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勇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福州 350007)
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起步較晚,與西方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國家逐步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物流市場逐步放開,先進的國外物流企業加快投資中國市場(如聯邦快遞、敦豪、日本郵船、英運物流等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紛紛以設立辦事處、分公司、合資公司等形進入中國),部署物流網絡。這些外資的進入,在帶來先進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管理技術的同時,也給中國的物流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我國傳統的物流企業正處在不少專家學者所說的 “剛剛完成了行業介紹與推廣,正從介紹期向增長期過渡”時期,雖然擁有龐大的物流市場,但并未形成規模,因而加快我國傳統物流企業的轉型迫在眉睫。
近年來,國務院重視物流業發展,對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財稅體制、行政管理體制、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和改革,政策環境持續改善,我國物流業趨穩向好, 穩中有進, 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進一步提升;高度關注市場導向作用,重視民生物流,重視城鎮化過程中孕育的物流商機,優化區域物流布局,迎接國際物流新機遇;進一步規范行業監督,加強物流市場監管,加速誠信體系建設,加快綠色低碳物流發展力度;陸續出臺一系列支持和指導物流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政策并有所動作。
(1)企業尋求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降低成本
據全國重點企業物流統計調查報告,2013 年工業、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對外支付的物流成本比上年增長13.5%,占企業物流成本的62.9%,同比提高1.9 個百分點。可以表明,我國的物流外包每年都有顯著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者選擇將物流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
(2)物流行業竟爭加巨,部分物流企業瀕臨淘汰
中國的物流業門檻低導致每天幾乎都有新的物流企業誕生,進而每天都有物流企業退出市場。隨著國外第三方物流企業陸續進入我國物流市場及國內物流企業進一步拓展物流市場,導致我國物流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 傳統物流企業如果固步自封,是很難在物流市場中長久立足。
國內傳統物流企業發展十分緩慢,動力不足,對物流設施設備投入明顯不足,標準化建設緩慢。據資料顯示,傳統物流企業的倉庫有70%是普通的平房倉庫,擁有冷藏、保鮮、氣調功能的比較少,現代化立體倉庫更是少之又少。裝卸設備中,約有69%是手推叉車、人工搬運車。運輸工具也嚴重匱乏,普通車高達80%,擁有箱式貨柜的企業不多。
(1) 由于資金不足, 物流相關技術水平比較落后。在運輸、庫存、裝卸、包裝等方面都明顯不足,尤其是物流信息技術的建設嚴重落后。各部門各環節之間缺乏有效銜接,運輸、倉儲、物流企業之間互不溝通,缺乏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臺。
(2)企業人才支撐嚴重不足。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物流就是運輸、 裝卸、 搬運, 導致招聘人時要求不高,使得整個企業的人才匱乏。據相關資料顯示,已具一定規模的物流企業從業人員中,大學學歷及以上的比例約為21%,中專職校的學歷35%。
(3)傳統物流企業形成比較早,有一定的發展經營歷史。在行業中擁有了一些經驗,而且與各類物流相關部門具有一定的友好關系。這些都是寶貴的資源,如果得以充分利用,就能保障自己在物流領域的運行效率。
傳統物流企業大多在計劃經濟時期建立,經營管理理念落后。各個職能部門缺乏協調統一的現代化物流,分割現象比較嚴重, 習慣勢力仍然有一定的影響。 其次,企業經營管理市場觀念淡薄,服務意識不強。一直處于被動狀態,不積極去適應市場滿足市場,致使發展緩慢。
在中國,物流成本在整個GDP 的比重一直持續居高18%左右,與美國日本發達國家相距甚遠。這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改革力度小,制度性約束嚴重。盡管物流是綜合性產業,規劃管理困難,但政府應該迎頭而上,加大管理力度。再者,物流企業的稅費中,又存在亂收費等諸多不良現象,亟待解決。
我國物流企業大多源自計劃經濟時期,物流設施老化嚴重。大部分傳統物流都處于收益不佳的狀態,僅有的收益只能維持日常開支。企業由于投資不足使得設施老化,導致在時效與安全方面不能滿足顧客需求,存在商品滯留時間長,儲存方法不科學或保管不善的問題,貨損、貨物丟失時有發生。而且大部分作業仍以人工為主,工作效率低下,準確性也不高,從而加大了物流成本。
傳統物流企業服務類型單一,僅僅局限于裝卸運送貨物。而客戶不僅僅滿足于貨運、倉儲等一般性服務,還需要企業具有庫存管理、訂貨管理、信息服務等其他相關增值服務、以及物流策劃等深入到企業生產領域的供應鏈管理的全過程。當前傳統物流企業已經無法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企業一直處于被動,不調研市場, 不主動滿足顧客的需求。 企業各部門 “閉門造車”互不溝通,直接導致企業缺乏供應鏈一體化思想,片面追求單一環節的成本最低,這與現代物流理念大相徑庭。
傳統物流企業深受計劃經濟影響,經營思想落后,對物流概念模糊。企業對物流的認識仍然僅限于運輸和倉儲,尚未認識到現代物流對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競爭力的作用。如生產型企業客戶,需要物流企業提供倉儲的時候,首先自己尋找交通工具運送需要儲存的貨物到物流企業的倉庫,等需要時便再自己尋找交通工具取回。若有特殊情況需要加工時,還需自己雇傭車輛來回運送產品。 這反映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傳統物流企業只承擔倉儲這一小部分服務,忽略了其中包含的其他物流活動。
傳統物流企業對信息的重視不足,信息系統簡陋,程序繁瑣,使用不便。其中,大多數都是手工操作,運用紙張、電話頻繁。各個分區的業務流程也不同,溝通起來十分困難。中遠物流王國欽認為,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的分別,就是在于前者將高速發展的資訊技術應用于整個的物流過程。
企業缺乏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員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具有高等學歷水平的人員比例過小。部分管理人員仍將物流與倉儲、運輸視作等同,很大一部分員工市場觀念淡薄,缺乏專業知識。同時擁有系統的物流知識和豐富的物流管理經驗的人才少之又少。再者,企業缺乏對管理人才的培養,致使員工素質不高。在美國的物流發展中, 人才的使用跟培養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
我國物流行業仍然面臨行業管理體制改革的艱巨任務,應推動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改革,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在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從稅費、物流用地、交通、投融資體制、網點設立等制約物流行業發展最為突出的問題著手,破除現有制度障礙,優化配置資源要素,增強物流市場主體活力,使物流業釋放出巨大的改革紅利,營造有利于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
傳統物流企業若想順利實現過渡轉型,必須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美國、英國等國家的許多現代物流企業都是從傳統物流企業過渡而來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物流企業如果加大投資,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將比新物流企業更具有優勢。如果是規模較小的物流企業,可以通過與具有一定實力的客戶的能力完善基礎設施。寶供物流在寶潔的合作中獲得了寶潔的幫助,實現了雙贏的局面。
企業若想經久不衰,開發新的客戶是非常必要的,傳統物流企業服務類型單一,經營方式被動,必須積極適應市場,開發新客戶,才能實現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寶供物流由于其他儲運公司迅速出現,保潔公司出于降低成本,撤消了與寶供儲運的鐵路總代理合同,失去了重要的客戶。這對寶供物流的管理層震動很大,認識到不能依賴少量客戶,要發展新客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寶供物流根據市場需求大力挖掘新客戶,擴展服務領域,擴大了規模。推出了危險品運輸、國際貨代、終端配送以及物流金融等產品服務。此外,在原有六大服務行業的基礎上成功進軍了汽車及零配件、服裝、化工等領域。
傳統物流企業在進行改革時應站在戰略高度,在倉儲、運輸等常規服務的基礎上增加服務項目、延伸增值服務并注重提高服務質量。現代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的是長期契約性質的綜合物流服務,并不僅僅是一次性的運輸或者倉儲,它的最終智能是提高整個供應鏈運行的速度、效益和附加值,為整個供應鏈上的所有伙伴帶來經濟效益。
傳統物流企業大部分建于計劃經濟時代,自我封閉嚴重。落后的經營與管理模式使得傳統物流企業競爭力薄弱,經濟效益低。因而,推進與其他企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寶供物流在與寶潔的合作中,學到了諸多先進經驗。寶潔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更高的目標,推動了寶供的發展。后來,寶供又跟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合作互助, 標志著向供應鏈一體化轉變。
傳統物流企業設備老化,不積極引進先進的物流技術,是無法適應優勝劣汰的市場。企業應廣泛應用各種高科技手段,如建立信息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條碼技術、電子數據監控、射頻識別技術和衛星定位系統等。
此外,物流企業還應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使用信息化的手段滿足市場需求,形成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目前, 市場上涌現出易流、 匯通天下、 唯智、科箭等不少物流運輸信息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中,有的企業側重于運輸信息平臺建設,有的側重于從供應鏈管理角度,解決執行過程中的倉儲和運輸管理。這也反映出目前國內物流運輸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即運輸在途可視化、運輸過程透明化、優化資源配置、數據整合支持商務決策。
完成傳統物流企業的轉型,優秀的物流人才不可或缺。目前,我國從事物流產業的整體人才素質偏低,高素質人才更是稀缺,傳統物流企業特為尤甚。企業吸收接納物流人才的同時,還應積極培養內部員工,組織相關人員接受培訓、考察學習,進一步深造,提高員工專業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員工有危機意識,自覺主動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和專業素質,使企業團隊發揮最大的效用,提升競爭力。
我國的物流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物流活動趨向專業化、全球化。傳統物流企業應該抓緊機遇,進行戰略調整,盡快適應物流市場的挑戰,通過堅持不懈的轉型發展, 依靠信息、 技術等要素, 提升企業服務價值,增強高端服務能力,實現企業從低附加值的服務不斷向產業鏈的上游升級。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能力,盡快完成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
[1]胡德全,王書禮,郭小亮.國外物流企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8,01:68-69.
[2]李維剛.傳統物流企業轉型的必要性及對策分析[J].物流技術,2008,185:32-34.
[3]曲宏飛.物流行業發展的環境因素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3.76-78.
[4]鈕立新.關于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型的探討[J].中國商貿,2001,01.125-126.
[5]王小芹.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研究[J].現代商業,2010,32:39-40.
[6]毛萬建.中國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變的途經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南開大學大商管理,2005.
[7]濮小金,司志剛 現代物流[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01-31.
[8]顧小昱.寶供物流的信息化建設之路[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9,14(3):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