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官虎
(山西省煤礦節能監測中心,山西太原 030045)
煤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煤礦通風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做好通風管理工作,是保證整個煤礦安全生產的基本條件。近年來我國各種煤礦安全事故屢見不鮮,不僅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還會造成人員傷亡。現階段很多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都可以歸結為通風管理工作不到位,在煤礦生產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煤礦通風的管理,主要是對于煤礦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管理,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各種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
縱觀我國發生的各種煤礦安全事故,井下瓦斯爆炸以及透水均可以歸結為井下通風安全管理沒有做到位。因此想要實現企業的安全生產,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就必須重視對于煤礦通風安全事故隱患的檢查和分析,而當前對于煤礦通風安全事故隱患的檢查和分析主要是通過通風安全儀器儀表進行的,在我國的煤礦生產中普遍采用的是安全檢查表法。
利用安全儀器最通風系統進行檢查時,要注意檢查以下幾個方面:(1)井下總需風量與通風機供應的量是否平衡,通風機供應的風量只能夠比總需風量大,不能夠比總需風量小;(2)井下空氣中有害有毒氣體的含量是否達到了警戒值;(3)通風系統中各個風機的運行情況,風機的轉速以及風機的溫度;(4)檢查礦井通風系統當中包括風門、風橋、反風裝置以及密閉墻在內相關通風設施的運行情況,特別關注通風設施當中反風裝置的運行可靠性、穩定性以及合理性;(5)對于礦井通風系統當中的內部及外部漏風問題加以系統檢查。
對于礦區采區通風安全事故隱患的檢查主要是通過儀表對有毒有害氣體進行檢測,嚴防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超過警戒值,再者就是檢查采區中粉塵的濃度,從而有效避免井下爆炸的出現。
這部分的安全儀表主要檢查的是通入井下的風量有無變化,從而監測有無存在漏風的問題,再者對于風機的運行狀況也要進行一定的監測。
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精度將直接決定能否將安全事故的發生消除在搖籃之中,對于整個開采過程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一種高精尖的計量器具,煤礦通風安全儀器顯示的數值將直接決定生產是否繼續進行,或者決定哪些相關通風儀器的開閉,從而對整個煤礦的生產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再者由于井下工作的環境惡劣,而且通風安全儀器儀表使用的頻率也較高,在長時間高負荷以及惡劣環境的使用下,很容易對相關安全儀器儀表的精度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難以預料的后果[1]。因此必須對通風安全儀器儀表進行定期的校準,從而保證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精度,使得通風安全儀器儀表始終能夠為煤礦的高效生產所服務。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校準”和“檢定”這兩個計量學名詞,在很多煤礦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容易將這兩個計量學名詞混為一談,但事實上這兩個名詞的含義不是完全相同的。所謂的計量檢定,指的是按照強制的標準評定計量儀器的性能,看其是否滿足設計時的要求,能否滿足企業正常生產的需要。而校準則是企業的員工自主進行的,定期消除儀表誤差的行為。檢定和校準都需要相關操作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但是一個是強制性的,一個是自主性的。當前很多煤礦企業存在的問題就是沒有高素質的校準人員,使得井下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校準難以進行,從而因為無法正確顯示井下相關危險因素的具體數值而為安全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當然也有很多煤礦企業在定期更換通風安全儀器儀表,這種做法固然值得贊賞,但是無形之中就提高了生產的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再者很多企業將檢定和校準兩個計量學名詞混為一談,以為相關儀器在出廠時進行的檢定就不必要在今后的生產過程中時常進行校準,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也容易為今后的生產過程埋下巨大的隱患[2]。
在煤礦企業的生產之中,唯有提高對于安全儀器儀表校準的重視程度,將安全儀器儀表的校準納入到煤礦技術管理之中,才能夠充分保證井下煤礦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精確度,從而為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所服務。
因此在煤礦企業的規章制度中,必須對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日常校準作為必須工作寫入其中,指定相關人員定期或者不定期對所有的通風安全儀器進行檢查和校準,例如:規定每隔一周對瓦斯傳感器、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瓦斯氧氣檢測儀、瓦斯報警礦燈等進行一次調校。唯有將對于各種校準工作的責任分配到個人,才能夠充分保證整個校準工作的有效進行,保證所有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順利運轉,使得相關操作人員在工作時能夠做到有章可循,在出現問題時也能做到有責可究[3]。
加強對于煤礦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管理,降低各種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不僅需要將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校準納入日常工作之中,還需要具備“硬件”方面的條件。很簡單的道理,對于長期在井下工作的通風安全儀器儀表,就沒有進行校準的必要,因為處在惡劣的條件下,這些儀器儀表自身的電子元件可能已經受到了影響,因此再怎么進行校準,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也還是會出現誤差,也就沒有再校準的必要了。
再就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型的煤礦通風安全儀器儀表層出不窮,例如:便攜式測氧儀、便攜式一氧化碳測試儀等儀器,這些儀器在以往都是沒有的,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型儀器的出現提高了煤礦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精度,同時也能夠監測更多地數據,為井下的生產更好地服務。因此在煤礦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管理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于新的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引進,對于工作時間較長的儀器儀表進行及時的更換,唯有這樣才能夠充分保證儀器儀表的數值是正確的,為煤礦企業生產計劃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4]。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煤礦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發展趨勢是結合計算機網絡,實現對于各種數據的實時監測和調控,由計算機來安排整個煤礦采挖系統的運轉。例如:在井下的瓦斯濃度或者粉塵的濃度達到警戒值時,計算機能夠智能地安排風機加大進風量,從而有效降低瓦斯或者是粉塵的濃度,降低安全事故爆發的風險。而計算機技術在通風安全儀器儀表中的運用,也能夠監測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本身是否處于正常的運行之中,甚至進行自動校準,為煤礦生產企業節約人力和物力。
作為我國的經濟支柱性產業,煤礦企業唯有加強對于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的管理和校對,才能夠真正實現安全生產,有效保護井下操作人員生命財產,為我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不竭的動力。
[1]韓書,胡彧,李彤,等.通風安全儀器儀表管理系統設計[J].工礦自動化,2014,40(5):109-112.
[2]孫繼平.《煤礦安全規程》電氣部分修訂意見[J].工礦自動化,2014,40(4):1-5.
[3]何書建,高鵬,段現軍,等.礦井主通風機安全運行檢測[J].煤礦機械,2014,35(12):231-234.
[4]程國棟.便攜式煤礦固定設備集成測試分析儀的設計[J].儀器儀表用戶,2013,(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