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曉君
(貴陽市城鄉規劃局花溪分局貴州貴陽550001)
精準謀戰略創新促發展——淺議《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研究》
滕曉君
(貴陽市城鄉規劃局花溪分局貴州貴陽550001)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我國城市的發展面臨著諸如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國內城市競爭的需求,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功能日益復雜多元化的要求等等。傳統的城市規劃已不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研究作為一種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發展所作的全局性、長遠性和綱領性的謀劃,在這種形勢下應運而生。本文以貴陽市花溪為例,就《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研究》(以下簡稱《戰略規劃研究》)對花溪城市發展的意義和作用進行深入探討。
空間發展戰略;規劃;花溪;創新
近年來,貴陽市堅持走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緊緊依靠“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狠抓生產發展升級、城市建設管理升級、生態保護升級、民生改善升級“四個關鍵”全力打造發展升級版,經濟社會呈現出大發展、大跨越態勢。花溪地處黔中腹地,是貴州的城市窗口、貴陽的生態區,生態和區位優勢明顯;是區域經濟的橋頭堡和增長極,是貴陽市乃至貴州省“走出去,引進來”的聯動通道,拓展空間。
為推動花溪的發展的快速發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強花溪城市規劃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并部署了打造“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的工作安排。各級政府雖然已充分認識到花溪區已成為區域層面的協同區、核心區和橋頭堡,且規劃部門會同區政府也開展了一系列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規劃編制工作。但是相關規劃尚存在整體指導思想不明確、功能定位不清晰、缺乏統籌協調、發展模式不夠精準、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亟需站在新的起點,以更高的眼界、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氣魄來審視、謀劃花溪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做好“頂層規劃”,強化創新發展,制定培育特色,精準發力調結構、提效益,實現城鄉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
花溪區作為貴陽市南部增長極,區位優勢明顯,區域內的生態、文化、旅游等特色明顯,為創新區建設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①位于黔中城市群、貴陽-安順都市圈,貴陽都市區的核心區域,是貴州省城鎮空間發展的重要區域,是促進貴安一體化發展的紐帶和關鍵節點。②處于中關村貴陽科技園“一城、兩帶、六核”南部現代制造業實體經濟帶上的重點區域;同時花溪區與經開區合并后,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產業基礎雄厚,產業發展互補空間放大。③作為城市發展拓展區,城鎮發展用地拓展空間條件較好,并于2012年被環保部確定為“生態示范區”,是構建生態格局體系的關鍵節點,是貴陽市南部重點發展的生態組團之一,生態承載力較強。④自然、歷史、人文等資源豐富,獨具特色,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貴陽市舉全市之力建設花溪,外部條件已發生巨大的變化,貴廣高速的開通,成貴高鐵的開工,都給貴陽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花溪如何依靠自身優勢和特色,并抓住外部發展機遇,高起點、高標準謀劃花溪城市發展方向、定位和目標,科學合理制定《戰略規劃研究》對于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建設和發展至關重要。
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研究通過整合、凝聚資源優勢,明確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的發展定位和總體空間戰略,以統一思想、通盤考慮、統籌行動,促進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的發展建設。
3.1總體思路
《戰略規劃研究》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對花溪的發展定位于建設要求,立足“十三五”,放眼2030年,按照“文化為魂、一區四化(園區高端化、市區園林化、農村特色化、景區生態化)”的指導思想,明確“大花園、大溪流”的發展主題,以生態保護為底線,以綜合交通為先導,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旅游服務為保障,以公園城市為目標,努力把花溪建設成為發展引領和先行示范的現代山水田園新城。
3.2功能定位
(1)公園城市先行示范區。按照貴陽市“實施公園城市工程”,打造生態貴陽升級版的要求,充分利用花溪獨特的生態優勢,構建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山體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為主體的公園城市體系,在建設公園城市中先行示范。
(2)產城融合發展引領區。實施貴陽“疏老建新、組團發展”的建設理念,著眼于生態空間、生活空間、生產空間的優化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產業能級,創新體制機制,實現產城融合。
(3)文化旅游協同創新區。立足花溪,整合周邊,服務全市,輻射全省,構建大文化、大旅游的產業布局和空間結構,把花溪建設成為區域協同創新的聚集地和文化旅游產業的集散地。
(4)創新政策綜合試驗區。把文化旅游創新區建設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中,探索文化創新、旅游服務、生態保護、土地利用、融資模式、體制機制等政策創新和政策配套,成為貴陽市乃至貴州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
3.3空間結構
按照“組團式規劃、功能性布局、協同化發展”的總要求和“全域發展、軸帶輻射、綠化間隔、單元組團”的總思路,形成“一區、兩軸、三片、四組團、多節點”的空間戰略布局。
一區:以建設“文化旅游創新區”為主線,推動全域化發展,從而拓展空間,優化布局。
兩軸:以軌道交通、環城快鐵及甲秀南路、花溪大道形成貫穿南北的兩條交通軸和景觀軸。
三片:以經開區為核心的高端制造產業片區;以濕地公園、花溪公園、天河潭、青巖古鎮組成的文化旅游產業片區;以阿哈湖水庫及周邊水系為核心的水源生態涵養片區。
四組團:根據花溪區地形地貌及城市用地分布特征,規劃形成相對獨立的城市單元,包括孟關組團、金竹組團、青巖組團、石板-天河潭組團。
多節點:形成四鎮多鄉的特色鄉鎮建設節點,包括青巖鎮、石板鎮、燕樓鎮、麥坪鎮、高坡鄉、馬鈴鄉、久安鄉、黔陶鄉、孟關鄉。
3.4創新舉措
花溪建設文化旅游創新區是貴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破題之舉,是貴陽市加快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的亮點所在,是新時期花溪區實現戰略轉型的重要選擇,意義重大。必須采取與戰略定位相匹配、相契合的新政策、新機制和新模式。
(1)創新政策體系。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關鍵在創新。必須通過全方位的政策創新,為文化旅游創新區提供強有力保障。包括制定有針對性的產業發展政策、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政策、制定可持續發展的土地政策、制定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投入政策、制定完善的項目配套政策、制定文化旅游專項招商引資政策等等。
(2)創新機制體制。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更需要在機制體制上有所突破,應考慮在統籌協調、資金保障、項目開發、生態補償等方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包括建立多層次的統籌推進機制、建立跨部門協作配合機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建立重大項目滾動開發機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等等。
(3)創新發展模式。借鑒先進城市和發達地區的成熟經驗和模式,結合貴州、貴陽及花溪區的發展實際,為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構建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即全域統籌、片區輻射、單元連接的多層次、立體化、特色化發展模式。
3.5戰略重點
①打造功能完善的生態保護體系;②打造低碳暢通的綜合交通體系;③打造創新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④打造便利優質的綜合服務體系;⑤打造生態節約的公園城市體系。
花溪是貴州省、貴陽市的“會客廳、名片”,代表著貴州、貴陽的形象。《戰略規劃研究》,分別以“統攬全局的區域視野”和“城市化進程發展的歷史視野”,分析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結合花溪區相關稟賦資源的評價分析,對“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的發展戰略決策進行功能與空間的落實和細化,達到“統一思想、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的目的,進而促進“花溪文化旅游創新區”的發展建設,科學有序更新城市。同時,對“花溪總體規劃”編制,在發展規模、城市定位、總體空間布局、片區發展規劃重點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彭師,周婷婷.基于城鄉統籌視角的城鎮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以馬鞍山城鎮空間發展戰略為例[J].科技資訊,2012(24).
[2]顧朝林.新時期中國城市化與城市發展政策的思考[J].城市發展研究,1999(05).
[3]仇保興.城市定位理論與城市核心競爭力[J].城市規劃,2002(07).
[4]羅震東,趙民.試論城市發展的戰略研究及戰略規劃的形成[J].城市規劃,2003(01).
F592.7
A
1673-0038(2015)14-0038-02
201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