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力推TPP 的重要目的是要延續美國為主導的全球貿易規則。TPP 意味貿易規則的升級,其主要作用是通過自由貿易談判來重構全球產業鏈,這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所在,也是有可能對中國未來在全球產業鏈地位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有中國學者認為,以中國的制造和貿易實力,任何國家建立任何類似TPP 這樣的自貿區,都無法撼動大陸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地位。這是基于現有產業鏈做出的判斷,而全球經濟正在進入產業鏈重構。TPP 開始運行,產業轉移就會出現,有可能形成對一部分“中國制造”的蠶食局面。
有的行業會逐步被邊緣化,境內產業的全鏈條外移還會帶來產業空心化的問題,對就業和大陸全面的產業和行業布局形成沖擊。
TPP 對全球產業鏈產生的影響可能不會在短期內顯現,但由于有這么多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參加,分別具有很多產品的原料、配件和核心部件的生產能力,10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后,它們的重新組合就會導致全球產業鏈出現變化,屆時中國的一些傳統優勢產業必然會受較大影響。
目前,中國制造的競爭力主要是靠全方位、多層次的配套能力,美國著力推動TPP 也是要建立起一個全方位、多層次配套的產業鏈。
若中國一直呆在TPP 的外面,部分行業全部轉移到TPP 的成員國,如傳統人力密集的紡織業,已有中國紡織企業將紡紗和面料生產線轉移到越南。
TPP 對中國紡織業可能帶來就業減少和產業流失,主要在TPP 的各項規定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條款是“零關稅”——TPP 原則上要求成員國之間進行貿易時,取消所有商品的進口關稅。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TPP 協議達成,對中國紡織業并非一個好消息。
舉例來說,根據TPP 規定,紡織產品“從紗開始”之后的所有工序和原料,都要在TPP 成員國內進行,才能享受12 國內零關稅的待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這樣可能會迫使一部分紡織品企業將工廠從中國搬到TPP 國家。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關稅降低,在美國市場上,越南紡織和服裝產品可能會比中國產品更有競爭力。
馬來西亞經濟學者認為,馬來西亞與11 個成員國,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澳洲、汶萊、智利、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達成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將可協助改善對外貿易、開拓北美市場,多個出口導向產業,諸如紡織、棕油、橡膠和家具等出口商將從中受惠,但國內中小型業者、土著、國營企業,則可能淪為輸家。
而TPP 為越南紡織成衣業至2025年創造逾600 萬個就業,越南輸往TPP 市場紡品金額,占越南出口紡品總金額之70%,一旦TPP 生效后,期盼對TPP 市場出口紡品金額將可增加2 倍。
預估越南于2025年輸往美國紡品金額將達550億美元,輸往美國紡品平均關稅,將從目前的17.5%降至零關稅,越南紡織成衣業在TPP 生效后,將成為最大贏家。
與TPP 相比較,中國“一帶一路”沒有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的設計,也不帶有貿易或投資規則,即使它可能會有對全球產業鏈重新安排的作用,但由于沒有原料、加工、出口、關稅和市場等整套鏈條運行規則的設計,一些國家在提升產業生產能力后可能還會考慮加入到TPP 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