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與“土肥和諧”越走越近
2015年是聯合國設立的首個“國際土壤年”。這一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這一年,農業部發布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這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將“綠色化”上升為“五化”戰略目標之一;這一年,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腐植酸納入其中;這一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成為新常態。在此背景下,11月30日~12月3日,協會在山東泰安組織召開了“2015土壤可持續發展論壇暨第13屆全國綠色環保肥料(農藥)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大會立足國際國內視角,以構建“土肥和諧”新關系為主題,通過腐植酸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等方面的深度交流,進一步提升了腐植酸肥料產業的發展水平。
(1) 在《讓“腐植酸+”大中微量營養元素,開創“肥料工業4.0”時代新輝煌》報告中指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新形勢催生了“腐植酸+”集成大中微量營養元素的時代到來。腐植酸的創新理論、與肥料結合的優越條件、在構建“土肥和諧”中的重要作用,完全可以支撐“腐植酸+”集成大中微量營養元素,開創“肥料工業4.0”時代新輝煌。
(2) 在《縱觀植物營養學說的時代特征——兼議創立“腐植酸·植物礦物質營養學說”的現實意義》報告中指出,時代在發展,生產力在變化,沒有新理論指導,思想就混亂。為此,梳理不同時期的“植物營養學說”,構筑新時期“土肥和諧”新關系,即創立“腐植酸·植物礦物質營養學說”意義重大。同時,創立“腐植酸·植物礦物質營養學說”,需要集合政府、產業、環境、學術、用戶、法律等各界的智慧,只有協同才能完成。對此,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重構“土肥和諧”新關系,以此為實現化肥零增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個主題報告,立足于土肥統合,著眼于環境友好,通過全新的理論,指明了中國肥料產業乃至世界肥料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來自農業部種植業司管理司副處長仲鷺勍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肥處處長辛景樹,分別針對當前農業發展形勢,并結合各自工作,指出了新形勢下腐植酸環境友好肥料產業的發展良機。
仲鷺勍副處長在《化肥零增長行動給腐植酸肥料發展帶來的機遇》報告中指出,當前農業轉型升級和化肥零增長新形勢下,國家系列利好政策為腐植酸肥料產業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他建議,從產業定位、技術研發、產品推廣、行業管理等4個方面,統籌思維,科學握控,讓腐植酸肥料在服務中國農業大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
辛景樹處長在《實施化肥零增長,助力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報告中指出,面對目前耕地基礎地力低下、土壤養分失衡、土壤板結酸化、局部地區重金屬超標等問題,腐植酸肥料發揮重要作用。他建議,從“精、調、改、替”4個方面找準著力點,加大技術和產品創新力度,讓腐植酸肥料在推進化肥零增長助力耕地質量保護中發揮更大作用。
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知名企業的19位專家、學者和一線科研人員從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不同角度,集結了腐植酸土肥研究的基礎理論、工藝技術、產品應用等方面的創新成果。
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山東農大肥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方軍,以《活性腐植酸,土肥永相伴》為題,闡述了腐植酸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生物學性質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大量案例,實證了腐植酸在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促進作物增產增效提質等方面的顯著效果。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黃占斌以《腐植酸在礦區土壤改良和重金屬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為題,指出我國煤炭腐植酸資源儲量2000多億噸,腐植酸具有功能性強、經濟性好的特性,是一種環境友好型材料。利用腐植酸修復礦區生態、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參與鹽堿地改造等大有可為。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袁紅莉以《腐植酸對土壤微生物的調控作用及產品開發關鍵問題》為題,指出土壤微生物維系土壤肥力和生態系統生產力,保障土壤健康并調控全球變化,腐植酸對土壤微生物具有刺激作用,對植物內生菌組成具有調控作用,二者的有效結合將提高腐植酸在生態農業中的重要功能,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朱昌雄以《農業清潔小流域構建思路及對策》為題,通過理論實證和典型案例分析,指出生物腐植酸肥料代替化肥是控制和修復農業面源污染的一個有效措施,其中以發酵墊料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腐植酸肥料在控制和治理養殖污染方面效果顯著。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首席科學家于家伊以《生物腐植酸的養地技術創新與實踐》為題,指出了土壤健康和土壤肥力的關鍵是有機質,而腐植酸是最優質的有機質。我國土壤有機質缺乏,每年產生43億噸有機廢物,充分利用這些有機廢物,通過資源化利用生產生物腐植酸,還田養地,實現了“有機廢物資源化利用+提升土壤有機質”的雙贏效果。
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周霞萍以《腐植酸多功能抗霾產品的生產應用》為題,匯報了腐植酸多功能液態抗霾劑和腐植酸多功能固態抗霾膜在工業抗霾、農業抗霾、環境抗霾、生活抗霾中的防霾治霾作用。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上演“十面霾伏”之時,腐植酸多功能抗霧霾產品將大可作為。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清以《腐植酸水肥一體化的技術途徑》為題,從水肥一體化技術對肥料的需求、腐植酸水溶肥的選擇與施用、基于腐植酸肥料的套餐施肥技術等3個方面,指出了功能型與營養型相結合是未來水肥一體化技術的需求,而腐植酸水溶肥作為一種重要的功能肥,在水肥一體化市場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前景廣闊。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武麗萍以《全連續(黃)腐植酸清潔生產技術開發》為題,從腐植酸產業發展形式及趨勢、產品體系設計、(黃)腐植酸系列產品連續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腐植酸產業升級制約因素及解決方案、“十三五”腐植酸產業布局及目標預測等5個方面指出新時期通過煤炭腐植酸技術升級,可實現農業、工業、醫藥領域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其中醫藥開發預期目標可實現年產值1000億元。
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趙秉強以《發展5000萬噸增值肥料,為化肥增效減量做貢獻》為題,通過增值肥料網絡化效果驗證,證明腐植酸在化肥增值改性中具有精微高效顯著效果,并指出現在白尿素是常態,10年以后利用腐植酸改性的黑尿素將成為新常態。腐植酸將在推動中國傳統化肥全面增值改性過程中,為化肥增效減量做出重要貢獻。
河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孫志梅以《新的農業生產形勢下腐植酸肥料的擔當、機遇與挑戰》為題,指出當前施肥不科學、傳統肥料性能差導致我國資源、環境、土壤、糧食安全等問題突出,用實例驗證腐植酸肥料田間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提出腐植酸肥料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中大有可為。
山東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研發部總經理郭良進以《泉林開辟生物源黃腐酸制備新途徑》為題,對泉林“一草兩業”產業模式進行了介紹。“兩業”即“一業生態肥業,一業生物化工”。從現在乃至長遠來看,生態肥業讓“水溶性腐植酸+大中微量營養元素”開創“肥料工業4.0”新方向,與土壤、種植、食品安全、人類健康、農業可持續發展最相關,可助力中國土壤可持續發展。
山東濰坊島本微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高亮以《腐植酸在無性繁殖作物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關系調節中的作用機制》為題,用腐植酸肥料在生姜、馬鈴薯、大蒜、山藥、紅薯等5種無性繁殖作物上進行試驗,結果表明腐植酸改善了這些作物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促進了產品器官的快速形成以及營養物質的有效積累,增產效果顯著。
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方冬冬代表王杰教授以《腐植酸的熒光性質及生物農藥制備的研究》為題,通過腐植酸熒光表征、腐植酸甾類和萜類農藥的分析與制備等方面的試驗結果,指出純化后的腐植酸熒光峰有較好的對稱性,證明了腐植酸生物農藥具有抑菌活性好、抑菌率高、利于植物吸收、與環境友好等特點,開發前景廣闊。
鄭州大學磷肥與復肥研究所教授張保林以《腐植酸·包裹型腐植酸和納米腐植酸類肥料研究》為題,對腐植酸的資源特點及性能進行了介紹,重點介紹了包裹型腐植酸復混肥料和納米腐植酸復混肥料的制備原理、制備方法、生產工藝等,通過田間試驗證實了2種腐植酸肥料在改良土壤、促進作物增產、改善作物品質等方面的顯著效果。
山西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王曰鑫以《腐植酸鉀+水溶肥+土壤調理劑一體化生產系統及其產品應用》為題,指出滴灌技術是未來的方向,水肥一體化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腐植酸鉀水溶肥料是最好的水溶肥料,“腐植酸鉀+三元復合肥=最好的復合肥”。“十三五”期間,腐植酸鉀復合肥作為一種高效復合肥將迎來發展良機。
北京澳佳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喬生以《“腐植酸+”之“三虛”“三實”》為題,分別從“腐植酸+土壤,永續生態”“腐植酸+肥料,減肥增效”“腐植酸+作物,抗逆提質”3個方面和“全國農技中心試驗,全面開花”“中科院南土所試驗,權威驗證”“央視七套追蹤試驗,備受關注”3個方面,通過虛實結合,充分論證了腐植酸功能肥料“予土肥是集成,予生態是跨界,予企業是共贏”。
全國腐植酸肥料標準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鄒德乙教授以《腐殖酸和黃腐酸檢測方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為題,指出標準化對行業和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當前,國家標準化改革對腐植酸產業發展是最大的支持。對此,我們必須通過制定科學的標準,以促進腐植酸行業健康快速穩步發展。
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楊鏡奎以《如何提高腐植酸樣品采集、分析及應用等信息的有效關聯性》為題,從復雜樣品結構及性能研究的綜合分析技術思路、腐植酸樣品采集的信息內容規范、腐植酸樣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的優化關聯、腐植酸樣品應用潛力擴展等4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強調在腐植酸開發應用過程中,要搞清楚是單一物質作用,或是多種物質組合作用,以便于提高效率, 或防范出現意外問題。
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腐植酸質量檢測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彩鳳教授以《功能性腐植酸有機肥初探》為題,指出了由于腐植酸原料來源、用量、加工方式不同,導致腐植酸功能差異較大,這為功能性腐植酸肥料開發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如作為土壤改良劑、生物刺激素、保鮮劑等,都可深度開發。她又以《腐植酸在農藥體系里的作用》為題,指出了腐植酸與酶具有協同作用,腐植酸與農藥緩釋作用具有正相關效應。
綜上所述,通過理論交鋒、技術探索、產品實踐……,取得了重要成果,充分證明了腐植酸肥料(農藥)在構建“土肥和諧”新關系中的重要性。
(中腐協秘書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