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鵬晨
短URL系統是怎么設計的?
■田鵬晨
實現一個算法,將長地址轉成短地址。實現長和短一一對應。然后再實現它的逆運算,將短地址還能換算回長地址。
這個回答看起來挺完美的,然后候選人也會說現在時間比較短,如果給我時間我去找這個算法就解決問題了。但是稍微有點計算機或者信息論常識的人就能發現,這個算法就跟永動機一樣,是永遠不可能找到的。即使我們定義短地址是100位。那么它的變化是62的100次方。62=10數字+26大寫字母+26小寫字母。無論這個數多么大,他也不可能大過世界上可能存在的長地址。所以實現一一對應,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正確的原理是通過發號策略,給每一個過來的長地址,發一個號即可,小型系統直接用mysql的自增索引就搞定了。如果是大型應用,可以考慮各種分布式key-value系統做發號器。不停的自增就行了。第一個使用這個服務的人得到的短地址是http://xx.xx/0第二個是http://xx.xx/1第11個是http: //xx.xx/a第依次往后,相當于實現了一個62進制的自增字段即可。
1.62進制如何用數據庫或者KV存儲來做
其實我們并不需要在存儲中用62進制,用10進制就好了。比如第10000個長地址,我們給它的短地址對應的編號是9999,我們通過存儲自增拿到9999后,再做一個10進制到62進制的轉換,轉成62進制數即可。這個10~62進制轉換,你完全都可以自己實現。
2.如何保證同一個長地址,每次轉出來都是一樣的短地址
上面的發號原理中,是不判斷長地址是否已經轉過的。也就是說用拿著百度首頁地址來轉,我給一個http://xx.xx/abc過一段時間你再來轉,我還會給你一個http://xx.xx/xyz。這看起來挺不好的,但是不好在哪里呢?不好在不是一一對應,而一長對多短。這與我們完美主義的基因不符合,那么除此以外還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有人說它浪費空間,這是對的。同一個長地址,產生多條短地址記錄,這明顯是浪費空間的。那么我們如何避免空間浪費,有人非常迅速的回答我,建立一個長對短的KV存儲即可。嗯,聽起來有理,但是......這個KV存儲本身就是浪費大量空間。所以我們是在用空間換空間,而且貌似是在用大空間換小空間。真的劃算嗎?這個問題要考慮一下。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我們做不到真正的一一對應,那么打個折扣是不是可以搞定?
這個問題的答案太多種,各有各招。這個方案最簡單的是建立一個長對短的hashtable,這樣相當于用空間來換空間,同時換取一個設計上的優雅(真正的一對一)。實際情況是有很多性價比高的打折方案可以用,這個方案設計因人而異了。那就說一下我的方案吧。
我的方案是:用key-value存儲,保存“最近”生成的長對短的一個對應關系。注意是“最近”,也就是說,我并不保存全量的長對短的關系,而只保存最近的。比如采用一小時過期的機制來實現LRU淘汰。
這樣的話,長轉短的流程變成這樣:
在這個“最近”表中查看一下,看長地址有沒有對應的短地址,有就直接返回,并且將這個key-value對的過期時間再延長成一小時。如果沒有,就通過發號器生成一個短地址,并且將這個“最近”表中,過期時間為1小時。
所以當一個地址被頻繁使用,那么它會一直在這個key-value表中,總能返回當初生成那個短地址,不會出現重復的問題。如果它使用并不頻繁,那么長對短的key會過期,LRU機制自動就會淘汰掉它。
當然,這不能保證100%的同一個長地址一定能轉出同一個短地址,比如你拿一個生僻的url,每間隔1小時來轉一次,你會得到不同的短地址。但是這真的有關系嗎?
3.如何保證發號器的大并發高可用
上面設計看起來有一個單點,那就是發號器。如果做成分布式的,那么多節點要保持同步加1,多點同時寫入,這個嘛,以CAP理論看,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非常簡單,我們可以退一步考慮,我們是否可以實現兩個發號器,一個發單號,一個發雙號,這樣就變單點為多點了?依次類推,我們可以實現1000個邏輯發號器,分別發尾號為0到999的號。每發一個號,每個發號器加1000,而不是加1。這些發號器獨立工作,互不干擾即可。而且在實現上,也可以先是邏輯的,真的壓力變大了,再拆分成獨立的物理機器單元。1000個節點,估計對人類來說應該夠用了。如果你真的還想更多,理論上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