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楠 (身份證號: 210104198106012314)
對老年居住住宅建筑設計的思考
□ 王楠(身份證號: 210104198106012314)
我們知道,老年住宅的設計目標,要盡可能地維持老年人獨立生活的能力,提高其生活的自信心,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但由于老年人的生存特點,對建筑設計要有特別的考慮,本文筆者對如何加強老年居住建筑設計進行了探討。
老年;住宅;建筑設計
1.1安全性
老年人使用的設備和設施應按老年人的人體尺度和生理、心理特點進行設計。地面高差的消除;走廊寬度的加大;報警裝置的設置;地面材料的防滑處理;墻面扶手的安裝等等,都是給老年人在增加安全度的前提下多了一些自立的可能性。空間布局以有利老年人自信心為原則,以增進老年人機體活動的愿望和更長久維護老年人獨立生活能力為目標。比如:廚房的吊柜和低柜尺寸要適當減小,避免由于過高取物需要攀登或過低取物時彎腰的不便等。
1.2功能性
老年人由于行動遲緩,因而在居住空間的設計方面要充分考慮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輪椅的空間,要完全消除地面的高差,讓老年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內行走,要合理縝密地布置室內家具設備,其尺寸要方便老人使用,吊柜和低柜的高度應適宜,避免由于過高或過低取物帶來的不便。走廊、房門、衛生間等尺寸應適當加大,以便于老年人借助輪椅或在外力協助下行走。
1.3適用性
老年人居住建筑應該為老年人提供發揮余熱的更多空間,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生活規律和子女的不同需要,為老年人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空間。老年人應有相對獨立的空間,并保證有較好的休息環境特別是需要照顧的老年人,需要子女或護理人員與他們生活在一起,這就提出了對于老年人居住建筑在考慮到老年人需求的同時兼顧其他人的需求,即居住條件的多元性。在老年人居住建筑中,兩代居住的設計就比較好地解決了老年人與年輕人的不同需求,為兩者創造了較好的居住條件,同時又達到了長期照顧老年人的目的。
2.1對老年人生理心理條件特征考慮不足
由于歷史原因,城市基礎設施還不完整,人們的居住條件相當不完善,不能擁有自己的住房。于是,“人者有其居”便是當時人們和政府對于居住條件的一種目標和理想。在這種觀念下,把居住建筑數量的增加放在第一位,而住宅的生態環境便相對不是其主要考慮的內容。但是進入21 世紀,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追求也日益增強,因此對于居住環境,不再停留在“有其居”的水平,而是對于居住環境的品質追求。但是目前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建筑為老年人的條件考慮的不多,也不夠智能化,一旦發生突發情況,應急能力不強。
2.2公共設施配套不完善
老年人的居住建筑周邊應該有至少關系到老年人日常所需的大型設施,比如社區醫院,社區保健站,如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置一些新型的鍛煉設施和一些娛樂場所,供老年人可以再茶余飯后互相在一起聚聚,感受下安詳的晚年。最好有能夠提供完整的服務體系,能為老年人提供各種服務、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人康居社區,是一個特別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小型社會。但是我們很多的老年人社區沒有深入考慮,在公共設施配套方面做得不夠,沒有考慮到老年人行動不便,甚至很多的社區內還沒有足夠的醫療設施。
3.1住宅戶內設計
(1)平面盡可能方正,柱網布置簡潔,避免出現凸角。不規則的或者凹凸變化的平面布局,利用率較低,不利于布置家具,也不利建筑節能;對于老年人居住空間而言,簡單、通達是一個重要的要求。平面方正、柱網簡潔的居住空間,易于達到此項要求,而且也便于各種空間改造,適應不同老年階段的需求。2)門扇、走道及主要功能空間應考慮輪椅通行。應保證門扇和走道足夠的寬度,門扇凈寬不應小于800mm,室內走道凈寬不應小于1200mm,還應考慮扶手及安裝空間。戶門應保證門扇開啟執手的側邊設有寬度不少于400mm的墻面,門扇內外應留有直徑不小于1500mm的回轉空間;進入各個房間的走道,宜直不宜彎,轉彎會給使用輪椅的老人,帶來不便。房間內應保證輪椅進入及回轉必要的空間。3)衛生間廚房設計。衛生間要靠近臥室布置,方便老人夜間如廁;衛生間門應向外開或可從外部解鎖打開,防止老人在衛生間內倒下后擋住門,外部人員無法進入救護;洗浴空間尺度應方便老人動作的伸展,并預留護理人員的操作空間,及扶手等位置。廚房設計應結合老年人生理特點,櫥柜平面布局以L型為宜。輪椅直行和轉彎動作較平移容易,L型櫥柜使行進距離較短,并便于輪椅轉彎操作。4)消除高差。應避免設計錯層平面,不利于腿腳不便及使用輪椅的老年人使用。衛生間、陽臺等小高差處應設置緩坡過渡,避免老年人因為沒注意到或腿腳不利索而被絆倒、摔骨折,繼而臥床不起。
3.2公共區域設計
(1)樓梯。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樓梯應盡量平緩,宜采用直線形樓梯,踏步高度應在160mm以下、踏步寬度不小于300mm。宜在兩側設置扶手[1];踏步凸沿縮進尺寸應小于20mm,避免絆倒老人。防滑條宜有鮮明的色彩并覆蓋整個踏步轉角、且不突出踏步表面,可防滑并提示高差;樓梯照明,宜設置地燈,或采用多燈形式,防止踏步表面出現陰影或自身投影。2)電梯。配備電梯的高層住宅,每個單元應設置一部無障礙電梯。12層以上高層住宅,每個單元應設置一部擔架電梯。其電梯呼叫按鈕高度為0.9-1.1m,轎廂側壁設置高度為0.85-0.9m的扶手[1]。其公共走道凈寬不應小于1.2m[2],并宜沿一側墻體加設(或預留)高度為0.85-0.9m的單層或雙層連續扶手。低、多層住宅盡量配備電梯,或預留電梯位置,便于日后改造。
3.3細節設計
(1)門窗。門體把手的安裝高度應為0.9—1.0m,宜設視線觀察玻璃,并宜在距地350mm范圍內安裝護門板,使老年人使用輪椅時便于開門。應盡量采用推拉門或外開門,避免老年人跌倒封堵門體。所有門體均應安裝門吸裝置,防止開窗通風時,穿堂風造成門體猛烈關閉傷及老年人。窗體開啟扇不應采用外開窗和高窗,避免老年人攀高和探身關窗造成危險,應采用內開內倒式窗扇,避免直吹。
(2)扶手 。居住建筑的衛生間、浴室、玄關等空間中應當考慮設置必要的動作輔助類扶手。輔助蹲、坐姿變為站姿的扶手可豎直設置,高度下部距地面700mm起,上部不低于1400mm。扶手端部應采取向墻壁或下方彎曲的設計,以防止老人勾住衣袖被絆倒,扶手的尺寸和形式應易于握持。步行輔助類扶手。主要設于長距離通行空間和存在高差變化的地方,扶手應連續。防護欄桿類扶手。通道、坡道一側有較大高差時應設防護欄桿。
如何將對老年群體的關懷納入到普通住宅設計,已變得越來越迫切。這對住宅建筑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希望可以做一些探索和實踐,但愿老人們在他們的房子里,可以優雅、安心有尊嚴的度過晚年生活。
[1]張宇曦.淺談老年居住空間的視力無障礙設計[J].價值工程. 2011(03).
[2]邵從一,王宏亮,孫艷麗.淺談無障礙住宅[J].商品與質量. 2011(S2).
[3]李欣桐,張彬. 對當前老年的居住建筑設計的探索[J].住宅科技,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