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華
(青龍滿族自治縣蒿村畜牧獸醫站,河北青龍066504)
青龍是山羊養殖大縣,養殖歷史悠久,目前養殖規模在全省名列前列,但隨著全縣規模場建設步伐加快,羊飼養量不斷增加,加之羊只調運頻繁,各種疾病也隨之增多,給養羊業帶來很大困難,導致經濟效益低下。為減少羊規模場(戶)疾病發生概率,提高養羊經濟效益,現將羊幾種常見病歸納如下,僅供場(戶)參考:
疥癬病俗稱羊癩,是由疥螨蟲引起的劇癢型皮膚病。
羊只表現劇癢、皮炎、脫毛、脫絨、消瘦,重者死亡。
經常保持羊舍衛生,干燥通風、陽光充足,剪毛后進行藥浴。配制藥浴液。常用的藥品有敵百蟲,通常配成2%的水溶液或用除癩靈 (主要成分:馬拉硫磷)配成2毫升/千克濃度的水溶液,效果也很好。藥浴應在抓絨剪毛后7天進行。藥浴前8小時停喂。選擇在天暖、無風的晴天進行,水溫在20℃~30℃,氣溫在25℃上。藥浴前給羊飲足水,以免進入浴池后羊只吞飲藥液而造成中毒。先浴健康羊,后浴有皮膚病的羊。對個別有明顯疥癬癥狀的羊只在藥浴的同時肌注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注射液,每次注射0.02毫升/千克體重,間隔7~10天重復注射一次,效果較好。
蜱(又名草爬子)是血液原蟲病主要傳播者,主要寄生于羊體表吸血,進行多種病原體的傳播。羊在放牧過程中易被侵襲。
羊消瘦,生產能力下降,肩前淋巴結腫大,結膜蒼白,尾根黃白,血液稀薄,造成貧血,嚴重的導致麻痹,引起死亡。
在蜱活動季節進行藥浴或噴灑藥液,常用的藥品有敵百蟲,通常配成2%的水溶液,或用除癩靈配成2毫升/千克濃度的水溶液,進行藥浴,每周一次。也可用澳螨消 (主要成分雙甲脒),配成0.025%~0.05%的水溶液,進行噴灑羊體或藥浴,一次用藥可維持藥效6~8周。 圈舍定期消毒。
在消滅蜱的同時,配合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藥物有土霉素注射液(50千克體重10毫升,每日1次,連用3天),磺胺間甲氧嘧啶(50千克體重10毫升,每日1次,連用3天,首次用量加倍),為防止繼發感染可有頭孢噻呋鈉,貧血嚴重的配合右旋糖酐鐵。
瘤胃臌氣(又叫脹氣)多是因為羊吃了易于發酵的飼料,或飼喂腐敗發霉變質飼料,或飲用污水臟水等,在瘤胃細菌作用下,過度發酵,在瘤胃內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同時,由于反芻和噯氣紊亂,氣體在胃內滯留,使胃容積急劇增大,胃壁發生急性擴張。
反芻停止,左肷部急劇臌脹,用手指敲擊發出鼓音。病羊呆立,拱背、呼吸困難,結膜呈紫紅色,呻吟、痙攣。如果不急救,能在半小時內窒息死亡。
臌氣嚴重時在左肷部用套管針進行瘤胃處穿刺放氣,放氣要緩慢,防止腦部缺血而造成昏迷,之后在排氣管中注入止酵劑。也可灌入食醋50毫升,魚石脂或松節油5~10毫升,加溫水灌服;如在放牧過程發現臌氣,可用柳枝等橫放在口內咀嚼,使其排氣。
因氣溫急劇變化而引起,多發生在早春、秋末氣溫變化較劇烈的季節。例如,圈舍受賊風襲擊,突然受雨淋,舍內溫度高,舍外溫度過低等都會引起感冒。
精神不振,低頭垂耳,體溫升高,全身發抖,呆立,有時流鼻涕,咳嗽。
阿莫西林鈉,5~10毫克/千克體重,或柴胡注射液,5~10毫升/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
大量寄生蟲寄生于體內或體表,并奪取宿主營養引發寄生蟲病。
日漸消瘦,貧血,可視黏膜黃白色,被毛逆立,無光澤。
用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粉劑拌料口服,每千克體重0.1克,每天一次,連用三天,嚴重的可連用五天。體表寄生蟲用伊維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每千克體重注射0.02毫升,隔七日再注射一次。
6.1 要加強衛生防疫工作,對傳染病按要求進行免疫注射。
6.2 加強飼養管理,增加羊的體質,提高羊只抗病能力。
6.3 不喂發霉變質或被農藥污染的草料,不飲死水、污水。
6.4 保持羊舍和牧場的衛生,消蜱、滅鼠。
6.5 對羊舍和運動場保持清潔衛生,定期消毒,對糞便污染物堆積發酵處理。
6.6 選擇適宜時間和適宜牧場進行放牧,避開疫病傳播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