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安子嶺鄉人民政府畜牧助理,河北青龍066500)
小反芻獸疫(PPR)俗稱羊瘟,又名小反芻獸假性牛瘟、肺腸炎、口炎肺腸炎復合癥,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小反芻獸疫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小反芻動物,山羊和綿羊易感,以發熱、口炎、腹瀉、肺炎為特征的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本病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入一類動物疫病。
小反芻獸疫病毒屬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與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學及免疫學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為粗糙的球形。病毒顆粒較牛瘟病毒大,核衣殼為螺旋中空桿狀并有特征性的亞單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綿羊腎、胎羊及新生羊的睪丸細胞、Vero 細胞上增殖,并產生細胞病變(CPE),形成合胞體。
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綿羊、美國白尾鹿等小反芻動物,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亞洲的部分地區。在疫區,本病為零星發生,當易感動物增加時,即可發生流行。本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傳播方式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傳染源,處于亞臨診型的病羊尤為危險。人工感染豬,不出現臨診癥狀,也不能引起疾病的傳播,故豬在本病的流行病學中無意義。
小反芻獸疫潛伏期為4~5 天,最長21 天。自然發病僅見于山羊和綿羊。山羊發病嚴重,綿羊也偶有嚴重病例發生。一些康復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瘡樣病變。感染動物臨診癥狀與牛瘟病牛相似。急性型體溫可上升至41℃,并持續3~5 天。感染動物煩躁不安,背毛無光,口鼻干燥,食欲減退。流黏液膿性鼻液,呼出惡臭氣體。在發熱的前4 天,口腔黏膜充血,頰黏膜進行性廣泛性損害、導致多涎,隨后出現壞死性病灶,開始口腔黏膜出現小的粗糙的紅色淺表壞死病灶,以后變成粉紅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齒齦等處。嚴重病例可見壞死病灶波及齒墊、腭、頰部及其乳頭、舌頭等處。后期出現帶血水樣腹瀉,嚴重脫水,消瘦,隨之體溫下降。出現咳嗽、呼吸異常。發病率高達100%,在嚴重暴發時,死亡率為100%,在輕度發生時,死亡率不超過50%。幼年動物發病嚴重發病率和死亡都很高,為我國劃定的一類疾病。
尸體剖檢病變與牛瘟病牛相似。病變從口腔直到瘤、網胃口?;夹罂梢娊Y膜炎、壞死性口炎等肉眼病變,嚴重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皺胃常出現病變,而瘤胃、網胃、瓣胃很少出現病變,病變部常出現有規則、有輪廓的糜爛,創面紅色、出血。腸可見糜爛或出血,特征性出血或斑馬條紋常見于大腸,特別在結腸直腸結合處。淋巴結腫大,脾有壞死性病變。在鼻甲、喉、氣管等處有出血斑。還可見支氣管肺炎的典型病變。
因本病毒對胃腸道淋巴細胞及上皮細胞具有特殊的親和力,故能引起特征性病變。一般在感染細胞中出現嗜酸性胞漿包涵體及多核巨細胞。在淋巴組織中,小反芻獸疫病毒可引起淋巴細胞壞死。脾臟、扁桃體、淋巴結細胞被破壞。含嗜酸性胞漿包涵體的多核巨細胞出現,極少有核內包涵體。在消化系統,病毒引起馬爾基氏層深部的上皮細胞發生壞死,感染細胞產生核固縮和核破裂,在表皮生發層形成含有嗜酸性胞漿包涵體的多核巨細胞。
堿類(碳酸鈉、氫氧化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適用于建筑物、木質結構、水泥表面、車輛和相關設施設備消毒。檸檬酸、酒精和碘化物(碘消靈)適用于人員消毒。
飼養、管理等人員可采取淋浴消毒;
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壓滅菌等方式消毒。
消毒前的準備:消毒前必須清除有機物、污物、糞便、飼料、墊料等;選擇合適的消毒藥品;備有噴霧器、火焰噴射槍、消毒車輛、消毒防護用具(如口罩、手套、防護靴等)、消毒容器等。
消毒方法:金屬設施設備的消毒,可采取火焰、熏蒸和沖洗等方式消毒;羊舍、車輛、屠宰加工、貯藏等場所,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噴灑等方式消毒;養羊場的飼料、墊料、糞便等,可采取堆積發酵或焚燒等方式處理:疫區范圍內辦公、飼養人員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場所,可采用噴灑的方式消毒。
對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發病初使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可對癥治療和預防繼發感染。在本病的潔凈國家和地區發現病例,應嚴密封鎖,撲殺患羊,隔離消毒。對本病的防控主要靠疫苗免疫。
一是加強調運動物的管理工作。嚴禁從疫區調運牛羊等反芻動物;二是加強門衛制度。禁止羊販子及來自疫區的親朋好友及其他人員接觸羊群;三是加強消毒滅源工作。及時清除糞便及尿液,集中堆放發酵,每周清掃、消毒圈舍及周圍環境一次;四是加強飼養管理工作。在動物飼料中添加相關獸藥預混合添加劑藥物,并七天更換一次藥品,防止形成耐藥性。五是加強病死畜處理工作。發現病死羊,立即在當地動物防疫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嚴禁倒賣、銷售和食用;六是加強疫情報告制度。發現羊群出現高熱,眼、鼻排大量分泌物,咳嗽、流涎,腹瀉,發病、死亡率較高的癥狀,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