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巖 ,胡文臻 ,王 璐 ,杜蘭英
(1.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3;2.中國社會科學院 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32;3.國家林業局 杜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3)
河南省杜仲橡膠資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杜紅巖1,3,胡文臻2,3,王 璐1,3,杜蘭英1,3
(1.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3;2.中國社會科學院 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732;3.國家林業局 杜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3)
河南省是我國杜仲傳統栽培模式主產區之一,也是最早開展新型杜仲橡膠資源培育模式(果園化栽培模式等)示范與推廣的地區。為了充分開發與合理利用河南省的杜仲橡膠資源,文中依據大量的文獻記載和調查數據,分析了河南省的杜仲栽培歷史與資源培育情況,闡述了科技支撐在河南省杜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綜述了河南省的杜仲研究成果,介紹了河南省杜仲產業的發展情況,并針對河南省現代杜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幾點對策建議。
杜仲;產業發展;現狀;對策;河南省
杜仲是分布于亞熱帶和溫帶的世界上極少數的天然優質橡膠資源。杜仲橡膠具有獨特的膠塑二重性,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化工(橡膠)、航空航天、國防、交通運輸、電力、水利及醫療等行業。杜仲皮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十分重要的名貴中藥,具有強筋骨、補肝腎等功效。杜仲抗旱、抗寒、耐貧瘠、適生區域很廣,在我國27個省(市、區)均有栽培,東自上海,西抵新疆喀什,南至廣西,北達吉林,可栽培區域達1 000萬hm2,而目前栽培面積僅約35萬hm2,發展潛力巨大[1-2]。
杜仲在河南省分布廣泛,涉及102個縣(市),東到商丘、鄲城,西達靈寶、盧氏,南及泌陽、商城、信陽,北至南樂,而河南的西南部則是杜仲的主要栽培區之一。除在貧瘠干旱巖石裸露的山脊生長不良外,在海拔高度為25~1 150 m的地區杜仲都能正常生長[3]。
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省的杜仲發展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幾個階段。建國以前,群眾無計劃自發栽培階段,此階段河南省的杜仲栽培面積約有5 500 hm2,平頂山、三門峽、南陽、信陽、洛陽等主要產區的杜仲種質資源十分豐富,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小秦嶺等山區胸徑粗為30~50cm的杜仲樹到處可見。1958年,全國性的大煉鋼鐵運動,致使杜仲大樹幾乎被毀殆盡。1976年,河南省杜仲保存面積不足500 hm2。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杜仲皮需求量越來越大,林業和醫藥部門先后扶持發展杜仲生產,1990年河南省杜仲栽培面積達2 000 hm2。1991年以后,杜仲皮價格大幅度提升,從1991年的10~15元/kg迅速攀升至1995年的150~300元/kg。1992~1994年,日本按人民幣16元/kg的價格從我國大批量進口杜仲葉。政府積極推動和群眾自發種植杜仲的積極性均達到空前的熱度,河南省杜仲資源處于過度膨脹狀態中,1996年全省杜仲栽培面積達到4萬hm2左右。由于杜仲皮(藥材)的嚴重過剩,從1996年到2010年的15年間,杜仲皮價格一直維持在5~10元/kg的低位上,經濟效益大幅度下降,林農種植杜仲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以杜仲皮為主導的杜仲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低谷[4-5]。
經歷了1996~2010年的杜仲產業發展低谷后,政府有關部門、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積極推動杜仲產業重新崛起。2010年10月國情調研杜仲重大項目課題組成立。2010年12月,國情調研課題組第一站便選擇河南省調研汝州杜仲種植基地生態示范園項目建設,這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杜仲項目國情調研課題組的第一個合作研究項目,主要探索“國家研究機構—地方政府—企業”的合作機制[6]。近年來,杜仲國情調研課題組多次赴河南多個杜仲基地考察調研,從國家層面指導解決河南省杜仲產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這對推動河南省杜仲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后幾年,一批民營企業迅速崛起,國有林場也參與新型杜仲橡膠資源培育基地建設,多種形式的杜仲生產基地相伴出現。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目前已建立多種形式的杜仲生產基地50余個[7]。目前,河南省杜仲栽培總面積有3.40萬hm2。
主要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為“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的杜仲創新團隊牽頭,先后在杜仲育種、栽培和綜合利用方面承擔了國家和部省級攻關課題10多項。經過近30年的研究,已形成了以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為核心,覆蓋林業、化工(橡膠)、醫藥等行業的,由各學科專家組成的全國性的杜仲研究和創新團隊。該團隊先后取得杜仲科研成果20多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10多項;選育出不同用途的杜仲良種14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相關專著5部[8]。
在1983~1986年、1992~1995年、2008~2012年,分別開展了3次全國杜仲種質資源調查及收集工作。經過該團隊3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建立了我國目前最大的杜仲基因庫,保存杜仲種質和育種資源1 006 份;以杜仲皮(藥材)利用為育種方向,以杜仲皮產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提高等為育種目標,已選育出‘華仲1~5號’等5個我國歷史上首批杜仲良種,其產皮量提高97.8%~162.9%,為我國杜仲生產提供了優良的種質資源[9];根據我國杜仲橡膠新興產業和現代中藥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首次以杜仲果實利用為育種方向,以杜仲果實產膠量和α-亞麻酸產量的提高等為育種目標,已選育出‘華仲6~10號’、‘大果1號’等6個果用良種,其產果量提高163.8%~236.1%,這些良種選育成果對我國杜仲橡膠新材料和現代中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根據杜仲雄花和花粉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需要,已選育出雄花專用良種‘華仲11號’;同時,還選育出葉用和觀賞兼用的杜仲良種‘華仲12號’和‘密葉杜仲’。目前,已選育出不同用途的優良無性系30余個,已審定杜仲良種14個,其中國家審定的杜仲良種10個,這些良種全部由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主持選育[10]。
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首創的杜仲果園化栽培模式和技術,實現了杜仲培育技術的歷史性突破和重大創新,受到了國務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科技部和國家林業局等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引起國際天然橡膠界的轟動,由此帶動了杜仲天然橡膠新材料和現代杜仲中藥產業的縱深發展。利用杜仲果用良種,采用果園化栽培技術,杜仲產果量和產膠量比傳統栽培模式的提高近40倍,這為大幅度降低杜仲橡膠提取成本、杜仲橡膠的產業化生產及我國橡膠工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果園化高效栽培系列技術“一種提高杜仲產果量和產膠量的培育方法”于2002年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針對杜仲雄花開發的顯著經濟價值和廣闊的產業化發展前景,還首次提出并研究實踐了杜仲雄花高效栽培模式,開展了以提高杜仲雄花產量和質量為目的的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研究出了能提高杜仲雄花產量的一種培育方法(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并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盛花期每公頃產杜仲雄花鮮花達3.0~4.5 t,林農種植杜仲的效益提高2~3倍。杜仲雄花園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克服了現有杜仲雄花資源產量低、采摘困難、勞動效率低、原料采摘和生產成本高等缺點,顯著提升了杜仲雄花的綜合利用和產業化水平,有力推動了杜仲雄花系列產品的開發與產業化進程。
1992年,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的杜仲研究團隊發現了杜仲雄花獨特的經濟開發價值,并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曾于1998年發明了一種杜仲雄花茶及其加工方法(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揭開了杜仲綜合利用的新篇章。經過20多年的系統研究,雄花茶的加工工藝日臻完善。進行了杜仲雄花茶藥理和毒理學的系統研究,對其食品安全性、抗疲勞、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壓效果等進行了實驗分析,證實杜仲雄花茶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并且安全無毒副作用[10-11]。杜仲雄花茶及其系列產品已是我國保健品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產品。
系統研究了杜仲亞麻酸油的成分、功能和利用價值,研究出了“一種杜仲籽油的抗氧化保鮮方法”(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可將杜仲油的貯藏時間延長到2 a以上,同時還研發出了杜仲亞麻酸軟膠囊、杜仲亞麻酸調和油等專利產品,為杜仲油的產業化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撐。
利用杜仲葉片、籽粕等廢棄材料,研究出了杜仲功能飼料,飼喂家畜后,可使雞蛋內膽固醇含量降低10%~20%,雞肉及豬肉的羥脯氨酸含量提高50%以上,使肉質得以顯著改善。杜仲葉粉中所含的綠原酸、桃葉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及黃酮類物質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且無毒副作用,大大減少了抗生素的應用,使我國肉蛋等食品生產更安全,同時大幅度提高了杜仲綜合利用效率,種植杜仲的效益提高2~3倍。
利用杜仲枝椏材、葉片及籽粕等廢棄材料,研究出了杜仲木耳、香菇和靈芝等功能型食用菌,從這些功能型食用菌中均可檢測出綠原酸等杜仲的活性成分[11]。功能型食用菌——杜仲香菇、杜仲木耳已分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以機械和生物發酵技術相結合,開展了杜仲橡膠提取新工藝的研發活動。杜仲果皮中的木質素、纖維素及果膠等非膠類物質的去除率達88.6%,杜仲橡膠得率較化學法提高20.11%,純度提高5.14%;研制出了杜仲果實脫殼機,核心技術有新的突破,出籽率高達96.1%,為杜仲亞麻酸油、杜仲橡膠的高效提取及其綜合利用奠定了基礎。
目前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和河南大學聯合研發的主要功能產品有杜仲α-亞麻酸軟膠囊、杜仲提取物、杜仲雄花茶、杜仲雄花茶飲料、杜仲雄花酒、杜仲雄花干紅(半干紅)、杜仲種子酒、杜仲養生餅干、杜仲養生掛面、杜仲食用菌、杜仲豆芽、杜仲蛋(雞)、杜仲豬肉及杜仲化妝品等[12]。
依靠國家林業局杜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一平臺,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與杜仲產業相關企業緊密合作,將其主持選育出的良種,研發出的杜仲雄花茶、亞麻酸軟膠囊、功能飼料、食用菌及雄花茶飲料等一系列產品和相關專利,分別在湖南九九慢城杜仲產業集團、山東貝隆杜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甘肅潤霖杜仲種植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河南恒瑞源實業有限公司、上海華仲檀成杜仲種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安徽金寨百利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等杜仲企業進行轉化。通過技術合作,為上述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創新了產學研合作模式,促進杜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經中國知網查詢杜仲相關主題期刊,得到各個科研單位所發表的論文及學位論文情況,河南省杜仲文獻發表量共計200篇(截止2015年初),其中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發表102篇,其次是河南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及原洛陽林業科學研究所。
學位論文能較好地反映科研動態,近年來河南省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發表的有關杜仲研究的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杜仲藥用成分的分離提取和藥理作用等方面,其次是杜仲橡膠合成途徑的研究,而杜仲栽培模式研究幾乎沒有開展。
河南省杜仲科研立項始于1986年,其中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幾乎承擔了所有的國家級和國家林業局重點項目,共計22項,其次是洛陽林業科學研究所,而如河南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新鄉學院等其他單位只承擔了一些省級課題。河南省是我國首先立項研究杜仲育種的省份,從1986年開始育種,著力開展杜仲藥用良種高產杜仲橡膠良種、高產杜仲雄花良種、葉用杜仲良種的選育,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承擔的項目,包含了對杜仲育種、栽培及綜合利用各個方面。隨著科研團隊的不斷壯大,目前已開始向杜仲分子生物學研究方向發展[13-14]。
河南省目前已授權杜仲相關專利42項,其中包括發明專利25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及外觀專利5項。在這25項發明專利中,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即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擁有16項發明專利和2項外觀專利,主要涉及杜仲培育技術、杜仲高效栽培模式及其創新、杜仲產業化研究與開發等方面。11項實用新型專利全部為河南恒瑞源實業有限公司申請,全部為杜仲橡膠生產過程中所需裝置;其次是河南科技大學和河南大學,分別有4項和3項發明專利,主要集中在杜仲相關成分的提取及產品的研發方面。
到目前為止,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即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幾乎包攬了河南省所有杜仲相關的獎項,總計取得研究成果11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三等獎6項;其次是洛陽林業科學研究所獲得了4項。
河南省共有成果11項,最早的“杜仲無性繁殖技術的研究”是1989年由洛陽林業科學研究所認定的。在這11項成果中,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即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開發中心)的成果最多,其次是河南科技大學。這些成果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杜仲栽培及育種、杜仲產品研發及有效活性成分分離提取等方面。
河南省是我國實施杜仲新型杜仲橡膠資源培育最早的地區,2000年開始,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研究出的杜仲果園化栽培模式和高效集約培育技術,率先在位于河南西部的小秦嶺山區規模化示范,10多年來,在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的專家指導下,杜仲果園化高效栽培技術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示范效果,2013年杜仲果園每公頃年收入突破9萬元,是傳統杜仲栽培模式的8~10倍。
靈寶市是第一個轉化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國家發明專利“杜仲雄花茶”的地區,從2004年開始,該市杜仲雄花茶的產量便穩步提高。目前,杜仲雄花茶產品已成為國內功能食品的知名品牌。在河南大學與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的有關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相關企業向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申報了“杜仲雄花”新食品原料,2014年4月已通過審批,這為杜仲雄花的綜合利用和產品開發解決了根本出路問題。目前,杜仲雄花茶已投入規模化生產,2014年生產杜仲雄花茶5 t,產值可達7 500萬元[15]。
除杜仲雄花茶外,靈寶市加快杜仲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已生產出了杜仲洋參軟膠囊、杜仲亞麻酸軟膠囊、杜仲籽油膠囊及杜仲葉飲料等杜仲保健產品,這些產品已規模化推向市場,設計杜仲軟膠囊年生產能力3億粒,目前年產軟膠囊1 800萬粒,產值約3 600萬元。同時,由靈寶市和北京某公司合作建立了杜仲產品加工基地,該項目一期投資5億元,計劃建設杜仲飲料、水果加工項目;二期投資20億元,建設杜仲膠囊、杜仲保健酒、杜仲橡膠及果蔬飲料等產品生產線,其中杜仲飲料產品年設計能力為30萬t。該企業對當地杜仲產業甚至全國杜仲產業的發展均有一定的帶動作用。
三門峽市利用杜仲葉、蘋果果渣、白酒糟等剩余物,利用微生物發酵改良,開發功能型杜仲飼料資源。杜仲綠色功能飼料含有豐富的藥用成分、營養成分和益生素等活性物質,是現代生物技術和營養理論完美結合的成果。這種飼料充分融合了杜仲活性成分、益生菌、抗菌肽、消化酶、纖維素和植物提取物,形成了多重防御體系,提高了畜禽機體的免疫力,減少了抗生素的大量應用,為綠色功能型飼料的產業化開發探索出了一條有效途徑。杜仲葉粉中所含的桃葉珊瑚苷、綠原酸、京尼平苷酸及黃酮類物質,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及提高白細胞等作用,且無任何毒副作用,是理想的功能飼料的生產原料,用之喂養豬、雞、鯉魚、牛后,其肉質均得以顯著改善。
三門峽市杜仲功能飼料規劃年生產規模20萬t。目前,在生產杜仲功能飼料過程中遇到了杜仲葉原料供應不足的突出問題,以5 000元/t的收購價仍然買不到優質杜仲葉,生產一度停止。調研組的專家認為,杜仲功能飼料的市場潛力巨大,功能飼料產業的發展是大幅提高杜仲綜合利用率及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飼料的年產量大約1.5億t,以1%的市場占有率計算,即可達到150萬t,按2 250 kg/hm2的杜仲實際產葉量計算,可以消化約66萬hm2的杜仲葉資源。且杜仲功能飼料的產業化開發還可與杜仲橡膠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培育飼料專用杜仲林,采用機械等方法將杜仲葉內的杜仲橡膠與杜仲葉肉分離開來,不僅能夠提高杜仲功能飼料的質量,還能夠充分利用杜仲葉內的杜仲橡膠資源,從而促進我國杜仲橡膠戰略資源的產業化開發。
三門峽市從杜仲的種植模式上下功夫,讓公司發揮技術優勢,農戶發揮人力優勢,使其合作互利。采用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快速繁育成品林,公司得資源,農戶得利益。目前,已在洛寧縣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建立了杜仲優質種苗繁育基地,在靈寶的黃河濕地建立新的栽培模式示范園,以葉林模式、果園化栽培模式為主,聯合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國家林業局杜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開發,以帶動整個杜仲種植產業的發展。
河南省汝州市近年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汝州市人民政府的協作下開發杜仲產業,成立了“河南恒瑞源實業有限公司杜仲開發汝州分公司”,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方式,經營杜仲的培育、種植、收購、產品科研開發以及市場銷售等業務。同時,該項目得到了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在技術上的大力支持,企業已獲得2012年國家火炬計劃、2013年“863”計劃、河南省杜仲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資金支持,已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1項。目前已建立杜仲橡膠資源培育基地約200 hm2,建立了杜仲橡膠中試基地與生產線,但各種杜仲產品的產業化開發還有待進一步開展。
汝陽縣是我國著名杜仲基地縣,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該縣陸續開發出了“樹仁”牌杜仲茶、杜仲養生醋、杜仲純粉、杜仲雄花茶和杜仲保健筷子、保健枕頭等系列產品。但總體看來,仍屬作坊式經營,每年僅銷售300~500 kg的杜仲雄花茶和少量的杜仲葉茶,對當地杜仲產業的帶動作用并不明顯。
杜仲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既是世界上極具發展潛力的天然橡膠資源,又是我國名貴的藥材樹種,同時也能增加碳匯改善生態環境,是農、林、醫藥、化工等行業的基礎資源和十分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度,發展杜仲橡膠產業是切實解決我國天然橡膠資源匱乏的主要途徑,也是加快我國橡膠工業健康發展的根本措施,戰略意義重大;大力發展杜仲產業,在促進民生、民族工業發展的同時,還能大大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目前,有關部門和領導對杜仲的經濟價值與戰略地位已達成共識[16-17]。針對河南省目前杜仲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較為突出的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僅供河南省有關部門及領導決策參考。
杜仲果園化栽培等技術創新成果在杜仲種植基地上和產業化發展中起到了顯著的示范作用。但是,僅就栽培模式而言,傳統藥用栽培模式杜仲種植面積占現有杜仲資源的95%以上。多數產區林農及杜仲企業對新的栽培模式和技術缺乏基本的了解,這已經成了制約杜仲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8]。建議河南省利用駐豫中央科研單位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和河南大學的技術優勢,采用多種形式,在河南省主要產區加強杜仲新技術的培訓與宣傳,加快杜仲果園化栽培等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以大幅度提高杜仲橡膠及其相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快速提升杜仲種植基地的建設水平,推動河南省杜仲橡膠產業和民生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杜仲產業發展過程中,有關杜仲良種、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的保護還比較薄弱,這勢必影響杜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目前,國家林業局品種保護名錄已將杜仲收錄其中,建議盡快申報杜仲優良品種的新品種保護,以建立規范的良種推廣體系。
另外,在涉及國家戰略資源杜仲橡膠產品開發的國際合作與對外貿易中,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杜仲橡膠產品開發、產品出口等方面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以加強對我國戰略資源的保護。
科技支撐在杜仲產業的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省作為我國杜仲主產區之一,20多年來在杜仲育種、高效栽培及綜合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為我國杜仲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政策和資金等支持對杜仲產業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除國家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的長期支持外,河南省有關部門需進一步加強對杜仲研究的支持力度,河南省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應該將杜仲產業發展列入河南省重點支持的領域中,并予以大力支持。從科研角度出發,首先要解決杜仲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全面支持杜仲產業的快速發展;建立河南省杜仲協同創新中心和工程中心等科技平臺,以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河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依托,加快研發步伐,加強技術熟化,促進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和產業化。從新型杜仲橡膠資源培育和產業發展的角度考慮,期望有關部門制定杜仲產業發展規劃,出臺鼓勵杜仲產業發展的政策。同時,不斷完善杜仲工程技術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提高杜仲產業的基礎研究及創新能力,形成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等相關主體的良性互動,以實現河南省杜仲資源的有效集成和合理配置,擴大市場,從而促進我國杜仲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工程化水平,推動杜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19]。
杜仲果實、雄花、葉、皮及木材必須經過加工后才能利用,因此杜仲生產基地的建立與其后續的加工密不可分,一般果樹和經濟林的產業發展模式不適合在杜仲產業中應用。因此,杜仲生產基地要以企業為主體,一是企業自己建立杜仲種植基地,自行經營;二是采用“公司+科技+農戶”的發展模式,采用股份制等多種合作模式,建立杜仲原料基地,在保障農戶收益的同時,實現企業和農戶的雙贏。種植基地要根據產業化規模和市場情況逐步擴大,避免盲目發展。國家林業局將杜仲單獨列入我國造林規劃中,政府制定鼓勵杜仲基地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扶持及優惠政策,正確引導杜仲基地建設和產業化開發,推動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穩步發展[20]。
建議河南省經濟林和林木種苗工作站在河南省林業廳的指導下,具體抓杜仲良種種苗生產的組織和技術指導工作,保障杜仲生產中良種的使用率,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杜仲良種苗木生產產量;加強宏觀調控,確保河南省杜仲良種苗木的供應,穩步推進河南省杜仲良種基地建設;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切實做好杜仲良種種苗的質量控制和市場監管工作,組織專門的執法隊伍,加大執法力度,穩定杜仲良種苗木市場秩序。
杜仲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和行業。目前,杜仲產品生產混亂,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還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或技術規范。建議以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河南大學等單位為主,加強杜仲相關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國家標準等質量標準的制定,以規范杜仲產品市場,促進我國杜仲橡膠資源與產業的健康發展。
[1]杜紅巖.中國杜仲圖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4.
[2]李芳東,杜紅巖.杜仲[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
[3]杜紅巖,胡文臻,俞 銳.杜仲產業綠皮書:中國杜仲橡膠資源與產業發展報告(2013)[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4]崔克明.杜仲研究的歷史、現狀和展望[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4,9(4):51 - 57.
[5]馮 風,梁志榮.我國歷史上對杜仲的認識和利用[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6,11(2):84-89.
[6]高均凱,杜紅巖,菅根柱,等.現代杜仲產業發展狀況及相關政策研究[J].林業經濟,2014,(11):83-88.
[7]張再元,王惠文,杜紅巖.河南省杜仲種質資源研究[J].經濟林研究 ,1991,9(1):80- 83.
[8]杜紅巖,胡文臻,俞 銳.杜仲產業綠皮書:中國杜仲橡膠資源與產業發展報告(2014~2015)[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9]杜紅巖,張再元,劉本端,等.‘華仲1號’等5個杜仲優良無性系的選育[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4,9(4):27-31.
[10]杜紅巖,烏云塔娜,杜蘭英.杜仲高產膠優良無性系的選育[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6,26(1):6-11.
[11]杜紅巖.杜仲活性成分與藥理研究的新進展[J].經濟林研究,2003,21(2):58 - 61.
[12]謝碧霞,杜紅巖.綠色食品開發利用[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
[13]劉慧敏,烏云塔娜,王 淋,等.杜仲MEP 途徑系列基因表達差異的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4,34(2):26-33.
[14]王 淋,烏云塔娜,劉慧敏,等.杜仲 MVA 途徑相關基因全長cDNA序列特征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4,34(1): 95 - 102.
[15]毛海辰,趙喜宴,王 偉.靈寶市的杜仲資源建設與開發[J].中國水土保持,2012,(8):69-71.
[16]杜紅巖,劉攀峰,孫志強,等.我國杜仲產業發展布局探討[J].經濟林研究,2012,30(3):130-133.
[17]杜紅巖.我國杜仲工程技術研究與產業發展的思考[J].經濟林研究,2014,32(1):1-5.
[18]杜紅巖.杜仲優質高產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19]杜紅巖,趙 戈,盧緒奎.論我國杜仲產業化與培育技術的發展[J].林業科學研究,2000,13(5):554-561.
[20]杜紅巖.我國的杜仲橡膠資源及其開發潛力與產業發展思路[J].經濟林研究,2010,28(3):1-6.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tta-percha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DU Hong-yan1,3, HU Wen-zhen2,3, WANG Lu1,3, DU Lan-ying1,3
(1.Non-timber Fore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Zhengzhou 450003, Henan,China; 2. The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3.The Eucommia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Zhengzhou 450003, Henan, China)
Henan Province, as one of the main areas forEucommia ulmoideswith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odes, is the fi rst area for promoting the newE. ulmoidesrubber resources cultivation mode (orchard-like cultivation model, etc.). In order to suf fi ciently develop and reasonably utilize gutta-percha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fi eld data, cultivation history and resources cultivation statu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ole of technical support inE. ulmoides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was expounded. Some research fi ndings onE. ulmoides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E. ulmoidesindustry were reviewed. Finally,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resolving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modernE. ulmoidesindustry development.
Eucommia ulmoide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Henan Province
S603;S567.1
A
1003—8981(2015)04—0157—06
10.14067/j.cnki.1003-8981.2015.04.031
2015-08-17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D21B0502)。
杜紅巖,研究員,博士。
王 璐,助理研究員,博士。E-mail:wanglu181716@163.com
杜紅巖,胡文臻,王 璐,等. 河南省杜仲橡膠資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經濟林研究,2015,33(4):157-162.
[本文編校:伍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