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生元
一方面,他得裝作為“基地”組織干活,另外一方面,他根據英國情報部門的指令,關注、跟蹤和收集一些激進穆斯林,如巴哈爾·艾哈邁德的情報。
艾門·迪安出生于沙特阿拉伯,是國際恐怖組織“基地”組織的創始人之一,曾前往波黑為穆斯林進行“圣戰”,后來在阿富汗培訓“基地”組織新成員,后來逐漸對“基地”組織的信念產生了懷疑,決然離開了阿富汗。1998年,他被英國情報機構軍事6處策反,成為后者的一名間諜,重返阿富汗,提供了大量挽救無數人生命的情報。近日,這位傳奇人物接受了英國記者的采訪,披露了他最近幾十年來驚心動魄的人生。
虔誠穆斯林去波黑從事“圣戰”
迪安出生于沙特阿拉伯,并在那里長大,是個十分虔誠的穆斯林。由于反對蘇聯上世紀八十年代軍事入侵和占領阿富汗,迪安心里涌起了“圣戰”的想法。因此,當他聽到南斯拉夫解體、波黑的穆斯林受到迫害的傳聞后,他就和朋友哈立德(此人后來成為基地組織的高級頭目,美國9·11事件的主要策劃者)前往波黑,成了一名“圣戰者”。
波黑之行使迪安前所未有地大開眼界。在沙特時,他還是一個書生氣十足的學生,但幾個星期后,他就成了波黑山區里一名手拿AK-47步槍、自我感覺具有無窮能量的戰士:“我感到自己是在書寫歷史,而不是在旁邊看著歷史事件發生。”同時,他學到了許多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千百年來有關戰爭、戰術、軍事演習的知識。他還接觸了大量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員,他們具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穆斯林。他們到波黑,都是為了參加“圣戰”,幫助據說受到迫害的波黑穆斯林。當時,大家都感到熱血沸騰。
波黑戰事結束的時候,迪安注意到,其他“圣戰者”的情緒發生了一些變化。那就是,那些生還的人反對西方、反對全球化的情緒更加強烈,認為西方正在發動一場針對伊斯蘭教的戰爭。同時,全球化也旨在摧毀伊斯蘭教,因此,他們要參加更多的戰斗,抵抗西方的進攻,捍衛穆斯林的利益。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波黑成了“基地”組織培養和吸收新成員的“學校”。例如,哈立德在波黑為“基地”組織招募了一些新成員,準備發動一場規模更大的戰斗。有一次,迪安和哈立德在參加婚禮上并排坐著,哈立德對迪安說,“波黑戰事眼看快要結束了,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難道是我們通過一次次沒有希望的戰斗依然看著西方摧毀我們的宗教?這種循環應該結束。為此,我們應該開辟新的戰線。”迪安認為,哈立德的這番話是他發動“圣戰”的第一次表態。而在中東地區,這意味著,“基地”組織要對美國的目標發動恐怖襲擊。
在阿富汗培訓新成員
波黑戰事結束后,迪安應哈立德的邀請,前往阿富汗城市坎大哈,那里后來成為塔利班的大本營。迪安先是拜會了“基地”組織的最高頭目本·拉登,接受了他一對一的“教誨”,并向他表示忠心。本·拉登對迪安的加盟表示歡迎,并指出,將來許多年的日子將是十分艱苦的,迪安得有思想準備,而“圣戰”不是因他而開始,也不會因他而結束。
由于在波黑打仗的經驗,迪安在“基地”組織里擔負起了訓練新成員的任務。他們中有不少人來自也門,這使他開闊了不同國家的人員從事“圣戰”的視野。在他看來,一個人加入“基地”組織開展“圣戰”,并沒有一個簡單的、標準的時間表。有的人可能需要幾年時間,而有的人幾分鐘就會決定,還有的人在他們國家屬于少數民族,因此想通過“圣戰”來改變命運,甚至有的人剛才還在夜總會里瘋狂喝酒,突然醒悟到這種生活“有罪”,想通過“圣戰”來救贖。
他說,“他們都想成為‘烈士’,使自己程度不同地獲得救贖。有的人對我說:我感覺生活太累了,想盡快成為‘烈士’。 而有的人說,我想殺死一些敵人后再成為烈士。還有的人說,我想活得越長越好,以便盡可能多地把敵人送入地獄。每個人加入“基地”組織的想法和動機并不一樣。因此,有的人本身就有自殺的念頭,而有的人則對血腥暴力感興趣?
信仰動搖脫離“基地”組織
1998年8月7日,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大使館先后遭到汽車炸彈襲擊事件,造成12個美國人和240多個當地平民死亡,5000人受傷,震驚了世界。事件發生時,迪安正在阿富汗的“基地”組織訓練營里訓練新成員。他說,“此時,我開始懷疑‘圣戰’的意義。我意識到,這剛剛是圣戰的開始,那下一個目標在哪里呢?阿根廷、南非、莫桑比克?為了要把在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美軍趕跑,我們要向美軍開戰嗎?那毫無意義啊。因此,我對‘圣戰’理念產生了懷疑。有一次,我去看望‘基地’組織的理論家阿卜杜拉·莫哈杰,并問他:你覺得襲擊敵國的大使館,在宗教上是否合法的嗎?如何合法的話,那怎么解釋襲擊造成了大量當地平民傷亡?他回答說,是這樣的,13世紀,伊斯蘭世界里有這樣一道法令,即使襲擊敵人時造成平民死亡,那襲擊也是合法的,因為敵人在拿那些平民作為他們的擋箭牌。這道法令說得非常清楚。毫無疑問,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法的。”
后來,迪安了解到,這道法令的出臺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而時過境遷,它應該沒有實際意義了。因此,迪安產生了離開“基地”組織的念頭。兩個月過去后,他最終決定,“圣戰”不是他所追求的目標,離開“基地”組織。
被英國情報部門策反成為間諜
于是,迪安以身體不好、到海灣國家看病為由,離開了阿富汗,并決定再也不會回去了。到了海灣國家,他驚訝地發現,他被英國軍情6處的特工盯上了,在經過長達11天的激烈思想斗爭后,被后者策反。1998年12月16日,迪安這個當了4年零2個月的“圣戰者”抵達英國,開始了新的生活:成為一名英國間諜。
迪安花了7個月的時間,向英國情報部門詳細介紹了“基地”組織的內部情況,尤其是幾個高級頭目的情況,使英國情報部門大大加深了“基地”組織的了解。
他回憶道,“我回到阿富汗,向英國軍情6處提供情報。我的主要使命是:盡可能多地收集‘基地’組織的情報,然后傳遞給英國方面。這活并不容易,因為我得完全依靠記憶來工作。我不能把看到、聽到的東西寫在紙上,所有的東西都得記在腦子里,沒有別的地方可藏。我一獲得情報,就讓以前的一些‘戰友’開車送我到某些地方,把情報傳遞出去。例如,當‘基地’組織建設第一個化學武器裝置時,我第一時間獲得了消息,并把有關情況傳遞出去。”
重要情報曾挽救無數人的生命
根據迪安提供的情報,英美情報部門成功挫敗了多起“基地”組織發起的自殺性炸彈襲擊和用毒氣襲擊平民的行動。例如,迪安向英國情報部門提供了“基地”組織要用化學武器襲擊紐約地鐵的情報,英國情報部門立即向美國同行進行了通報。“基地”組織最高頭目本·拉登的副手扎瓦赫里得知紐約警方防范嚴密,知道襲擊行動已被泄露,無奈取消了襲擊計劃。
扎瓦赫里此前曾說,“我們擁有威力巨大的化學武器。我們現在知道怎么使用這種致命武器。我們也知道怎么運輸它。我們還知道用它來襲擊的目標,那就是:紐約地鐵。”
還有一次,“基地”組織開發了一種能躲避機場安檢的“內衣炸彈”,迪安獲悉后很快送出了情報,使歐洲國家、美國和中東國家加強了機場安全檢查,如人身檢查和警犬檢查,從而挫敗了多起類似“9·11”事件那樣的國際重大恐怖事件。
在英國的“雙料間諜”生活
被“基地”組織派到英國后,迪安實際上當起了“雙料間諜”。一方面,他得裝作為“基地”組織干活,另外一方面,他根據英國情報部門的指令,關注、跟蹤和收集一些激進穆斯林,如巴哈爾·艾哈邁德的情報,此人承認向“基地”組織提供“物質支持”。還有一個人是阿布·卡塔達。此人因從事恐怖活動而被約旦方面從英國引渡回國,但去年8月,約旦法院終因證據不足而無奈將其釋放。迪安和這些人一起在清真寺里做禱告、在穆斯林社團里活動,時刻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必須掌握分寸,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例如,迪安用比較宏觀的理論裝作在為“基地”組織服務,但不能教唆他們具體怎么開展“圣戰”。讓他感到最為困難的時候是在2005年7月7日英國倫敦地鐵遭到系列襲擊、造成52人死亡和上百人受傷后,英國出臺了法律,加大了對煽動恐怖行為的打擊力度。
2007年,迪安膽戰心驚的“雙料間諜”生涯嘎然而止。當時,一個美國作家意外地披露了他的身份,導致他無法繼續為英國情報部門秘密從事間諜活動。經過最近幾年的脫密,迪安逐漸回歸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