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旭東
(霍州煤電集團汾河焦煤公司 回坡底煤礦,山西 霍州041600)
回坡地煤礦為建于1976年的國營老煤礦,年平均產煤0.14Mt。產煤礦井有玉巖礦井和南山礦井。礦井在開拓基建中,開鑿平硐900m、石門300m、上山300m。當掘進到中后期,由于通風距離過長,且存在著漏風的現象,因此出現通風困難。要使掘進繼續,必須采用有效的通風技術,以確保礦井的開拓掘進工作順利進行。整個掘進工程在掘主石門之后要繼續掘進上山,上山傾角達到25°,與反向施工的石門貫通。整個的礦井工程達到了1650m,局部通風極為困難。
該礦井原來掘進局部通風困難。主平硐掘進大約650 m的時候,由于通風困難而難以繼續掘進。造成掘進局部通風困難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局部通風機的選擇不合理,導致實際運用中,通風機難以滿足礦井掘進通風要求。在風筒的使用上,雖然風筒直徑達到了600mm,但是規格不統一,而且風筒的品種也不盡相同,一些風筒為帆布風筒,還有一些為布風筒,這些風筒不符合有關規定要求。風筒之間的銜接采用傳統的插接方式,煤礦所選購的多為沒有預留反邊的導風筒,其弊端在于,風筒接頭處如果出現損壞,就會出現嚴重漏風的現象,風筒出現破損時如果不及時粘補,也會造成漏風。風筒吊掛不平直,使風筒的阻力增加。這些都是導致煤礦井下長距離局部通常不暢的重要原因。煤礦井下通風狀況對煤礦采掘的后續工作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需要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進行通風技術管理。但是,該煤礦以前對于通風技術沒有足夠的重視,特別是日常管理工作中,礦井局部通風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井下局部通風技術難以滿足礦井中長距離掘進需求。
隨著通風距離的增加,風量減少,最后不能滿足掘進工作面供風要求。當導風口到局扇距離從200m增加到300m時,掘進工作面有效風量由105.28m3/min降低到81.57m3/min;當導風口到局扇距離為400m時,有效風量減少到了74.83m3/min;當風口到局扇距離達到500m時,有效風量降到49.4m3/min;當風口到局扇距離達到600m時,風量降到25.39m3/min。由此可見,隨著風口到局扇距離的增加,掘進工作面風量會相應地減少。當風口到局扇距離達到500m時,供風的有效風量率為27.0%,而風口到局扇距離達到600m時,供風的有效風量率只有13.6%。
防止風筒漏風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改進風筒的接頭方法。為了確保風筒連接質量,將漏風程度降到最低,目前普遍采用了“雙反邊”風筒或者 “多反邊”接頭,但是需要采用新的銜接方法,確保插接正確。
從風筒的安裝位置來看,為防止放炮造成風筒破裂,在工作面最近之處采用5m長左右的鐵風筒,隨著工作面向前掘進而調整位置。對于已經破損的風筒,如風筒出現破裂,要及時粘補;如果風筒已經嚴重損壞了,就要更換新的風筒,以防止嚴重漏風。由于是井下作業,所以要做好巷道支護工作,避免頂幫巖石掉下來將風筒砸壞。為了防止移動的礦車將風筒刮壞,要將風筒吊掛在上幫的頂角處。
風筒與吊環之間是一一對應的,如果出現缺環,就一定要補上。要保持風筒吊掛平直,特別是風筒的拐彎處,為了防止有褶皺出現,要慢拐彎,且使用托架將通風機抬高,以與風筒保持平直狀態。當風筒遭到積水浸泡時,會導致風筒變形,甚至出現破裂的現象。此時,可以采取簡易的排水方法,即在風筒的積水處設置一自行車氣門嘴,當風筒內有積水的時候,就可以擰開放水。
1)在工程施工設計中,要落實局部通風方案,嚴格按照所制定的技術措施方案執行,以避免通風布置方式的頻繁更改而導致通風設備以及相關材料的浪費。
2)要強化通風技術日常管理工作。要配備專職的井下通風技術管理人員,不僅要求管理人員技術能力強,而且還要具有較高的責任心和良好的通風管理素質,同時,還能夠對于通風設備進行維護,確保掘進工作面新鮮風流充足。
3)強化對煤礦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訓。通過教育培訓,使職工掌握通風安全知識,提高對通風設備的維護和保護意識,遵守礦井通風的各項安全規定,形成煤礦企業安全通風的工作環境。
綜上所述,局部通風工作對礦井的掘進進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對中長距離局部通風改進技術措施,提高了掘進工作面供風量,掘進工作面迎頭風量達到360m3/min,達到了巷道掘進所需風量的要求,改善了掘進工作面工作環境,獲得了較好的通風效果。
〔1〕吳聯文.永春煤礦長距離局部通風的實踐應用〔J〕.能源與環境,2007(05).
〔2〕喬榮強.局部通風安全技術在長距離掘進中的運用〔J〕.山東煤炭科技,2011(03).
〔3〕李建華.五種超長距離局部通風技術〔J〕.陜西煤炭,2011,30(2):56-58.
〔4〕王文才,楚鵬輝,韓 路,等.全風壓與局部通風機相結合的長距離局部通風技術的應用〔J〕.煤炭技術,2013,32(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