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杰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現代城市高級中學學校建筑設計探討
葉偉杰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自文革時期后,我國恢復了高考,教育便越來越得到國家的重視,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教育事業更如雨后春筍,迅速生長。教育乃國家之根本,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體現在各個方面,培養國家的一代又一代是需要一個良好環境的,所以要重視學校這個教育人才的地方。近些年,我國中學學校的建筑層出不窮,外形特點也是別出心裁,尤其是現代城市中的高級中學學校建筑,他們發揮想象,構建出一個又一個美麗、舒適而富有創新色彩的學校,這樣既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又能激發他們更多創造與發明的靈感。本文著重對現代城市高級中學學校建筑設計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向大家展示了高級中學學校建筑的獨特魅力。
高級中學;建筑設計;人文精神;嶺南
人文精神:是一種很普遍的來自人類自我的一種關懷,從某種意義上講,人作為萬物之靈,人的精神即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從而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精神文化。主要表現為對人的價值、尊嚴、關切以及追求,很注重精神文化建設,想擁有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而能夠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內容的就是人文科學。現代城市要求將中學建筑設計與人文精神緊密聯系在一起,一切從學生出發,構建和諧校園環境。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涌現,如何傳承和弘揚中學建筑設計文化,并且賦予中學建筑頑強、持久的生命力,并且與人文精神相結合,成為了中學建筑設計領域的一大重要課題。現代城市中一些高級中學的建筑設計很好的展現了我國中學校園建筑的特色及精神文明,他們本著創新發展、傳承弘揚、心系每一位學生的精神,不斷改造、充實著校園,值得成為其他中學校園建筑設計的典范。現代城市高級中學建筑需具備一定的設計原則,如下:
1.1現代化、人本化
中學建筑設計為學生老師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學生老師都需要一個良好舒適的環境進行學習、辦公和生活,而現代城市高級中學學校的建筑在這些方面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著重塑造“以人為本”的多重交往空間,高級中學學校建筑作為學區和社區文明的產物,擁有學區和社區文明生成和孕育的土壤,這樣建成的中學學校建筑,具有極強的文明輻射和示范作用,影響著祖國未來的一代代青年。學生每天出入于校園,呼吸著校園新鮮的空氣,朝氣蓬勃,不斷成長。高級中學建筑以高起點的環境藝術及景觀設計營造出了個性化的校園氛圍,給學生老師提供了優雅舒適的環境,每一個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也有利于教師安靜備課氛圍的營造。
1.2飽含文化精神
中學建筑設計傳承并弘揚了我國建筑設計的文化精神。在中國建筑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所積淀下來的不僅僅是建筑外形,更多的是建筑文化精神。現代城市高級中學建筑各具特色,無論從外形還是內在所體現出來的都是我國建筑文化的一些特點,很能夠代表我國建筑設計的精神。現代中學建筑設計嚴謹,既體現出莊嚴、肅穆的整體建筑風格,又向人們透露著的無限靈感,這種靈感來源于中國建筑設計的文化精髓。
1.3生態化
高級中學應以綠色校園為理念,充分考慮環保,巧妙構思,達到人、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交融,因此,應當在保留原始自然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創建人工生態系統,因地制宜開發新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術為師生創造一個便利、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將校園建筑與園林文化相結合,凸顯校園建筑環境的創意與美感。
1.4教育性
中學教育是青少年人生觀與世界觀開始形成的關鍵階段,在某種程度上,現代城市高級中學建筑風格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可以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中學建筑設計與教育相輔相成,我國目前的中學建筑空間與環境的建設是以現代教育模式為前提的,中學學校建筑內外兼修,讓教育有更多更廣闊的發展應用空間。
1.5創新性、趣味性
隨著科學文化的不斷進步,人們也逐漸提升著不斷創新的精神,這在中學建筑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科學的建筑策劃將為中學學校建筑設計提供社會性、實用性、科學性依據,是一股開發和創建中學建筑特色的源源之泉。近些年,高級中學建筑設計有很大的突破性,在外形上有很多亮點,內在又做到了充分利用空間,結實可靠,實用性很強。像嶺南地區一些高級中學的建筑,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大膽設計創新,設計出來的建筑外形美觀獨特,內在也很飽滿,實用性相當強,可以作為我們以后中學建筑的典范,將中學建筑的創新精神發揚光大。除此之外,現代城市高級中學建筑整體具有一定文化符號和特色空間,增強了趣味性。
設計是基于客觀現狀條件上主觀理念的表達。在探討現代城市高級中學建筑的設計理念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就是高級中學校園和建筑應該給學生們帶來什么。帶著這樣的問題進行探討,最終得出結論:在高級中學建筑設計時,需揚長避短,從總體布局、單體建筑設計到空間流線組織,都需要遵循現代城市高級中學建筑設計原則,因此在高級中學建筑設計時應具有一定的設計理念,具體如下:
(1)以“年級為單元”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2)建筑單體體現不同的形態,實現藝術風格育人的目的。通過自身獨特的形態藝術表達,實現情感的傳遞與交流,建筑既需要實用,也應該具備美感。高級中學建筑中方與圓的結合、高與低的錯落、曲與直的辯證都賦予了建筑的靈性,使人流連忘返。
(3)外部空間點線結合,形成不同地段的趣味中心。在流線設計中考慮師生行為特征,設置穿過和停留空間,為師生提供非正式的交流場所。
現代城市的高級中學學校建筑大多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有很多亮點,其中也加入了不少新型材料,享受了科技的一些成果。這種創新的建筑設計從大的方面來講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創新,從小的意義上來說也使學生受益匪淺,既有一個舒適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同時還能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可見,現代教育證朝著開放、互動、強調個性化的方向發展著。現代城市高級中學的學校建筑的設計成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3.1學習環境
隨著教育地位的不斷提高,國家和社會都加大了對教育軟硬件的投入。很多學校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在老師教學過程中也用起了多媒體教學,既方便了老師備課,也讓學生能更好更集中的領略課本的知識,配上有聲有色的動畫講解讓學生告別枯燥乏味的板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多數高級中學現都已實行以“電腦教室”為主的校園局域網,由此也可推斷: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遠程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占的比重將會不斷增大,學生的學習環境將會以現代、靈活代替枯燥、乏味。
3.2生活環境
除了在硬件設施和園林綠化方面外,在學校建筑群的規劃布局上也能起到提升生活、教學環境的作用。如:設置“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在滿足采光通風條件的同時,使各棟教學樓共享圍合的庭院,并促進了學生們的交流學習;抽取傳統“冷巷”的設計理念,夏季引導溫度較低的自然風穿過走廊進入教室,令教室、學生有更舒適的自然學習環境。學校建筑與辦公樓等公共建筑不同,較少會使用溫控設備等空調系統,而在建筑外立面采用垂直綠化、活動遮陽板等設施,可以避免陽光的直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室的舒適程度;有的學校覆土綠化屋面,不僅節能減排、提升校園生活環境質量,也可以體現人、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交融。
3.3建筑外形
現代城市高級中學的建筑不僅要實用,也需要美觀,美的東西既可以陶冶情操,又能激發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學生從建筑中得到美的感受,使自己的道德情操得到了升華,從另一方面來說他也會去思考,會觀察。提到實用,很多高級中學也確實做到了,他們在教學樓或辦公樓地下設置停車場,不僅可以解決教職工停車困難的問題,還可以制止車輛亂停亂放行為,使學校看起來更美觀些。
3.4綠色節能建筑
高級學中學的學生環保意識非常強,這不僅是因為平時的教育,在學校里就能體現出來。很多學校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校園的環保,將垃圾分為幾類布置在學校的各個角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學校的建筑外層內層都利用新型的環保材料,減小了對環境的影響,也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
3.5建筑設計與生態相結合,弘揚傳統文化
現代社會要求高級中學建筑設計與生態和諧發展,所以通過精心設計,很多高級中學都有特色的綠化設置,并且也適當的預留了一些可發展的用地,既做到了人、建筑與生態和諧發展,而且還保障了校區的自由度。不同地方擁有著不同的傳統文化,在尊重這些文化的前提下,更需要將它們發揚下去。高級中學建筑設計往往會結合當地的傳統習俗,將這些文化特色融合到建筑設計中,使其發揚光大。
教育作為立國之本,肩負著為祖國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的重任。相比較以前,雖然我國現在綜合國力有所提高,但是比起那些發達國家,還是相差一定距離的,教育的興起不僅解決了我國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也能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所以我國現在應該把教育事業繼續推動下去。校園是我們成長的重要環境,生態發展的要求就是讓現在的資源足夠滿足當代和后代的可持續發展。當前人們普遍缺乏生態意識,校園中擁有良好的生態教學環境,能夠滿足師生心理及生理上的要求。現代城市高級中學的學校建筑在眾多建筑門類中獨樹一幟,作為新時代領頭人,應該更大空間的發揮想像力,將其不斷的創新發展,爭取給學生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輔助教育事業向更高的方向發展。
[1]譚靜.形塑學校建筑空間:為了誰?[J].中小學管理,2012,01:15~17.
[2]邵興江,趙中建.革新學校建筑設計:建構新的研究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09:37~40+36.
[3]溫倩梅.學校建筑設計與教育的同步發展[J].廣州建筑,2011,06:18~21.
[4]何樹彬.當代西方國家學校建筑改革新舉措[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4,09:34~39.
[5]林剛.中小學校園環境的教育寓意性設計探究[J].教育研究,2013,03:41~46.
G48
A
1673-0038(2015)20-0001-02
2015-4-5
葉偉杰(1988-),男,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