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嬈
生命中有些東西最好永遠不要去觸碰,比如毒品。太多案例證明它的可怕,太多人不知不覺陷入它的股掌,被折磨得面目全非方知后悔。這些電影,真實呈現了毒品與生命的糾纏,呼喚那些羔羊迷途知返。
正文:毒品如同一張巨大的網吸引著人們,總是有無數“成功人士”深陷其中,演藝明星也紛紛“fall in drug”,在親人朋友的淚水里和旁觀者的嘆息聲中,都存在一個深深的疑問:他們究竟是怎樣墜入毒網的?其實很多電影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有的人因為愛情,愛上什么人就要變成什么人,愛情讓人盲了雙眼蒙了心智,尤其是在孤立無援的時刻,愛情更是救命稻草,哪怕與愛人一起去死也毫不猶豫。所以有了那些祈求“幫幫我,愛神”的“毒海鴛鴦”,將毒品當作治愈痛苦的“糖果”,如一對對幽魂般在“墮落街”上飄蕩;有的人因為夢想,他們誤以為毒品是直達夢想大門的天梯,殊不知走上這樣的捷徑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像《夢之安魂曲》中的每個人都執著夢想卻被毒品套牢,《好心先生》與《美國毒梟》的主角“勵志地”成為毒梟,終究擺脫不了精神的痛苦與法律的制裁;有的人是想證明自己的青春,無論是搖滾的《猜火車》,還是傷感的《邊緣日記》,還是荒唐的《毒品高中》,都證明了毒品只能對青春留下傷害;有的人是因為空虛,無論是社會底層的“奇異小子”和“迷幻牛郎”,還是中產階級的“心理醫師”,時尚王國的“吉婭”都一樣要面對人生的空虛無助,苦苦尋求解脫,有的人迷途知返,有的人墮落毒海;還有演員賈宏聲,涅磐樂隊主唱柯特·科本,滾石創始人布萊恩·瓊斯,“雷鬼教父”鮑勃·馬利……他們與毒品糾纏多年,都成為過早隕落的流星。這些電影告訴我們,采摘這朵“惡之花”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收獲”的只有傷人傷己的慘淡人生。
愛上了癮君子,所以我也成了癮君子
年輕人很容易感覺空虛與迷茫,這時的一場戀愛也許會帶來無限希望,但也有可能讓兩個人成為“junkie lovers”攜手走向深淵。如果不幸地愛上了一位癮君子,意志稍有松懈即被“拉上道”,以愛情的名義與對方一起醉生夢死似乎聽起來很酷,年輕的靈魂卻沒有意識到,毒海無際也無邊,快樂只是一瞬間。以為它是尋求解脫的出口,豈知它是讓你出賣靈魂的惡魔,此時純潔的愛情已經變得污穢不堪。
迷茫的青年一同墜入毒海
典型代表:《毒海鴛鴦》
很多人知道這部影片都是因為這是阿爾·帕西諾主演的第一部電影,這時他還沒有成為沉著冷靜的“教父”,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窮屌絲。沾染毒品的族群確實貧富差異極大,要么是高端的上層名流,要么是卑微的市井混混。阿爾·帕西諾扮演的鮑比就屬于后者,他喜歡戴著帽子在街頭漫無目的地閑逛,在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富人們西裝革履地穿梭于觥籌交錯的盛大宴會,窮人們只能沉浸在酒精和毒品所制造的短暫天堂里。兩個貧窮絕望的年輕人在黑暗的陰影中發現了彼此,海倫愛上了這個與自己一樣擁有大而空洞的眼睛的男孩,同時也一步步走向了深淵,漸漸地她發現鮑比是個癮君子,于是決定自己也加入愛人的行列。打針吸毒的快感讓他們飛上云端,毒癮發作的痛苦又讓他們如臨地獄,雖然生活本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狀態,但毒品增強了這種狀態的頻率,侵蝕著這對年輕人的身心。海倫對于毒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以至于最后選擇了出賣身體以換取毒資,而作為男友的鮑比,只能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這“垮掉的一對”以愛情的名義將青春埋葬于無邊的毒海。
毒品讓初戀不再單純
同類代表:《糖果》《墮落街》《幫幫我,愛神》
希斯·萊杰也曾飾演過與阿爾帕·西諾類似的角色。在《糖果》中,他迷上了人如其名的糖果,她本身就是讓兩人一起沉淪的“海洛因”,他們的愛情與毒品息息相關,到最后,糖果吸毒過量,丹能做的只有用另一針海洛因讓她醒過來。盡管兩人想要脫離毒海好好生活,但掙扎過后終究無法挽回毒品對生理與心理帶來的惡果;《墮落街》的故事改編自少女克里斯蒂安娜·F的親身經歷,14歲的少女為了心中理想的愛情,與男友一同用注射器尋求刺激,讓青春一針針地潰爛。當時的柏林,每天地鐵站里都有幾百個孩子買毒品,但是面對他們穿梭往來的人群留下的只有冷漠;小康自編自導的《幫幫我,愛神》重現了自己最灰暗的一段人生,片中的小康每天都糾結于自殺問題中,與檳榔西施小萱做愛吸大麻來打發時光。事實上,小康的精神寄托是對生命線輔導員的幻想,小萱不過是這幻想的投射,可當小萱決定離開小康,才發現欲望的鴉片,吸了一口再難放下。
白色的粉末只會吞噬夢想
典型代表:《夢之安魂曲》
只要一搜索全球十大禁片之類的關鍵詞,《夢之安魂曲》就會出現,人們對于禁片的好奇心往往會使一部電影的價值被忽視。當2011年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黑天鵝》大放異彩時,很多人才發現原來導演還拍過這部電影。當2013年杰瑞德·萊托拿到最佳男配角時,很多人才發現原來他還演過這部電影。事實上,這實在是一部難得的“教育片”,很多人表示,看完這部電影后永遠都不想碰毒品。與很多以毒品為主題的影片不同的是,《夢之安魂曲》中的人物都在積極地為夢想而努力,哈里與瑪麗安是一對相愛的戀人,夢想開服裝店,過平凡幸福的生活;哈里的母親是個患有肥胖癥的電視迷,夢想可以減肥成功上電視;哈里的好朋友狄龍夢想賺大錢讓母親驕傲。但他們的生活卻被毒品所控制:哈里與瑪麗安都有毒癮,他們選擇靠銷毒賺得第一桶金,最后哈里的胳膊因注射毒品感染而被截肢,瑪麗安為了毒品出賣肉體與自尊;哈里的母親為了減肥成功,吃藥上癮,無法自拔,被送進了精神病院飽受折磨;狄龍也鋃鐺入獄。似乎幸福就在前方不遠處,可拼命追逐卻怎么也無法觸及,毒品永遠不會成為實現夢想的方式,即便有人靠它“成功”,那也只能如煙花般瞬間消失。電影中只有夏秋冬三季,因為以毒品為生的人沒有春天。毒品讓現實漆黑如暗夜,夢想再明亮也難以穿透。當片中的每個人都真切地體驗到了這個結果時,他們只能以回歸母體的姿態為自己唱一首夢的挽歌。
泡在幻劑中的生活如夢一場
同類代表:《賭城風情畫》《大毒梟》《好心先生》
《賭城風情畫》是一部在幻劑里尋找失落的美國夢的電影,盡管我們看到的是各種對于服用毒品后的不同臨床癥狀的描述,盡管它讓人感覺荒誕怪異、神經錯亂,但這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滾石歷史上最著名的記者,“剛左新聞”締造者亨特·湯普森的“中毒人生”。 他的一生都泡在毒品里,最后用左輪手槍結束人生。本尼西奧·德爾·托羅與約翰尼·德普很真實地表現了剛左與杜克的狀態,如永無休止的喃喃自語、無窮無盡的嘔吐、神經質的癲狂……這樣實現夢想的方式實在不可取;同樣是德普主演的另一部電影《美國毒梟》,也是一個企圖靠毒品追夢的故事,母親對金錢的渴望與父親生意的失敗,讓喬治從小立志不再受窮,從街頭賣大麻做起成為真正的大毒梟,他過上了向往的生活,但依然逃不過法網,終是“浮生一夢,萬事皆空”;《好心先生》展現了一個人如何從膽小鬼書呆子變成大毒販直至最后崩潰的過程,為了得到女神的注意,大學教師竟憑借著自己的專業知識建立起強大的毒品網絡,不得不說聰明才智還是要用對地方!
用毒品對抗成長
典型代表:《猜火車》
提到毒品電影誰會忘了《猜火車》?影片一開始,狂奔的雷登便念叨著:我干嘛要做選擇?我選擇不要生活,我選擇其他。理由呢?沒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還要**什么理由?沒嗑藥時任何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讓你煩惱,嗑了藥之后“那都不是事兒”,于是叛逆的青年們紛紛選擇用幻劑表達自己的態度,在無政府主義的狀態下追求一波又一波的高潮。電影讓我們直觀這些年輕人的世界,猶如跟他們生活在同一空間,看他們如何相互注射,看毒粉如何被溶解、加熱、吸食。你會感覺他們還是一群孩子,但他們卻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看到那個不知父親是誰的嬰兒每天在烏煙瘴氣的房間里爬行,對這群人更產生一種可恨又可憐的情緒。青春時期的身體不是自己的,但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也許死是留住青春的唯一方法,糜爛的活著改變不了任何東西,只會加深自己對于世界的傷害。用毒品感受自己的存在,抗拒平庸的世俗生活,終究也要為曾經的揮霍埋單:縱情狂歡后他們發現嬰兒已經死去,土豆搶劫被捕,雷登被送進醫院,后被強制戒毒,恐怖的幻覺讓他生不如死……人生本來是沒有意義的,生活本身是令人絕望的,也許我們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人生尋找一個意義,為生活增添一絲希望。如果青春的短暫騷動被毒品全部占據,那么這才是最大的遺憾。
被毒品扭曲的稚氣臉龐
同類代表:《天旋地幻》《邊緣日記》《毒品高中》
《天旋地幻》當年的宣傳語是“美國版《猜火車》”,電影本身充滿了MV美學,甚至因為多達5345個剪輯鏡頭而登上吉尼斯世界記錄。片中的青年都沉迷于毒品與性愛,鏡頭書寫了他們青春凋零的過程;喜歡小李的人都會對《邊緣日記》情有獨鐘,當時二十歲的小李美到不可方物,太適合出演這個孱弱又叛逆的少年。學校簡單粗暴的教育,與母親之間的隔閡,球隊教練的騷擾,都讓他絕望,好友的離世更令他不知如何宣泄自己的情緒,于是他選擇了毒品,過上了邊緣的生活。這是作家兼音樂家吉姆·卡羅自己青春時代的故事,可以想象他被送去感化院接受那可怕療程所經歷的痛苦,好在他捱了下來,拒絕了之后的誘惑,才擁有了后來的人生;《毒品高中》是一部夸張的喜劇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荒唐的“藥品零容忍度測驗”和“校園放毒計劃”,但片中的好學生為尋求刺激自毀前程的行為還是值得警醒的,亨利本來處于人生最美好的階段,獲得了MIT的獎學金,還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發言。即將結束高中生涯時,他產生了做點瘋狂的事紀念青春的念頭,抽大麻成了最“方便”的選擇。有多少人是在最得意的時刻放松了自己而落得最讓人惋惜的結局,“卻到平流無險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即便是青春年少,有些錯誤也不是原諒兩個字就能彌補的。
毒品讓吉婭的臉龐美麗不再
典型代表:《霓裳情挑》
“Too wild to live,too beautiful to die.”這是世人對吉婭的評價,上天給了她童年的不幸,但也給了她震驚世界的美。當她肆意地揮霍自己的青春與美麗直至極端時,上天便收走了這一切。吉婭是一個謎樣的女子,也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案例”。吉婭短暫的一生中,一直走不出童年的陰影,被侵犯的經歷與父母關系的惡劣讓她開成一朵孤獨冰冷的花,并在18歲那年盛放——成為世界第一位超模,金錢名利撲面而來,無數男人競相追逐,然而這些讓所有女人都羨慕的東西都無法給吉婭帶來安全感。她的內心一直是渴望溫暖渴望愛的小女孩,耀眼的燈光下是一個孤獨的靈魂,她的生活中什么都不缺,又似乎什么都沒有。在物欲橫流的上流社會中,令人窒息的空虛感讓吉婭開始尋求毒品的“援助”,染上毒癮后不斷傷害著親人、朋友還有自己,沉迷于毒品后她的事業也走到了盡頭。她曾經嘗試著與毒品抗爭,但兩次戒毒未果,反而越陷越深,終于在一次針管注射后感染上了艾滋病。我們這些平凡人常常感嘆名人“英年早逝”,“everyone saw the beauty, no one saw the pain.”其實有時表面越是繁華,背后越是空虛,然而填補空虛的不該是毒品。吉婭童年的經歷值得同情,成年后的經歷卻值得反思,“別讓痛苦的過去毀掉今天的美好”這是網上很常見的雞湯金句,但不得不承認,人活著必須學會釋懷。
心理醫師也只能尋求大麻的幫助
同類代表:《奇異小子》《迷幻牛郎》《心理醫師》
Cult片《奇異小子》將鏡頭對準邊緣的、墮落的美國青少年,是誰讓他們小小年紀就如行尸走肉?該反思的是整個社會。所羅門的媽媽精神異常,塔克的爸爸是個酒鬼,殘缺的家庭,讓他們沒有溫暖,同樣孤獨的兩個孩子每天混在一起以吸毒、扳手腕和殺貓打發空虛的生活,使這個世界更加冰冷;《迷幻牛郎》的主角是一個專門偷竊禁藥的青年四人幫,他們生活的全部就是偷到藥之后將它們送進自己體內,團長鮑勃從有記憶起就在吸毒,但他很清楚毒品的可怕,所以極力阻止最小的丁娜觸碰,直至丁娜吸毒過量死亡,鮑勃決定與毒品決裂,當他走進戒毒所時用一句“All my life”回答吸毒時間的提問,帶給我們的是無限痛惜;《心理醫師》極具諷刺意味,身為知名心理醫師的亨利·卡特竟無法醫治自己,只能對販賣大麻的小哥進行“心理咨詢”,大麻不過是在拖延解決問題的時間,其實不從痛苦中跳出來是人們自己的選擇,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會發現自己的選擇有多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