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瓊麗
(德化縣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
淺談城鎮園林規劃建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林瓊麗
(德化縣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身居住環境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此條件下,園林建設開始成為城鎮建設的重要內容[1]。雖然當前的城鎮園林規劃建設已經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的限制,使得我國園林規劃建設仍然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本文通過德化縣園林現狀的分析,對我縣園林規劃建設的發展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園林建設現狀;發展規劃;案例
城鎮景觀的建設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根據當地固有的地形地貌、水體和生態群落的特性,創建自熱生態景觀。實現園林規劃與街景規劃相結合,達成城鎮的綠化、亮化、香化、美化的建設目標[2]。本文將通過德化縣的介紹分析城鎮園林的建設與發展。
1.1基本地理情況
(1)地理位置:德化縣位于“閩中屋脊”戴云山麓,地理坐標為東經117°55'~118°32',北緯25°23'~25°56',東鄰永泰、仙游縣,南接永春縣,西連大田縣,北毗尤溪縣。德化距泉州120km,與福州、廈門、三明市的距離分別為250km、180km、300km,處于全省中西部。另外德化縣位于平和縣至廣東省大埔斷裂帶東側,板塊活動較為活躍,是我國重點防震區域之一。
(2)氣候特征:根據地理分布特點,德化處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該氣候區的特點為海洋性、大陸性氣候兼備,季風進退明顯,雨季旱季分明。同時由于地勢原因,該地區又具備氣候垂直變化大、小氣候突出的特點。
(3)水文特征:該地區境內河流以戴云山為中心,呈葉脈狀向四周分布,分屬閩江水系和晉江水系。全縣溪流總長495.06km,河網密度0.222km/km2,年徑流深在1000~1300mm,徑流總量22.95億m3。
(4)土壤特征:該縣內山地土壤以紅壤為主,黃壤次之,紫色土各潮土零星分布。
(5)歷史特征:德化縣既是千年古縣也是中國瓷都之一,以盛產陶瓷而名揚中外,歷史上曾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中國三大瓷都”,現為福建陶瓷出口主要基地,全國最大的西洋工藝瓷出口基地。
(6)自然資源:德化境內發現的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達30多種;德化縣溫泉共有7處,分布于前峰、蕉溪、湯布、嶺腳、碧潭、蟠龍湯坑、塔兜等7處,均為淡水溫泉。
1.2德化縣城市發展現狀
1.2.1綠地規劃不合理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德化縣的城市綠地中生態公益林達114.01hm2,占整個城市綠地的32.4%,然而跟市民生活、工作環境相關的公園綠地、道路綠以及住宅區、單位附屬綠地僅占整個城市綠地的59%。其中居民區的綠地占用為16.19hm2,是該城市綠地中最薄弱的環節,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該綠地面積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環境的正常需求,也造成城市中心區綠地總量的不足。另外道路綠地的占有量為6.21hm2,導致城市中各類綠地多以零散的形式分布,進而缺乏有機的聯系。該現象反映出城市綠地規劃系統整體不夠完善,結構不夠合理。
1.2.2片區綠地發展水平不平衡
由于城市多以集散分布為特點,所以對于政治中心和商業中心的發展會高于其他地方,該縣在主要的中心區域對綠化的建設投入較早,資金也較多,隨之綠化管理水平也相對較高,綠化度好。而對于老城區的綠化改造沒有達到25%的標準;新開發的工業小區和居民小區的綠化面積均未達到一定標準。城市道路因缺少足夠的綠地,導致整體景觀效果不佳,另外城市居民居住區與工業發展區沒有形成綠化隔離帶,對居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1.2.3公共綠地設施過于集中
在全縣的公共綠地設施中,由于前期將其集中建設在舊城中心,造成市民夜間出行游玩出現人流擁擠,附近車流擁堵的現象。
1.2.4生產綠地不足
該城區生產綠地主要依靠個體農戶生產苗圃,但這些苗木整體規模較小,不能滿足城市綠地的需要,致使城市綠化苗90%以上都是通過其他區域調運,自身苗木的自給率較低。
1.2.5工業區發展緩慢
因目前德化的開發建設還處于發展階段,整體集中生產的工業配套設施不夠完善,除去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項目區外,其余的工業項目建設區都出現以己為單位發展,形象雜亂,浪費土地資源的現象。
1.2.6公共配套設施不完善
現德化縣的公共配套設施均為80年代興建,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技術標準較低;而商業的發展模式主要是以個體戶和小店面為主,整體規模小,分布散亂;另外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進城務工子女進城就學導致城區學校爆滿,學校配套設施不能滿足增長人群的需要,也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縣城中心的實際情況沒有與建設規劃中的‘大城關戰略’相契合,也沒有突出德化縣作為瓷都的特點。整體公共設施的用地總面積為98.7hm2,只占縣城建設用地面積的8.3%,根據此比例計算,人均使用面積只有6.5m2。
根據上文中關于德化縣整體城市現狀的分析,要想建設好該縣城,需要結合其實際情況進行綜合研究,實現城鎮的建設發展。
2.1利用歷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德化縣位于德化縣地處福建省中部,臨近福州、廈門、三明市,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使該縣城交通發達,而獨特的歷史特點,又為德化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將兩者相結合發展有利于推動德化縣的經濟發展和整體進步。
2.2自然資源豐富
德化縣因境內河流以戴云山為中心,呈葉脈狀向四周分布,使水域附近的植被生長良好,又因雨水充沛,使該區域內的水資源不僅能滿足本范圍內的農業、工業和生活用水需要,更為下游地區提供了相當部分的用水。另外因地主地殼斷裂帶,多溫泉分布,可利用此發展旅游業和其他產業。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水資源條件為城市園林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條件和自然條件。
2.3森林資源豐富
由于該縣城處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該氣候條件為其提供了富饒土地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豐富的深林資源,為稀缺的生產綠地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利用本土特有的資源營造豐富多彩的自然園林植物景觀,也減低了本地對其他區域引進苗木的比例。
2.4制定適合本地城市的發展策略
根據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經濟發展的指導策略和本地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計劃要求制定符合德化縣發展的戰斗策略。讓德化縣成為具有“三高”即高質量的城市環境,高效能的基礎設施,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和社會服務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同時具備的現代化縣城,現今,保護環境和改善生活居住條件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縣林業部門和環保部門需要加強對各自領域的環保宣傳,并制定相關的治理措施,使市民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為園林事業的建設發展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2.5相關部門提高對城市園林工作的重視度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城市領導者的正確領導,縣政府部門重視綠化工作,并為其治理出臺相關措施和政策。隨著多年來相關縣政府和園林行政部門的不懈努力,已經打造了一支技術過硬的園林團隊。并且該團隊在實際的建設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為城市綠地系統的整體規劃提供了重要保障。
2.6城市園林建設需要遵守的原則
園林建設是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效益行業建設,以“以人為本”為基本原則,既符合了園林建設中我國城市化和人口逐漸老齡化的國情,又是園林建設在實際的建設中得到更加充分和全面的發揮[3]。
2.7城市園林建設需要以改善生態環境為前提
園林建設是使城鎮生態環境得以改進的重要手段,城鎮環境發展的好壞與園林建設的規模和質量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城市環境還代表著城市發展的長久利益,是保證城鎮經濟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所有,園林建設需要以改善生態環境為首要目的。
隨著城鎮建設的日益加快和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迫切追求,如何科學的對城鎮綠化進行規劃,加速城鎮園林的生態建設已經成為當前時代發展的重要課題。園林的建設有利于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同時也是促進城鎮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對城鎮園林建設以目的、有規劃的進行發展,就會給城鎮的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并對我國城鎮園林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4]。
[1]趙波.淺談我國城鎮園林建設的現狀及發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8):101.
[2]汪海,夏超.淺析小城鎮園林景觀的規劃建設[J].新農業,2014(9):38~ 39.
[3]劉秋英.我國城鎮園林建設的現狀與發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4):05.
[4]李成蘇.城鎮園林規劃建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6):23.
TU986.2
A
1673-0038(2015)19-0105-02
201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