加強農業、水利建設,持續提升蘇北城鎮居民醫療和新農合標準。
科技成果轉移 全年在蘇北地區組織實施省級科技項目689項,省撥經費4.147億元,調動蘇北社會研發投入24.35億元,加大對重大技術成果轉化的支持。
人才轉移 全年蘇北吸納新畢業大學生13.3萬人,引進急需人才778人、高層次人才近2000人,向蘇北選派省級科技特派員4265余名服務農村生產一線。
【“六項關鍵工程”】 為解決蘇北全面小康建設重點和難點問題,2013年7月,省政府決定實施脫貧奔小康重點片區幫扶、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綜合開發、重點中心鎮建設、蘇北鐵路建設、城鄉供水與污水處理、科技與人才支撐等事關蘇北發展全局的“六項關鍵工程”。省各牽頭單位研究制定各項工程推進計劃和實施方案,推進一批重點項目,打造一批平臺載體。2013~2015年,蘇北六項關鍵工程重點項目37類(個),總投資1361億元,其中省以上財政安排195.6億元。2014年,省財政資金計劃安排69億元,實際撥付資金70.3億元。
脫貧奔小康重點片區幫扶工程,組織實施30個關鍵工程項目,破解交通、水利等發展瓶頸制約,從根本上改變片區落后面貌。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印發《江蘇省黃河故道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在交通、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等方面加強投入。重點中心鎮建設工程,重點支持蘇北53個重點中心鎮,每鎮2000萬元支持其建設、整治。蘇北鐵路建設工程,連鹽、連淮揚鎮鐵路相繼開工建設。蘇北鐵路網加速構建,將極大增強蘇北與腹地、沿海的聯系。城鄉供水與污水處理工程,加強區域供水、農村飲水安全、建制鎮污水處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科技與人才支撐工程,落實《關于加快科技資源向蘇北轉移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蘇北地區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見》,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蘇北集聚,加強蘇北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引進。
(省發展改革委)
【南北共建園區】 截至2014年底,全省南北共建園區數量達41家。蘇南開發區共派出200余名各級各類干部及管理人員到共建園區工作。2014年,共建園區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產出快速提升。全年完成工業產品銷售收入3282.26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715.72億元,地方公共預算收入80.46億元。共建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94.11億元,同比下降1.6%;批準進區項目647個,內資項目注冊資金193.71億元,實際到賬注冊外資8.75億美元。開工在建項目341個,建成投產項目1033個。
(省商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