蔻丹
看一場盛世櫻花,或許就能理解那些充滿了細膩情調的東瀛物事。
如果要說一個日本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我想回選擇京都。河川在城市中流轉,不經意間就會走過的大大小小神社,參天的古樹,蒼涼的古剎,藝伎的華麗一瞥,春天和秋天兩個季節爛漫在整個城中的櫻花與紅葉,無一不是令人愛慕牽掛的。
京都擁有世上最美的春花秋月,這是肯定的。只要稍稍留意就會發現,八坂神社、平安神宮、清水寺、哲學小道、嵐山……幾乎你所能知道的京都著名景點都種植了大量的櫻花、楓樹還有桂花,不知為何日本人會有如此的園藝精神,讓這個地方在春秋兩季都可以欣賞到最動人的風光,櫻花落滿襟,紅葉飄落肩頭,還有若有似無的桂花的暗香縈袖,讓這個地方即便是到了現代也還是保持著一種古雅。
其實不用刻意去尋,春季的京都幾乎處處是櫻花。隨意一拍都是如同明星片一般的景色。在鴨川的某一個拐彎,櫻花掩映著小橋流水人家,找一處半垂著竹簾的茶屋坐下,要一點清茶,小食,漫眼看著枝頭飄落的點點細雪,讀讀手中書卷,就可以度過一段時光。京都的春光就是如此慵懶溫柔,太陽暖暖,櫻花紛紛,有穿著和服的少女婀娜地走過。恍然好像回到小說或者影視劇中呈現的平安時代,簾外的貴族子弟和簾內穿著十二單衣的美麗女子,互相能聽得見聲音,卻看不清對方容貌,只能見到簾子里一閃而過的衣袍裙角,熏過清雅芬芳的香味的信紙和一枝櫻花就成了他們互訴衷腸的憑借,古老東方的意境是西方大大咧咧的求愛唱歌所不能比擬的。
說來也是有趣,多年前說到京都的櫻花,我還一度以為最美不過“花見小路”,但后來才知道,花見小路上本沒有櫻花,而是一條藝伎“上班”的必經之路,這些衣著華美,云髻高挽的女子翩然經過,小路名為“花見”也確實是巧妙之極,關于同一地點的誤會還有去了就能看到藝伎,但其實除了她們傍晚上班的時候,平日里其實是見不著的。雖然白天沒有花朵也沒有美女,但是花見小路所在的祗園地區卻是賞櫻花最紅火的地方。
若是要看熱鬧,種植著850株櫻花樹的八坂神社里的円山公園里總是有絡繹不絕的人潮,茶棚中賣著各種小吃,許多日本人拖家帶口在櫻花樹下野餐。尋一個茶棚,像尋常的日本人一樣,買一份日本的家常料理比如梅子茶泡飯,就著漫天的櫻花吃下,清清淡淡又味道無窮。若是要感受禪意哲思,那么哲學小道是不二之選,這條京都東邊的溪邊小路因為日本哲學上著名的京都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哲學家西田幾多郎在這里散步思考得名,路的兩旁都是櫻花,粉色白色的落花鋪滿了小道,隨著小溪的水漂流,剎那的芳華無疑對于思考頗有助益。若是感受古剎的古樸與櫻花柔麗相得益彰之感,那么我更喜歡知恩院和清水寺。知恩院青黑色的飛檐在櫻花伸展的粉色枝條上,卻毫不違和,而跟灰色的石階,幽深的大殿在一起,櫻花也仿佛洗去了那份華麗與世俗。而清水寺中,大殿前懸空的舞臺,仿佛是被云霞一樣的櫻花托起一般,極目遠眺遠山和藍天白云,心中又是空寂,又是壯闊,一時間百味雜陳。
而平安神宮的紅色垂櫻又是另一番光景,在川端康成在 《古都》 中有這么一段描述:“千重子一走進神苑入口,一片盛開的紅色垂櫻便映入眼簾,仿佛連心里也開滿了花似的。‘啊!今年又趕上京都之春了。‘她贊嘆了一聲,就一直佇立在那兒觀賞。”這樸素的描寫卻直擊人心,今天來到平安神宮看到那櫻花,還是如此這般的幸福心情。另一位以唯美著稱的日本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的《細雪》也寫道了平安神宮的櫻花之美:“她們所以要把游平安神宮作為賞花的最后一個節目,因為神苑的櫻花是洛中最美的櫻花,最值得欣賞。圓山公園的垂枝櫻已經老了,開出來的花,顏色一年比一年淡;在今天,除了神苑的櫻花而外,確實沒有其他地方的櫻花足以代表京洛的春天了。”古時候的日本把京都比作中國的洛陽,所以稱其為京洛,文學作品中這樣看來格外有古風古韻,面對著平安神宮中的櫻花,回憶起書中所云,覺得自己也能賞這么一場櫻花盛宴,實在是幸運而美好。
除了京中的風光,郊外的嵐山也是一個欣賞櫻花有名的地方。山上種植者數千株山櫻花, 乘坐色彩明亮可愛的嵯峨野小火車穿行于山中就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花朵,這古老的蒸汽小火車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大旅游特色,盡管路程不長,但是每個乘客都興奮不已,每次火車進站和開走都好像是一場歡樂的儀式。嵐山的主要景點天龍寺、渡月橋,嵐山公園都是賞櫻花的好地方。嵐山公園在櫻花季總是充滿了賞花的日本家庭,渡月橋橫跨在桂川之上,桂川的風悠悠吹來,遠山上是如雪片一樣的櫻花,不難理解這里為何在《源氏物語》里就有相關的描寫,自古就有許多詩歌傳頌,是深得人心的地方。而我最喜愛的卻是在天龍寺中的垂枝櫻,照片拍不出,語言也無法描述那份婉約和嫵媚。一處潭水旁邊有石碑寫著它的由來傳說,似乎是一個能帶來愛情的潭水,那開滿花朵的枝條低垂到水中,與水中的倒影親密地吻著,仿佛希臘神話中寫到納西沙斯的故事那樣。有這樣的美景,怎能不帶來愛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