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燦,朱陽濤,朱立勝,秦瑞宏
(1.國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口孜東礦,安徽 阜陽236153;2.國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集一礦,安徽 鳳臺232172)
口孜東礦工廣地面標高+27m,第一水平標高-967 m,該礦111304工作面位于一水平中央(13—1)采區西翼,工作面整體布置近東西走向。工作面以外切眼為界分為內外兩段,內段可采走向長447m,切眼長252m,外段平均走向長度1735m,其中平均可采走向長1534m,切眼長301m。工作面標高范圍為-659.1m~-845.2m。
111304工作面回采的13-1煤層全區穩定可采,工作面內13-1煤層厚度(含夾矸)為0.6~5.90m,平均厚度(含夾矸)為4.9m;煤層傾角約為4°~21°,平均傾角約為13°。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單一走向長壁采煤方法開采,沿煤層頂底板采用綜合機械化設備,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工作面裝備179臺ZZ13000-27/60型液壓支架,一套SGZ-1000/2×1000型刮板輸送機。
111304工作面回采447m時進行對接,對接的主要任務是將工作面下切眼的143#~150#架前的溜槽和機尾挪到外切眼172#~179#架前安裝,同時在143#~150#架架前安裝8節中部槽,從而使工作面從150臺支架延長到179臺支架。由于工作面埋藏深,地壓大,支架重達47t,運輸機對接后長度超過300m,對接失敗將直接影響生產,處理困難,并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所以,有必要提前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高效對接。
1)截至2013年11月26日111304工作面風巷推進340m,根據工作面地質平剖面圖及現場情況,可以推算當時工作面直線凈斜長257.2m,隨工作面向前推進工作面逐步變長,再向前推進107m至對接點時工作面直線凈斜長為258.3m,變長1.1m。由于前期工作面運輸機上竄,轉載機已緊靠機巷上幫(工作面1#架距機巷下幫1.4m,運輸機頭距機巷下幫1.8m),為不影響工作面對接,需要及時向下竄運輸機。
2)11月26日起工作面采取調刀與從上向下推溜方式向下竄運輸機(約1.4m),工作面推進至距離對接位置60 m時必須調整到位。
3)工作面推進至距對接點60m后嚴格按運輸機對接間隙調整工作面,工作面推進至距離對接位置20m時調整到位,然后工作面進行平推。
4)工作面推進至距對接位置20m以內范圍時,運輸機嚴格按對接間隙推進,加強現場管理,綜合運用調刀和改變推溜順序等方法,實時調整工作面位置,穩定住運輸機,機尾每次循環都要測量運輸機上竄下滑情況,以保證工作面順利對接。
5)運輸機對接間隙為+200mm,誤差為+100mm(即工作面當時運輸機尾沿對接線推進,其超過對接線小于+100mm,且不得位于對接線以下)。對接線由地測科現場標出,綜采隊作業時必須保護好對接線,且每3天校核一次,以保持其準確性。
6)從11月28日起,礦相關科室及綜采隊技術員每天早班對運輸機調整情況進行現場實測,掌握當日推進度、風巷距對接點距離、機頭距下幫距離、1#架距下幫距離、150#距對接線距離、機尾距對接線距離等數據,根據實際情況對工作面調整提出指導意見。
7)工作面對接前提前兩天必須將工作面支架初撐力升夠,確保支架有效支護頂板,支架前梁及護幫板打到位,確保有效支護煤壁。
1)提前準備好對接時需要的工具,如:5T手拉葫蘆、6 T風動葫蘆、16T滑輪、便攜式液壓帶鋸、風動扳手、M46套頭、運輸機扣環、注液槍、40T錨鏈、M20螺栓等。
2)檢查軌道順槽179#支架上方SDJ-32T慢絞,拉移機尾和起吊安裝機尾用。
3)提前安裝外切眼支架電液控部件,鋪設供液管路及運輸機機尾電機電纜。
4)提前將外切眼工作面支架供液,將推拉油缸全部縮回,給煤壁側留出足夠的空間,供移機尾槽用。
5)提前將外切眼工作面載波通訊系統安設好,并在工作面對接前將2個小面的通訊連接到一起。
6)為利于液壓支架起吊點作為滑輪的固定點使用,提前在179#支架前打4根起吊錨桿,作為固定滑輪固定點。
1)推進到對接位置后,將150#與151#架高壓管路連接好。
2)先開動運輸機使鏈條扣環停留在機尾第6節溜槽位置,松機尾油缸或使用單體,將運輸機上鏈掐斷。
3)將運輸機尾最后6節特殊槽推拉頭及啞鈴銷摘除,將6節特殊槽用單體和推移油缸向上移0.3~0.5m,然后掐運輸機底鏈,拆除電纜槽。
4)將143#~150#運輸機部件分成三部分機尾驅動部、機尾槽、5節溜槽。
5)使用2臺以上5T葫蘆和SDJ-32慢絞將運輸機機尾槽、機尾驅動部、5節溜槽運到機尾處。
6)對接好底鏈,再將事先預備的溜槽運到對接位置,使用機尾SDJ-32慢絞配合滑輪拖運起吊安裝143#~150#架前8節中部槽,并在任意一端鋪設一節帶天窗中部槽(接鏈用)。對接中部溜槽,上好啞鈴銷,運輸機上鏈合茬,調整鏈條松緊度,將支架推拉頭全部上齊。
7)使用SDJ-32慢絞將機尾及特殊槽起吊拖運到位后,在外切眼機尾依次起吊安裝Ⅳ~Ⅰ1750mm偏轉槽4節、1950mm過渡槽1節、4900mm機尾槽,安裝機尾驅動部,安裝推拉頭。
8)鋪設鏈條、對接鏈條、緊鏈,安裝工作面動力電纜及控制電纜。
通過采取以上有效措施,工作面在2013年12月11日早班推進至對接位置時運輸機間距為260mm,嚴格控制在要求的200~300mm范圍內,實現了精確對接,對類似條件下進行對接作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