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 仇聰君 賀 奕
供電企業為防范電費回收風險,要求部分存在潛在電費回收風險的用戶按照一定標準預交電費。預收電費雖能有效防范電費回收風險,但在實踐中極易引發其他法律風險,應當加強防范。
某縣供電公司2013年起要求部分工業、商業和租賃商鋪的電力用戶,按照上年度月平均用電量繳納一個月的預交電費,未與用戶就此簽訂相關補充協議,預交電費在公司賬戶上未充抵電費,實際發生的電費仍需每月按期支付,否則收取電費違約金。2015年,工商行政部門根據用戶舉報立案調查,認為該縣公司未與用戶充分協商一致,強制收取預收電費,此行為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規定;且預收電費未充抵已發生電費,屬于電費保證金,違反了國家有關文件規定,擬責令改正并予以行政處罰。該案件雖還未最終定論,但也給供電企業規范預收電費管理予以警示,要求供電企業嚴格依法實施預收電費,否則可能得不償失。
預收電費的合法性問題。在法律關系中,供電企業與電力用戶之間是供用電合同關系,供電企業按照法律和合同約定供應電力,用戶按照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支付電費。《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用電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及時交付電費”;《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用戶應當按照國家批準的電價,并按照規定的期限、方式或者合同約定的辦法交付電費”;《關于安裝負控計量裝置供用電有關問題的復函》(國經貿廳電力函﹝2002﹞478號)中也明確:“一、用電人先付費、供電人后供電是近年出現的一種新型供用電方式。采用此種方式供用電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但須經供用電雙方協商一致。二、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于用電人先付費、供電人后供電的供用電方式及有關問題沒有作出具體規定,此種方式下供用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可由雙方當事人在供用電合同中具體明確約定”。由此可見,供用電雙方可以通過合同約定的形式明確預收電費事項。如果雙方依法按照合同約定實施預收電費,則不違法。
預收電費相關協議簽訂問題。供電企業預收電費必須與用戶簽訂預購電費協議,一方面是為供電企業預收電費提供合同依據,按協議追究違約責任;另一方面可作為供電企業未濫用壟斷地位強迫用戶預交電費的證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規定:“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五)項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下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上述法規歸結起來,無非是要求供電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得強迫用戶預交電費。而體現預收電費是在與用戶平等協商一致情況下實施的最重要依據即為合同。在合同簽訂時,應與用戶協商一致,預交電費協議條款應加粗提示或由用戶手寫確認,從而體現已與用戶充分協商。簽訂的協議中應杜絕“用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預付電費”、“未預付電費則不予供電或實施停電”等帶有強制性要求的條款。實踐中,存在用戶預交電費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供電企業應采取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建立電力用戶電費支付信用體系,并納入用戶社會信用評價體系;二是實施預付電費獎勵政策。
預收電費的使用問題。預收電費與電費保證金不同,電費保證金本質是擔保資金,屬于擔保的一種形式,而預收電費其本質是預付款,應予以充抵發生的電費。供電企業如果未使用預收電費充抵該預收電費繳納后發生的電費,預收電費實則成為具有電費擔保作用的電費保證金,違反了合同約定的預收電費應有的功能。為防止預收電費成為電費保證金,在充抵滾動使用的同時,供電企業還應依約及時將預收電費充抵情況告知用戶,同時保留公司滾動使用預付電費的記錄備查。此外,還應注意實施預收電費后,用戶不存在遲延支付電費違約金的問題。如果預交電費金額不足以充抵實際發生的電費,對不足部分應依照法律和合同約定,支付遲延支付的電費違約金。
對特殊用戶的電費風險防范問題。法律禁止供電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地位強制收取預付電費,但只是針對一般用戶而言。對特殊用戶,如明顯缺乏支付電費能力、喪失商業信譽等,法律賦予供電企業不安抗辯權。所謂不安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對方沒有恢復履行能力或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合同的履行。《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另第六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供電企業行使不安抗辯權時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供電企業必須有確切證據證明用電人喪失依約支付電費的能力;二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依法中止供電,及時通知用電人,告知如在一定期限內未恢復支付電費能力或提供擔保則有權解除供用電合同;三是不能濫用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賦予供電企業依法中止供電并要求用電人及時恢復履約能力或提供擔保的權利,供電企業不能濫用該權利實施停電,否則將承擔違約或侵權責任;亦不能強制用戶預付電費,用電人可以通過提供擔保等其他途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