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琰
[歐陸檢測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436]
萬圣節源于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英語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于英語使用地區。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美國對這類萬圣節產品設有相關的質量要求和安全要求,除正常服裝的檢測外,還有一些安全方面的檢測。
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 的法規16 CFR Part 300[1]和16 CFR Part 303[2]的規定,在美國銷售的紡織品和羊毛產品都要求加貼成分標簽(Fiber Label),標簽的主要內容包括:纖維名稱和含量、原產地以及制造商或經銷商的身份。
無論是天然纖維還是化學纖維,標簽上都應該標識其屬名。如果產品只由單一纖維組成,可用All或100%標識;如果是混紡產品,對含量為5%或以上的纖維都應使用纖維的通用名稱,以纖維成分含量的多少降序排列來標識纖維成分,以及每種纖維成分的質量百分比,而對于5%以下的纖維可用“other fiber”或“other fibers”來標識。
含有裝飾品成分服裝的標識方法在法規中作為一種特殊情況進行規定。當裝飾品不超過產品表面積的15%,且產品對裝飾品纖維成分無特殊說明時,產品成分標簽應該標識為“Exclusive of Deco?ration”,并按規定進行標識;當裝飾性部分或圖案超過產品表面積的15%,且由多種纖維組成,則應對裝飾品部分進行單獨標識。
AATCC 20[3]用于纖維成分的定性測試,AATCC 20A[4]用于纖維含量的定量分析。真實的纖維含量與標識值的允許偏差對于單一組分的產品為0,混紡織物允許的偏差為3%,超出允差范圍則構成誤導。
根據16 CFR Part 134.11[5],紡織品標簽必須標識出產品的原產地:完全由中國制造的產品標識為“Made in China”或其他相同含意的短語。
根據16 CFR Part 500.5[6],紡織品標簽除標識纖維成分含量和原產地外,還必須標識出制造商、進口商和/或經銷商等公司名稱或注冊登記號(RN)。RN號碼是美國FTC對美國的制造商、進口商、經銷商等辦理和注冊的號碼。
所加貼的標簽應使欲購買者易于看到、看清和看懂。纖維含量信息的排版或字體應大小相同,且醒目程度相同。其他信息不能具有虛假性、欺騙性或誤導性,不能減小、削弱法規要求的信息或與之發生沖突。要求標簽固定在每一件紡織產品上,當有特殊要求時,則固定在產品的包裝上。在產品整個營銷過程中,標簽應是醒目且持久地固定在產品及其包裝上。
根據FTC 法規16 CFR Part 423[7]的規定,在美國銷售的紡織品在銷售前必須加貼護理標簽(Care Label)。護理標簽是指包括常規維護信息和說明的耐久性標簽或標記,以不與產品分離的方式附于或固定于產品上,并且在產品的使用壽命期內保持清晰。護理標簽的內容包括洗滌、漂白、干燥、熨燙、專業護理程序,由術語、符號、術語與符號組合三種方式表達,見表1。合適的洗滌標識標簽通過以下測試來確定:
(1)尺寸穩定性的測試(AATCC 150[8]/ AATCC 158[9]),水洗合格標準一般不超過±5%,干洗為±3%。
(2)洗后外觀的測試,主要是通過主觀評判,判斷衣物洗前和洗后的顏色變化、起毛起球、縫/面料的平整度、歪斜,和整體外觀變化。
(3)摩擦色牢度(AATCC 8[10]),干摩擦色牢度的合格標準一般不低于Class 4.0四級,濕摩擦色牢度為Class 3.0三級。
(4)洗滌色牢度(AATCC 61[11]/ AATCC 132[12]),變色的合格標準一般不低于Class 4.0四級,沾色為Class 3.0三級。

表1 洗滌標識與術語
服裝用紡織品易燃性的測試標準為16 CFR Part 1610[13]。根據試驗結果將服用紡織品的易燃性分為三個等級:Class 1 級為一般易燃性,Class 2 級為中等易燃性,Class 3 級為快速和劇烈燃燒,通常只有Class 1 級的產品允許出口美國,Class 2 級和Class 3級的產品則被禁止出口美國,見表2。

表2 易燃等級與測試要求
根據多年的試驗經驗,某些織物依據該標準進行測試時,測試結果始終都能滿足要求,因此對于下列產品可以免于檢測要求,能夠節省檢測費用。
(1)不考慮纖維含量,單位面積質量高于88.2 g/m2的不起毛織物;
(2)由腈綸、改性腈綸、尼龍、烯烴類纖維、滌綸和羊毛其中一種,或其混紡加工而成的所有織物。
兒童產品在美國是指14 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產品,包括玩具、兒童護理產品和其他兒童用品,涉及的安全性能法規和測試標準主要有:玩具安全測試標準(ASTM F963[14]);消費品安全加強法案(Consum?er Product Safety Improvement Act of 2008[15])。
其中ASTM F963 包括物理機械、燃燒性能、重金屬三方面的安全要求。
(1)物理機械性能是對產品原始狀態和經過跌落、傾翻、扭力、拉力、壓力等濫用測試之后機械危害的評估。
萬圣節服裝上的紐扣、拉鏈等配件在濫用測試之后可能會形成小部件、尖銳點和尖銳邊緣,導致被吞食后的窒息和皮膚的割傷、刺傷;束帶拉繩的設計不當也會造成勒亡的危害。
(2)燃燒性能采用16 CFR Part 1500.44[16]和16 CFR Part 1610的測試方法,通過對固體類和紡織品類的產品進行燃燒速率和燃燒時間的測量來判斷該產品的易燃性。固體類的標準要求為燃燒速率小于2.54 cm/s;紡織品類的標準要求同16 CFR Part 1610 Class 1級,但是無豁免情況。
(3)重金屬分為兩大塊:總鉛含量、8 大溶出重金屬含量,見表3。
總重金屬有2 種檢測方法:掃描法和濕化學法。掃描法是通過XRF (X Ray Fluorescence),即X射線熒光光譜儀,利用熒光散射的原理探測樣品中是否存在某種元素,具有方便、快捷、不破壞樣品、省時省力的優點。但XRF掃描受基體干擾比較大,一般只適用于材質均勻的材料,如PP、PE 等非金屬。對于材質不均勻的金屬材料來說,只能通過濕化學的方法進行檢測。所謂濕化學,即通過強酸性溶液浸泡樣品,再將浸泡的溶液過濾后用ICPOES(電感耦合等離子原子發射光譜儀)進行元素含量分析。
可溶性重金屬測試都是采用濕化學的方法,較總重金屬的不同之處在于用弱酸浸泡后上機讀取元素含量。
重金屬超標的物品通過與皮膚接觸、舔食等途徑,會被人體吸收,導致貧血,引發多動、聽覺障礙和智力地下等嚴重危害。

表3 ASTM F963重金屬要求(單位:mg/kg)
CPSIA 2008 包括了含鉛量、鄰苯二甲酸鹽、溯源標簽的要求。
(1)CPSIA 第101 節對兒童產品材料中的總鉛限量進行了規定,要求:產品中表面涂層和油漆的總鉛含量不得超過90 mg/kg;基材的總鉛含量不得超過100 mg/kg。
測試方法為:CPSC-CH-E1001-08.3[17]金屬基材,CPSC-CH-E1002-08.3[18]非金屬基材,CPSCCH-E1003-09.1[19]涂層和油漆。
(2)CPSIA 第108 節對兒童玩具和兒童護理產品,其塑料部件和油漆涂層的6種鄰苯二甲酸鹽含量(DEHP、DBP、BBP、DINP、DIDP 和DNOP) 的限量為0.1%。
測試方法為:CPSC-CH-C1001-09.3[20]。
(3)CPSIA 第103 節對兒童產品的溯源標簽要求:所有兒童產品的制造商應在產品和包裝上加貼溯源性標簽或其他永久性鑒別標簽。加貼標簽的目的是使制造商可根據其來確定產品的制造地點和時間、產品批次號等鑒別信息、以及其他有助于確定產品來源的信息;最終用戶可根據其來確定產品的制造商或私有品牌商信息、產品的制造地點和時間、產品批次號等信息。
美國加州對萬圣節產品還有專門的法院判決[21],限制了某些化學有害物質的使用。判決中涉及的萬圣節產品包括萬圣節服裝、萬圣節配飾,例如假發、面罩、手套、鞋帽、皮帶、珠寶等,還有萬圣節室內外的家裝,例如草坪、桌面擺設、燈串、墻面裝飾等等。限制的有害化學物質有:可溶性砷、可溶性鎘、鄰苯二甲酸鹽、甲醛、總鉛,見表4。

表4 加州萬圣節產品的受限化學物質和限值
隨著時代的進步,檢測方法和標準的逐步完善,萬圣節服裝的檢測也將進一步的嚴格,其安全性能更加完備,使消費者在享受Halloween Holiday的同時,不用再擔心Costume的安全問題。
[1]16 CFR Part 300, Rules and Regulations Under the Wool Products Labeling Act of 1939 [S], 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3.
[2]16 CFR Part 303- Rules and Regulations Under the Textile Fiber Products Identification Act [S], 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3.
[3]AATCC 20, Fiber Analysis Qualitative [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2011.
[4]AATCC 20A, Fiber Analysis: Quantitative [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2012.
[5]16 CFR Part 134.11, Country of origin marking required [S], 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3.
[6]16 CFR Part 500.5, Name and place of business of manufacturer,packer or distributor [S], 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3.
[7]16 CFR Part 423, Care Labeling of Textile Wearing Apparel and Certain Piece Goods As Amended [S], 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3.
[8]AATCC 150, Dimensional Changes of Garments after Home Laun?dering [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2012.
[9]AATCC 158,Dimensional Changes on Drycleaning in Perchloroethy?lene[S],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2011.
[10]AATCC 8, Colorfastness to Crocking: Crockmeter Method [S],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2007(E2008).
[11]AATCC 61, Colorfastness to Laundering: Accelerated [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2010.
[12]AATCC 132, Colorfastness to Drycleaning [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2009.
[13]16 CFR Part 1610,Standard for The Flammability of Clothing Tex?tiles[S],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3.
[14]ASTM F963,Standard consumer 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Toy Safety[S],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2011.
[15]Consumer Product Safety Improvement Act of 2008, 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08.
[16]16 CFR Part 1500.44,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xtremely flamma?ble and flammable solids [S], 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3.
[17]CPSC-CH-E1001-08.3,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Total Lead (Pb) in Children’s Metal Products (Including Chil?dren’s Metal Jewelry) [S], 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2.
[18]CPSC-CH-E1002-08.3,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Total Lead(Pb)in Nonmetal Children’s Products[S],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2.
[19]CPSC-CH-E1003-09.1,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Lead (Pb) in Paint and Other Similar Surface Coatings [S], 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1.
[20]CPSC-CH-C1001-09.3,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Deter?mination of Phthalates [S], U.S.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10.
[21]California Halloween Consent Judgement, Superior Court of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County of Alameda,JCCP Case No.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