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3月22日,CCTV1播報了一條題為《互聯網+金融 加出融資高效率》的新聞,這也是繼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金融行業加入到“互聯網+”行動計劃后,新聞聯播首次頭條報道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包括眾籌、第三方支付、P2P信貸(以下簡稱P2P)等。其中P2P發展最為迅速,因為進入門檻較低、監管空白,所以這個模式從一開始就處于充分競爭的格局,為了保持各自的競爭優勢,P2P出現了演化,多種模式開始出現。
在美國,P2P一直未能成為主流,但在國內,P2P依靠著特殊的金融環境,衍生出了多種模式,大致可分為平臺模式、自建與自有模式、合作模式,在國內當前的金融環境下,這三種模式都有各自的難題與進化的方向。
平臺模式:生存是一個難題
平臺模式也就是P2P的第一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平臺不參與擔保,純粹進行信息匹配,幫助借貸雙方更好地進行資金匹配。
這種模式的本質就是直接融資,可以說是金融脫媒的一種形式。它改變了資金原先都通過銀行等中介媒體匯集再給與資金需求方的模式,應該是一種金融創新。
拍拍貸算是這類模式中典型的例子,但是現實中要達到純粹脫媒還需要很長時間。更關鍵的是,類似拍拍貸這種堅持做平臺模式的P2P,全國少之又少。在大量擔保P2P的圍剿下,這類模式的平臺生存難度日益加大,可能最終也會走向擔保模式。
雖然P2P的本質就是純信息撮合匹配平臺,但是就資產端而言,最沒有優勢的也是這樣模式的平臺,因為它需要借款人主動前去借款,而其他P2P公司基本上都是主動去尋找借款人,更能對資產進行主動掌控。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這類模式的生存不太樂觀,而且產業進程時間會很快,從投資角度來看,平臺模式機會相對渺小。
自建與自有模式:擔保模式的演化
為投資者的本金提供擔保是中國式P2P的主流模式,自建與自有模式其實是擔保模式P2P的演化。本金擔不擔保看似差異微小,卻是交易本質的改變。本金擔保的P2P模式實質上已經是間接融資概念了,運作模式讓它由平臺變成了一個擔保機構。
P2P機構負責尋找客戶、篩選客戶、提供擔保,然后匹配資金。這一系列的行為使得P2P在此層面上成為了所有的風險聚集地,成為了交易的信息中介、資金中介、風險中介,本質上已是金融機構的業務體現了,于是P2P就演化成了一個金融機構。
自建模式的代表可以說是宜信,它們去尋找資產,進行風險定價,然后再在網絡上銷售,或者說是“吸儲”。因為在“吸儲”端,所有的P2P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就是成本高低,所以風險定價能力成為該模式的重中之重,決定生存關鍵。
而自有模式,與自建模式的區別就在于資產的歸屬權屬于誰。自建是要去尋找資產的,而自有則是直接砍掉融資這塊,純粹把自己的資產往線上搬。最典型的就是一些新加入的大型公司、上市公司、商業銀行等。
這種模式的核心就是把本來需要通過銀行、擔保、小貸來進行融資匹配的資產,直接在線消化了。其優勢是獲得了更大的主動權,不要再看銀行的臉色行事了,另外,風險認定的成本也更低,可以說是基礎最好,最容易做大規模,也會有發展瓶頸,但它們繼而演化其他業態的趨勢也必然會加強。
“用自有資金購買債權然后拆分兜售的,考驗的已不僅是原始借款企業的還款能力,甚至延伸到了錯配者的資金匹配能力,這是在著重考慮了用戶體驗后,再邁向大而不倒的征途中考驗監管層底線的行為?!毙〈嬲勐摵蟿撌既蒜o馨蓓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解釋道:“像傳統機構線上化的平臺,既有項目又有分銷渠道,分銷靠線下,項目靠傳統機構。中間掐一手信息服務費會略微提高企業融資成本,但實力絕對不容小覷,唯一的風險在于自融?!?/p>
合作模式:突破監管
合作模式是傳統金融代銷業務的網絡化,可以稱為“非標理財產品的在線銷售平臺”,其模式特點是自身既沒有資產,也沒有尋找資產的團隊,所以它們就跟機構合作,代銷其他機構的資產,然后賺取代銷費用,既節省龐大的建設團隊的費用,又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機構降低了產品的風險。
從本質上來講,合作模式和擔保類的P2P一樣,也是屬于監管套利的行為,因為金額更小、期限更靈活的產品更容易銷售。而傳統金融機構由于受到嚴格的風險監管,無法進行類似的操作,所以才有這種銷售類P2P的生存空間,但是如果雙方監管一致的情況下,很難說這種模式會更有優勢。
從我國對理財產品的銷售管理辦法來看,合作模式的P2P,它們的優勢不在于互聯網,而在于突破了監管。
在傳統金融機構購買理財產品會相對繁瑣,而且門檻較高,一定金額之上才可以購買。但是,這個并非傳統金融機構自身的意愿,而是嚴格監管所致,同樣的行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和渠道就可以規避監管,并不是因為互聯網提供了更好地風險控制水平,而是互聯網的理財產品銷售暫時沒有被納入監管體系,屬于空白地帶,隨著監管的日益介入,發展空間將十分有限。
這種模式看上去很美好,但現實卻是門檻最低,且無自身核心競爭力。在資產端由于無法自身建設資產體系,只能以與人合作的方式進行。在流量優勢不明顯的情況下,合作模式的成本并不會低,而且這類企業會成為好的資產機構的博弈對象。
好的資產管理機構,并不需要通過P2P合作模式銷售。它們往往會走自有模式,自己有資產,自己建團隊。只要規模達到一定的體量,完全可以分攤成本。產品與其交給其他人代銷,還不如自己建設平臺,所以說如果不是先天優勢,把合作模式做好很難,合作模式門檻低,流量維持成本高,這個模式未來博弈難度最大,最容易產生混戰。
點評:合作模式從某種程度上可看做是一種銷售模式。P2P應該是“個人-個人”模式,而擔保模式是“個人-平臺-個人”,借款人和出資人相對隔離,不但信息隔離,風險也隔離。而銷售模式則是“個人-平臺-機構-個人”,信息和風險的認知隔離化程度更高。
小存折聯合創始人鈕馨蓓認為,雖然P2P模式出現了演化,但所有平臺都面臨著信息不對稱及過渡迎合投資者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兩方面:
1、資金池模式:建立平臺的多數人可能都不想做資金池,但為了積累客戶,讓投資者快速理解自己的理財服務。所以產品的優先級就提到了比金融監管優先級更高的層次。資金池一方面會讓投資者在維權時找不到主體,另一方面又會無端的增加企業自身不必要的經營風險。
2、信息不對稱:平臺對項目信息披露過少,投資人很難從項目描述中清晰了解資金去向及所投企業大抵情況。
目前,互聯網金融公司正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慢慢的每個平臺都會有自己的特色及業務方向。隨著征信體制的健全,優質平臺的特性會越來越明顯,給與投資人的投資收益也會趨于相同,在這樣的條件下,融資信息透明度高、業務線條清晰明朗的公司會留到最后。
未來互聯網金融也會更多的向采用直接撮合個人投資者與融資企業的模式,以幫助大型供應鏈企業和金融企業融資為主,同時也會選擇性地去幫助影視、藝術等快速發展的第三產業企業融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