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維絲
在線教育題庫之戰
文 維絲
進入2015年,題庫這一古老的在線教育模式,在披上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外衣之后仍然炙手可熱。各家公司大戰正酣,然而盈利模式不明晰是所有創業者避免不了的痛,純粹靠燒錢能走多遠?
在國內,高考堪稱一場“全民戰爭”,許多家長將其視為決定小孩未來命運的決戰。這是在線教育長盛不衰的原動力,而在線教育的各種模式中,題庫類應用并不是一件新鮮事物,早期的題庫產品大多是把線下題庫資源復制到網絡上,由于并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因此對于此前的在線教育創業者而言,它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吸引力。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題庫又重新被賦予想象空間,同時收獲資本青睞。在題庫類產品中,由于K12領域人群最多,而且是剛需,因此競爭也最為激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它們大多以APP形式存在,只需要對著題目拍一拍,便可自動獲得答案及解析。K12領域的眾多競爭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以資本市場或BAT等互聯網巨頭注資為代表,第二類以互聯網企業基于自身優勢自主研發的在線教育產品為代表,第三類以傳統的一對一線下教育培訓企業打通O2O閉環為代表。
新東方和騰訊合作的《優答》是第一類競爭者的典型代表,它針對大、中學生,提供包括智能拍照掃題、智能練題和問答,內容涉及全國各地高考英語科目,迅速搶占移動互聯網細分市場。同樣獲得騰訊支持的還有跨考教育旗下的研題庫,于2014年下半年獲得騰訊3?000萬元領投。2015年1月,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又為另一款題庫型產品——易題庫提供了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據統計,2014年以來獲得投資的有題庫功能的在線教育項目不低于人民幣10個,除了研題庫和易題庫之外,獲得千萬元以上融資規模的還有《學霸君》、《猿題庫》、《學習寶》與《阿凡題》等。
作業幫是第二類競爭者的典型代表,它是百度基于自身優勢自主研發的在線教育產品。事實上,BAT巨頭之一百度無論是投資、收購、戰略合作還是自主研發,對在線教育領域的布局是一個都不少。作業幫APP的優勢在于百度強大的技術檢索功能和標準化答案提供,它開啟“UGC(普通答題用戶)+OCR(圖片識別技術)”的答題雙通道,覆蓋學霸以及數千名教師和在線視頻輔導功能。
e學大是第三類競爭者的杰出代表,它根植于十幾年線下經驗的學大教育,其功能超越了單純的題庫型APP,成為全新意義的移動互聯網教育產品聚合平臺。每一款細分產品,都可以形成K12基礎教育的完整閉環。
據騰訊課堂發布的《K12教育市場分析報告》顯示,K12學生平均每天參加輔導時間在1.5~2小時,其中57%的學生參加各類課外輔導,半數以上的家長會主動送小孩參加輔導。由此看出K12在線教育市場體量巨大,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得益于此,在目前K12在線教育產品中,官方公布的注冊用戶超過一千萬的不在少數。高額融資加上海量用戶,這一市場的未來看起來似乎一帆風順。遺憾的是,如同大多數移動互聯網熱門產品一樣,題庫APP也繞不開同質化和盈利兩大難關。
大量資本的涌入造成短時間內同質化APP產品集中出現,各家產品在功能上大同小異。以“拍照搜題”功能為例,隨著圖像識別和深度學習等技術的不斷完善,這類產品成了初創公司一個新的選擇方向,許多老產品也紛紛加入了這一功能。這使得用戶粘性不足,沒有哪一家能將用戶緊緊拴住。此外,如何提高正確率也是一大待解難題。有媒體曾對當前的幾款主流拍題產品做過測評,準確率只有50%左右。由于大多數題庫產品功能單一,且同一領域產品種類繁多,因此它的未來也被部分業內人士看衰。在新東方在線副總裁潘欣看來,題庫領域有很多進入者,但它們只在學習應用的最底層,而不應該僅僅把視角停留在題庫本身。潘欣認為,產品的同質化是競爭的必由之路,它的需求雖然是剛需,但仍然靠大量的燒錢來維持,至于燒錢后能有多高的留存率和活躍度,也是需要打上問號的。
相比于其他在線教育產品,免費的題庫APP只是一個工具,在獲得巨額融資之后,未來的商業模式也是一大待解難題。產品形態過于單一,很難實現用戶變現,而且大多數移動端產品還面臨著淘汰率高的問題。或許是意識到了題庫本身的局限性,一些題庫產品開始做原有產品功能以外的延伸,如增加UGC功能、社交功能等。研題庫創始人張愛志表示,《研題庫》在未來的商業模式探索中,會向公務員、大學英語(課程)、司法考試等課程擴張;學習寶創始人黃湧濤也表示他們在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在《學習寶》2.2版本新增老師音頻講解功能,音頻一元一條,所得收入由學習寶和老師分成;猿題庫副總裁李鑫表示題庫這塊目前還看不到商業化變現的跡象,等用戶積累至一定程度才會考慮盈利;與之類似,《作業幫》雖然有同學圈這樣的功能,活躍用戶也非常多,但目前也沒有盈利,商業化變現的道路也還不是特別明晰。
即便題庫產品存在不少困難,但顯然不足以澆熄眾多創業者的熱情。李鑫認為“教育本身還是離錢比較近的行業,所以現在的培訓機構現金流一般都非常好。它不像很多互聯網產品搞了很多年,都是到最后才開始想怎么掙錢。”抱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由此看來,題庫之戰仍將愈演愈烈。
寫在最后
毫無疑問,題庫產品可以在短期內聚集大量人氣,但在線教育產品的目的并不是用戶量的涌入,而是用戶使用效果好,最終能使用戶留存的APP都是能夠構成線上線下完整閉環的產品。目前,題庫同質化嚴重,原因在于其背后尚未形成完整的特色服務。眾多創業者必須去面對現實存在的問題,盡量避免產品的復制與模仿風潮,摒棄比拼用戶數量與燒錢規模的發展路徑,真正了解用戶的痛點在哪里。我們期待在2015年群雄爭霸的互聯網在線教育市場,能夠涌現出更多用技術來改變教育行業的團隊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