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星
(陽煤集團,山西陽泉 045000)
我國煤礦大多為井下開采,這就要求煤礦企業必須具備良好的通風管理體系,需要設置專職的通風管理組織機構,負責全礦的通風工作[1],并具有先進的通風信息采集系統。通風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是以現代化通訊技術和計算機為基礎,運用計算機和人有機結合,對通風數據進行采集、傳輸、存儲、加工、分析、運用的系統。
做好通風管理工作,必須有計劃性,不得盲目開展。計劃性包含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1)編制通風計劃:依據國家安全方針、行業規范、礦井生產能力、通風設備情況、通風技術資料等編制通風計劃,計劃分近期計劃、長期計劃、年計劃、月計劃。
(2)落實通風計劃:首先,落實資金、人力、物力的到位情況;其次,合理進行資源(財力、人力、物力等)分配;最后,貫徹執行,無特殊原因,計劃必須按步完成,不得拖拉、延緩。
(3)通風計劃檢查、分析:對計劃執行過程、執行結果進行分析、判斷、總結,以便對下一步通風工作進行合理化的安排。
(4)調整計劃:倘若在通風計劃實施過程中,遇到水文地質的不良變化、資金和通風設備到位不及時,可采取應急措施,適度調整計劃,但必須符合生產需求。
1.2.1 資料齊全
具備詳盡的技術性文件和通風技術資料,資料必須有高度的真實性、可參考性。具有完善的通風系統圖、網格圖、管路布置圖;監測性礦井還需具備檢測系統圖;瓦斯抽放礦井的還需具備瓦斯抽放管路系統圖;防火灌漿的礦井需具備灌漿技術資料。各類數據必須齊全、真實有效。重點數據包括:礦井巷道的長度、斷面、風阻;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地質資料、煤層發火統計等;通風機的運行曲線、重點部位風機的規格參數。建立健全各工種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技術檔案等。各類報表、臺賬數據齊全,合理存放歸檔。
1.2.2 通風分配合理
依據礦井生產能力、工況等,對礦井、采掘面合理配風。定期對關鍵部位的重要風機性能進行評定,并測定礦井風阻。
井下的所有通風設施(風門、風橋等)需要有專人負責維護,保證通風設施完好性。當工作面深度變化時,要實時進行通風調整。需要改變通風系統必須制定計劃和技術安全措施,進行審批,通過后方可實施。
煤礦通風系統需配置足夠的檢查儀表,采用的儀表必須進行定期檢驗,確保儀表的準確度、完好度。
包含圖庫、模型庫、通風報表、瓦斯監測數據、防火數據、防塵數據等,健全數據庫,用好數據庫對通風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充分利用計算機模擬礦井災害演練,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通風設計時,可依據礦井工況,運用計算機實行通風網絡化運算、通風設備選型優化、模擬方案實行狀況和結果。還可使用計算機進行通風系統圖的繪制,如平面圖、立體圖、動態圖等。當前已有相關軟件,應用效果良好。
通風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是安全理論、計算機、通訊技術、人的有機結合體,具備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加工分析、運用等功能。
信息管理系統可依據礦井工況,建立瓦斯數據庫、防塵數據庫、通風檢測數據庫等。礦井通風信息管理系統有助于提高礦井通風管理水平的提高。
礦井通風管理組織機構,分工明確,制度健全。傳統通風決策是由總工、通風副總師、通風科長商議進行決策。決策多由經驗進行判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風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將所有通風信息儲存在信息系統中,能夠隨時查看、調用、還可進行模擬分析,能夠為決策領導組提供參考依據,使得決策更加貼合實際生產。計算機通風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塊包含以下幾點:
(1)圖形顯示功能。主要包含礦井建設的通風系統圖(平面圖、立體圖、動態圖、示意圖等)、通風網格圖、安全路線圖(避災線路圖)。圖上注明用風地、風量、風向、通風設備和通風設施布置情況等。通風系統圖根據礦井通風計劃執行情況,實時更新,具有更新快、更新便捷等優勢。
(2)采用計算機建立通風設施、設備數據庫。包含煤礦井巷關鍵部位通風機使用運行情況,例如:通風量、通風壓力、有害氣體含量;各種通風設備、設施的布置位置和完好情況;重點通風設備運行參數情況(耗能、工作效率、送風質量等)、通風儀表維修情況、定期檢驗狀況等。
(3)運行數據記錄、相關通風制度、文件的數據庫建立[2]。包含煤礦通風管理規章制度、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等文件。采集與通風技術相關的、煤礦當前遇到或今后可能發生的技術性問題。還需要對采集數據進行分類整理,便于檢索和查詢。
(4)整理各種分析報告或報表。包含供風量測定、風量分配測定、風阻測定、關鍵通風設備性能測評、瓦斯量測評等數據采集時間和分析。
(5)通風組織機構、人員信息、礦井通風數據的存儲。包含各工種人員職務、綜合素質、礦井通風情況等。信息可以實現本礦或集團公司的信息資源共享,便于管理人員和決策人員隨時調用,為科學決斷做參考。
綜上所述,通風信息管理系統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相關部門和人員應科學的對待,對礦井通風情況實時記錄,及時完善信息。
[1]柳鵬飛.淺談礦井通風安全管理[J].科技風,2015(04):175.
[2]徐瑞龍.通風網絡理論[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