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學,楊為敏
(河南省汝州市職業中專,河南汝州467599)
在16~30周之間,飼喂方案對于種雞達到良好的生產性能是非常重要的,該方案的制定必須根據體重的發育情況而定。雖然這時必須給種雞提供充足的飼料,以保證其生長與生產,但應防止過度刺激。如果種雞這時還沒達到產蛋的理想狀態,則這種過度的刺激會造成種雞超重和脂肪沉積,而不會轉化為更多的產蛋。同時還會造成死亡率增高,達不到理想的產蛋高峰并且產蛋持續性差。實際的飼料量和飼料增加量更多的是根據雞群發育狀況來確定而不是根據雞群的周齡。如果根據種雞的發育情況確認開產會推遲,那么就必須推遲加料的時間,以確保不超過5%產蛋率時的飼料量。如果一個推遲開產的雞群,還按標準飼喂方案給料,將會導致過度刺激,對生產性能產生不良影響。
母雞額外的脂肪沉積會對產蛋持續性和受精率產生不利影響,故應予以防止。在實際生產中,通常在育成期結束到產蛋開始期間使用預產料,這種飼料在蛋白含量上高于育成料,在鈣含量上低于產蛋料。預產料有助于種雞在開產前發育完善,同時對種雞羽毛發育有益。對于發育正常的雞群,在18~20周至產蛋率達到5%~10%這段時間,可以使用預產料。如果雞群發育較快,則可在20~22周之間使用50%預產料和50%育成料拌料飼喂,其后完全使用預產料至產蛋達到5%~10%。種雞過肥可能發生在其生命的任何階段,但最容易發生的階段是產蛋高峰過后,如果這時不能很快地減少飼喂量,則會造成產蛋持續性差和受精率低下。
增加飼料是為了滿足種雞產蛋和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要逐漸增加,避免對那些還沒有做好產蛋準備的種雞造成過度刺激。控制種雞飼料量的依據是產蛋率和蛋重,但也要考慮種雞的體重,避免超重。開產前保持每周110~130克增重,產蛋高峰前兩周保持130~150克增重是比較理想的。為使種雞有一個理想的增重模式,公母雞都必須堅持每周稱重,35周以后可以每兩周稱重一次。也可以使用一種可靠的稱重系統,分別稱出公母雞的體重。在開放雞舍,由于夜間氣溫較低,產蛋期母雞應比標準體重高100克。逆季雞群(育成期日照逐漸縮短)母雞,如果沒有在遮黑雞舍飼養,那么在20周齡時應比標準體重高100~150克。逆季雞群大約會推遲一周左右開產,總產蛋數也會減少。
確定好產蛋高峰時的最高料量,在日產蛋率達到60%~65%時給到高峰料量。如果產蛋率5%時給料125克,高峰料計劃165克,那么雞群產蛋率增長55%~60%,我們應增加40克飼料。這就要求產蛋率每增長1%,增加大約0.7克飼料。產蛋初期比接近高峰時增料速度慢一些更好,防止對發育晚的雞只產生過度刺激。產蛋率從5%到25%~30%時,產蛋率每增加1%,應增加飼料0.5~0.6克;產蛋率從25%~30%到60%~65%時,產蛋率每增加1%,應增加飼料0.8~0.9克。但是,不管產蛋率增加多快,每周飼料增加的總量都不應該超過15克。當育成期光照控制的不太理想時,有必要略微提前給予高峰料,用飼料刺激種雞發育并補償光刺激的不足。例如:產蛋率50%時給予高峰料量,那么產蛋率每增加1%,大約0.8克飼料。產蛋剛開始時,增料略慢些,快到產蛋高峰時增料稍快些,這樣做效果會更好。
達到產蛋高峰時或產蛋高峰過后,應逐步減少飼料量,以防止種雞體重超標。基本上是把在產蛋高峰前為促使種雞體重增長而增加的飼料量減少下來。在產蛋高峰過后,2~3周內每周每只雞減少2~3克飼料,可控制種雞超重,且不會影響產蛋率非正常下降。根據雞群狀況、產蛋性能、增重狀況以及管理水平等,降料幅度可以酌情增加或減少。
如果種雞體重減少,則會很快影響其體況而使產蛋下降,甚至會停止產蛋。雖然理論上,種雞并不需要依靠體重增加來維持產蛋,但雞群的平均體重總是要保持不斷地增加。如果一個雞群的平均體重增加為零時,則說明部分種雞的體重在增長,而另一部分種雞的體重在減少,最終導致體重減少的雞產蛋停止。
產蛋期,光照的強度和長度都絕對不能減少。在種雞做好產蛋準備時,及時開始光照刺激是非常重要的。確定種雞是否做好產蛋準備,不僅要參照種雞的體重,而且要看種雞性發育和肌肉發育是否充足。略微推遲開始光刺激的時間,比太早進行光刺激效果要好。如果光刺激太早,發育不良的種雞則無法對光刺激做出反應。如果光刺激推遲一些,種雞已經在等待這個刺激的時候開始加光,那么它們的反應就會非常迅速。在實施光照和飼料刺激時,雞群具有良好的均勻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雞群均勻度很差,應推遲光照刺激,并逐步地、緩慢地增加光照時間。雞群平均體重低于2170(開放雞舍2270)克時是不能開始光照刺激的。過度的刺激種雞開產(如增加光照時間過快或光照強度太強),會導致種雞脫肛等有關的問題,增加飼喂量的過分刺激也會帶來同樣的問題。何時開始光刺激主要是根據雞群的發育狀況而不是周齡。當雞群發育正常時(期望在23周見第一枚蛋,24周產蛋率達到10%~20%),在第20周開始光刺激,每周增加2個小時。產蛋率達5%時,再增加1小時光照時間(達到15小時),當雞群產蛋率達到60%時,再增加1小時(達到16小時)。一般情況下,使用比16小時更長的光照時間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經濟的。
通過“外觀周齡”來檢查雞群發育。“外觀周齡”是估計的周齡,就好象不知道雞群的真實周齡一樣。當雞群的外觀周齡比實際周齡小時,應相應推遲開始光刺激的時間。如果育成期采用自然光照,光照的增加應以育成結束時的自然光照時數為基礎。如果育成結束時,估計其光照時間為13~15小時(參照育成期光照方案),則21周后,每周增加2小時光照,直到最大光照長度達到17小時。如果育成結束時自然光照長度不足13~15小時,則執行正常的光照程序。
在密閉式雞舍,20勒克斯的光照強度已經足夠,如果光照強度過強,則啄羽等雞只相殘現象將會發生。當然這也取決于斷喙的情況。在開放式雞舍,光照強度通常比較高,為防止光照強度減弱,額外的光照強度可達到40勒克斯,具體的光照方案可根據具體情況另行決定。
3.1 在13周到產蛋高峰前一周期間,不要使體重增長幅度減少。
3.2.不能減少光照強度和光照長度。
3.3.母雞體重達到2170克 (開放雞舍2270克)以后,再開始進行光照刺激。
3.4 母雞產蛋率達到5%前,飼喂量不要超過125~130克。
3.5 根據產蛋增長情況增加飼料。
3.6 產蛋高峰兩周前,要給予足夠的飼料,保證母雞每周增重120~125克。
3.7 35周前每周定期稱重,35周后每兩周稱重一次。
3.8 產蛋率達到60%~65%時,使用高峰飼料量。
3.9 產蛋高峰后,應逐漸減少飼喂量,以控制種雞體重過度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