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文
從網游版權抓起促進游戲行業健康發展
■郝志文
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舉辦的“網絡游戲版權保護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知識產權法律領域的法官、律師、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出席了研討會。《中國知識產權》雜志、《中國知識產權報》、游戲葡萄網等媒體也參加了研討會。會議主要圍繞網絡游戲版權保護的焦點問題,就網絡游戲的法律性質、網絡游戲的版權保護對象、網絡游戲的改編問題、網絡游戲的侵權判定標準、網絡游戲訴訟中的證據、網絡游戲應用軟件發布平臺商的侵權責任五大核心要點展開深入討論。
會上,中清龍圖作為網游行業的企業代表,首先介紹了目前游戲行業的發展狀況。據介紹,從端游、頁游到移動端游戲,網絡游戲市場越來越豐富,手游相較于端游頁游在網絡游戲市場規模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在相關法律的問題上企業也遇到一些困惑。
隨后,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法官曹麗萍結合多年的審理經驗,總結了網絡游戲類案件的三大特點:一是網絡游戲類案件數量占比較少,但是影響力大;二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端游戲的起訴案件正在不斷增多;三是游戲的復雜程度加深,游戲審理難度不斷加大,取證難度加大。曹法官表示,2012年之前,網絡游戲案件主要以破解版案件為主,2012年到2014年網絡游戲間相互的的模仿抄襲案件增多,2014年之后出現許多“跨界”起訴案,如文學、影視的權利人起訴游戲等,主要主張改編權的保護。
面對當下網絡游戲公司頻繁訴訟現象,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北京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曲三強教授以網絡游戲版權保護為切口,從著作權法角度闡述詳盡觀點。曲院長認為,在我國著作權法中,對于游戲產業還沒有固定框架,在審理過程中應該抓住“作品”的基本構成要件和原則,抓住網絡游戲的本質特征——程序設計。不管網絡游戲如何紛繁復雜,其本質特征是設計者思想的表達,網絡游戲作為一種精神活動的產物,會依法受到法律的保護。至于怎么在法律和技術上進行保護,提供什么樣的保護,需要摸索和探討。
此外,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碩士生導師楊華權,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熊文聰、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林子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法官張玲玲、北京市律師協會著作權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韻、北京維詩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楊安進、北京唯入律師事務所助理律師余凱、《中國知識產權》雜志主編張繼哲、《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衣朋華等均在研討會上發表觀點,現場互動頻繁,為促進網絡游戲行業的健康發展獻計獻策。參會的學界、業界專家表示通過本次研討會結識了朋友、收獲了知識、促進了交流、提升了水平,也為游戲行業的企業解答了應對版權保護等法律問題的困惑,促進網絡游戲行業在法律軌道內健康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