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胡熙雯
榮昌是農業部確定的中國畜牧科技論壇定點舉辦地、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核心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國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范項目區。境內有西南大學榮昌校區、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等國內一流畜牧獸醫教學、科研機構。榮昌以“三大體系、三大基地”建設為重點,全力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逐步形成了集“資源、科教、人才、產業、市場、平臺”六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和產業優勢,鑄就了榮昌畜牧的輝煌。2014年,全區畜牧產業集群規模100.5億元,存欄母豬10萬頭,肉豬出欄87.2萬頭,肉類總產8.3萬噸。按照農業部“兩個確保”目標和重慶市獸醫工作“三項制度”要求,榮昌秉承“人與動物,同一個健康”理念,在建立動物疫病防控和衛生監督協作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雙河街道畜牧獸醫站
雙河街道是國家現代畜牧科技產業園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所在地,幅員面積88.5平方公里,總人口6.5萬人,轄區內有8個涉農村(社區),畜禽養殖戶7 100余戶,標準化規模畜禽養殖場6個,常年存欄生豬4.5萬多頭,能繁母豬9 700余頭,農民人均畜牧年收入4 300元。
雙河街道畜牧獸醫站(動監分所)是縣畜牧獸醫局直屬的公益性事業單位,主要負責轄區內畜牧產業發展、畜牧技術推廣與普及、動物疫病防控和衛生監督、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工作。現有在崗職工24人,其中本科學歷3人,大專學歷10人;高級獸醫師2人,獸醫師12人;執業獸醫3人,助理執業獸醫2人;官方獸醫7人。站辦公樓于2010年10月投資120萬元,按照重慶市“六有”標準和榮昌縣“統一風格、統一功能、統一制度”要求建成,占地面積1 238平方米,建筑面積388平方米。
全站工作實行了信息化管理,在動物防疫檢疫、畜牧獸醫服務、生豬交易監管等工作方面使用了4個電子平臺,即重慶市動物衛生監督指揮調度平臺、重慶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物資管理系統、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交易平臺、畜牧獸醫服務110平臺。為順應畜牧獸醫工作新形勢、我們嚴格執行“三項制度”,科學防疫,科學檢疫,精細監管,嚴格考核,轄區內多年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未發生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榮昌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醫實驗室
中心獸醫實驗室建于2009年,占地面積310m2,是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P2生物安全實驗室,2011年6月12日順利通過市農委考核并取得合格證書。主要負責全區動物疫病監測診斷、疫情報告、疫情分析評估、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現有專職技術人員6人,研究生1人,本科3人,專科2人。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3名。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達到100%,專業技術力量較強。
獸醫實驗室建有完整的《質量手冊》、《生物安全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等一系列管理體系文件,保證了各種實驗活動有序開展。本獸醫實驗室以“人與動物同一個健康”為目標,為動物疫病防控和監督執法提供技術支撐。內設檔案室、接樣室、PCR室、電泳室、血清室、細菌室等13個功能室。功能分區恰當,布局合理、內部設施和內部環境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擁有PCR儀、凝膠電泳成像與分析系統、酶標儀、自動洗板機、高壓滅菌鍋、生物安全柜、超純水儀、培養箱等儀器設備65臺(套),所有使用的儀器設備建有完備的檔案資料。根據重慶市獸醫工作“三項制度”要求,落實“以監促防、以檢計酬”工作機制,為產地檢疫提供科學依據。由區局成立的專業采血隊全年對112個散養監測單元、56個動物飼養場的畜禽進行4次采血抽檢,每次每個獸醫責任片隨機采集畜禽血清各30份、動物飼養場不少于30份,冷藏保存送至接樣室,接樣人員對采血隊所采集的畜禽血清樣品進行盲樣編號,然后經帶紫外線燈殺菌的傳遞窗進入樣品保存室,由檢測人員進行禽流感、口蹄疫、豬瘟等規定病種的檢測,實驗結束后立即將檢測結果返至接樣人員并在一周內出具檢測報告和風險評估報告,整個流程實現了血清的采集和檢測的分離,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確保做到了實驗結果的公平、公正。
對檢測結果中免疫抗體水平不達標的樣本通報給區動物衛生監督所,由區動監所下達《監督意見書》并及時召開動物疫情分析評估會,鎮街獸醫站站長、責任片獸醫認真查找原因,作出書面解釋。針對散養免疫抗體不達標的由鎮街獸醫站督促對該包片責任區域內動物實施補免,規模場由掛牌獸醫督促對該場內動物實施補免,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加強一次自主免疫,21天后再隨機采樣監測。
重慶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鄧勇介紹檢查站情況
為進一步加強動物調運監管,防治動物疫病跨區域傳播,從2009年開始,通過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在全市范圍內實施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的通告》,以及《重慶市動物防疫條例》和新修訂《重慶市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辦法》的相繼出臺,將流通環節動物調運監管措施在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中進行了固定和細化,重點對活畜禽調運采取準入管理手段,通過事前備案、指定道口檢查和隔離觀察措施,前移監管關口,堵疫作用十分明顯。一是明確了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和管理;二是對輸入重慶市的非乳用和非種用動物以及動物產品,市內跨區縣運輸的非屠宰動物嚴格實行調運前的備案管理;三是入市動物及動物產品須經指定道口檢查站檢查,方可進入;四是調運非屠宰動物到達目的地后,須隔離觀察合格后方可銷售或混群飼養。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全市指定道口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共檢查車輛20.95萬車次,動物產品54.53萬噸,家畜1594.23萬頭,家畜1699.88萬噸,共攔截處置市外動物疫情59次。2009年,重慶市政府發布通告,設置了40個指定道口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2011年,根據交通網絡變化的需要,重慶市政府將40個檢查站優化調整為35個。2013年,重慶市政府將35個檢查站調整為31個。重慶市政府先后投入1500多萬元支持指定道口檢查站的建設及設備配置,近幾年每年為檢查站提供300萬元工作經費及300萬元新建檢查站建設經費。
成渝高速公路桑家坡檢查站,是重慶市的31個指定道口檢查站之一,始建于2003年,2011年投資30多萬元進行標準化改造,配備站長1名,官方獸醫7名。2003年至今,累計檢查進入重慶市運載動物車輛6.4萬車次,生豬150萬頭,牛2.7萬頭,家禽及禽苗6400萬羽,豬肉等動物產品5.2萬噸。
桑家坡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嚴格執行重慶市動物調運監管制度,嚴把事前備案、事中準入、事后監督“三大關口”,即調運前必須向輸入地動監機構申請辦理調運備案手續,調運中必須經市政府制定的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檢查準入,到達后必須查驗動物調運備案手續、檢疫證明和檢查站簽章,再飼養動物必須經隔離觀察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通過這項制度,嚴堵了外疫傳入,起到了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屏障作用。
公司自身生物安全制度非常嚴格,在區動監所、區疫控中心和雙河畜牧獸醫站的監管下,于2014年 7月取得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高豐豬場嚴格遵守引種檢疫流程,先后分4批累積引進種豬2 000頭,經45天隔離觀察、抽檢口蹄疫O型、豬瘟、藍耳病,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0%后投入生產;做到了免疫程序向主管部門報備,上報自主免疫數據并定期委托檢測;病死豬按規程無害化處理后運往有機肥廠生產有機肥;主動申報產地檢疫,提供監(檢)測報告,豬只經檢疫合格后出場。
高豐豬場建設規劃全部嚴格按照標準的現代規模養豬場條件防疫要求設計的,在取得《動物條件防疫合格證》后,高豐豬場才開始投入生產使用,使用中的各個環節全部嚴格參照豬場的防疫要求按流程進行防疫消毒:豬場防疫制度、檔案建設、器械高溫消毒、人員消毒通道、空中噴霧消毒、車輛進場消毒、噴霧消毒。
重慶日泉農牧有限公司高豐豬場
高豐豬場針對仔豬、后備種豬、生產種豬分別制定了不同的免疫程序,在免疫程序的實施中,同時做免疫準備、免疫記錄統計、獸醫免疫注射、免疫瓶盒焚燒。從免疫前準備后到免疫后處理都是十分謹慎、嚴格。
公司與區動物疫病控制中心簽訂了檢測協議,豬場獸醫會定期抽血送檢,檢測合格的繼續放心生產,檢測不合格的,會參照“中國動物衛生監督-監督意見書”要求整改豬場防疫方案,經過補免后再次抽血送檢直到檢測合格。
豬場發現病死豬后,向雙河街道畜牧獸醫站申報,獸醫現場確認后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過后的有機肥用于公司配套的果蔬園區。公司針對糞污還田處理,特意流轉了5 000畝土地,種植蛋白桑、藍莓、獼猴桃、葡萄、蔬菜等各種高檔經濟作物,其中大部分種植蛋白桑;這樣豬場構成“豬-桑-飼料”循環。這樣既對糞污進行環保處理,又給產業鏈提高了經濟效益。
經區動監所、疫控中心、雙河街道畜牧獸醫站現場評定后,將豬場衛生評價風險等級劃分為A級,官方獸醫定期對豬場疫苗、獸藥、防疫、檢疫情況進行監管,并出具巡查記錄表。區動監所不定期對高豐豬場進行檢查,并出具不定期監督檢查表。
公司有引種計劃,自身做好隔離觀察圈舍的準備工作,然后向區動監所申報,跨省引種,需要市動監所審批,審核批準后,公司與PIC公司簽訂引種合同,通過桑家坡檢查進入,工作人員對豬只情況、建議證明進行核實后,進行45 d的隔離,隔離期滿后,抽血檢測,結果合格后方投入生產。
公司將斷奶仔豬交予農戶飼養之前,向雙河街道畜牧獸醫站申報,雙河站派人現場檢查耳標佩戴情況,豬群體況,開具檢疫證明后,公司方可出豬。
大廳分6個部分共18張展板展示,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農業大廈展廳
為順利推進“產地檢疫中查驗監(檢)測或風險評估報告”制度,榮昌組建了7人專業采樣隊,按照隨機、專業的采樣原則,全年分4次對轄區112個散養監測單元、規模化養殖場采集血樣1.7萬余份,區動物疫控中心按照采檢分離、盲樣編號的流程對樣品進行血清學、病原學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出具《檢測報告》或《風險評估報告》。對免疫抗體不合格的散養監測單元或規模養殖場由動物衛生監督所下達《監督意見書》,區畜牧獸醫局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幫助查找原因,責令限時補免、作出整改報告,補免21 d后二次采血測抗,直到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農業部要求。官方獸醫在產地檢疫環節中查驗《檢測報告》或《風險評估報告》后,出具產地檢疫證明,更好的發揮實驗室技術支撐作用,使動物產地檢疫工作由傳統的“程序化”向“科學化”推進,動物疫病防控和衛生監督機構良好協作機制優勢更加凸顯。
依據重慶獸醫工作“三項制度”,榮昌積極推行“以監促防、以檢計酬、網格管理、采檢分離、采血補償、風險評估、分片出證、不達標問責”的獸醫工作考核機制,建立行政管理、技術支撐、執法監督三大體系,共同促進動物防疫工作,達到“以監促防”;通過對鎮街畜牧獸醫站完成工作任務情況的檢查考核和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抗體水平檢測,用定性定量的考評結果,計算職工獎勵性績效工資,并將監督檢查結果作為基層畜牧獸醫站年終考核、評先評優、防控經費劃撥的重要依據,實現了“以檢計酬”。進一步調動了基層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強化了防檢人員的責任意識。
榮昌在構建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和創新服務方式上進行了探索,把現代科技手段融入服務監督中,建立畜牧獸醫服務“110制度”,實行限時承諾服務,將“防疫閹割、人工授精、檢疫申報、動物診療、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保險理賠”等6項工作,由各鎮街畜牧獸醫站統一受理、統一安排、統一督促,區局和服務對象監督各站限時完成。對受理的任務實行“四專三色”管理。畜牧獸醫服務“110制度”,從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規范服務行為、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入手,打造“新思維、心服務”的特色服務品牌,樹立了畜牧獸醫新形象,解決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化服務”的原則,榮昌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出“鎮街收儲、集中處理、保險聯動”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模式。在全區21個鎮街修建收儲點,2個無害化處理中心。積極推行“戶申報、站受理、鎮街集中、公司處理、區局監督、保險理賠、財政補助”七步法的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確保“四不一處理”落到實處。
為保障家禽產品質量安全,在沒有家禽定點屠宰的法律法規背景下,我們大膽探索區政府出臺了家禽定點屠宰場文件,對家禽屠宰嚴格規范管理,明確了家禽定點屠宰場的建設條件、申辦程序。全區已經建成兩家日屠宰3萬只生產工藝先進、環境衛生達標、監管規范的家禽定點屠宰場。
下一步,榮昌區將繼續以重慶獸醫工作“三項制度”為抓手,以規范化管理、精細化操作、高效率運轉、全方位服務為宗旨,主動適應新形勢、搶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有所新作為,為開創畜牧獸醫工作新局面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