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淡如
不知者的罪
◎ 吳淡如

有一位影劇界的朋友曾告訴我一個生活小插曲:
某次錄影結束后,她打電話叫了無線電計程車回家。下車時,計費表上顯示的是180元,她拿出200元給司機,司機當時默默地收了。以臺北市的計費標準,計費表顯示的費用再加15元才等于車費。她稍微等了一下,以為司機會找五元給她,但司機一點動靜也沒有。她想,算了,才五元嘛,就拉開車門下車了。合上車門的一剎那,她恍然想起自己叫的是無線電車,按規矩需要再加叫車費10元,所以,按理說她還欠司機五元。于是她又敲敲前車窗,趕緊把五元遞給司機。司機冷冷地搖下前車窗,說:“哼,虧你想到了。我還以為你一個名人也想貪我五塊錢小便宜!”
雖然誤會化解了,但朋友心里很不舒服,她說:“他為什么不直接告訴我呢?要是我當時忘記了,我可能就會莫名其妙地被誤解。”
有些時候,我們也像那個司機一樣,無聲地忍耐著某個人的行為。而事實上,沉默反而誤解了那個無辜的人,他根本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你。你的心里不舒服,他的名譽也受了損。
為什么你不說出口呢?
很多類似“五塊錢”的問題影響了我們的朋友情誼、愛情品質、人際關系,甚至家人的情感。
比如,女友會告訴男友,情人節她不要花沒關系,花很貴。男友信以為真,結果在情人節那一天,大家都收到禮物,只有她沒有,氣得她跟男友翻臉:“你根本不關心我!”男友誤會了,她說不要花,但沒說不要禮物啊。
婆婆嫌媳婦洗的碗不干凈,但又怕變成壞婆婆,便隱忍不說,自行把媳婦洗過的碗再洗一遍——媳婦當然老大不高興。婆婆又覺得媳婦的菜不順口,硬要自己弄,背地里又感到委屈,向兒子投訴,說變成了家中的老傭人。
忍不一定都是美德,除非你馬上能忘,但有幾人能做到?如果對方并不知道他哪里得罪你,你的忍耐只會造成他名譽受損而已。而且,一個人在強忍的時候,臉色通常很難好看。
(摘自《自立晚報》圖/連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