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魯新花/文 陳龍江/編譯
知道您中獎了
◎ [韓]魯新花/文 陳龍江/編譯

我們一直信任和依賴的父親患了老年癡呆癥,有時會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我中了彩票大獎,你媽媽把獎金藏了起來。”此時,我們心如刀絞。一天,二姐對待父親的方式突然變了。當父親再次說中了大獎時,二姐親昵地說:“爸爸,我知道您中了大獎,獎金我都給您存在銀行里啦。”父親長舒一口氣:“啊,是嗎?好!很好!”
二姐趁熱打鐵:“爸爸,您現在是世界首富,如果建一個特色酒店,您看叫什么名字好呢?”父親點點頭,說:“我看就叫三姐妹酒店吧。”家里的其他人聽了都投來不解的目光,不知他們在說什么。
二姐的這種方式帶來了驚人的變化。父親患病之后,經常對我們指手畫腳,有時甚至朝著半空發火,可自從二姐開始順著父親那不著邊際的思維與他對話之后,他經常會開心地大笑。發火型老年癡呆變成了大笑型老年癡呆。癡呆雖說不可完全治愈,但父親飲食正常,日常生活能夠自理,毫無障礙。后來我才知道,人患上癡呆之后,心理上會極度不安,如果家人再抑制并否定其異常舉動,只會帶來更大的心理不安,患者甚至會做出不可理解的行為。因此,這時病人所需要的只有關愛與肯定。
父親患了黃疸,因害怕不肯去醫院,二姐便說:“爸爸,您知道嗎?這家醫院是您開的,您應該去醫院視察一下運營情況。”父親聽后露出陽光般的笑容:“這樣啊,那走吧!”當醫生勸父親住院治療時,二姐說:“爸爸,這是您的醫院,您應該親自體驗一下,看看病人住院還有什么不妥之處。”父親聽了,老老實實地換上病號服,安心地住下了。
住院時間一長,父親鬧著要出院,并拒絕吃飯。此時,鄰床一位病號的監護人說:“老爺子,就是想回家,也要先吃飯啊!”父親道了聲謝謝,就大口吃了起來。當我們勸他吃飯時,他堅定地拒絕了。
不能每次吃飯都勞駕旁人來勸啊。于是,我戴上口罩遮住面部,化裝成護士,拿根圓珠筆插在父親的腋下,說:“量體溫。”我忍住不笑,連聲音都刻意改變了。我害怕被父親發覺,幸好,父親乖乖地說:“好!”
大姐也加入了這部情景劇,她對我說:“護士,我父親不好好吃飯。”我便嚴肅地說:“魯英茲先生,我來給您喂飯!啊——”父親說聲謝謝就張嘴吃了。我稱贊說:“魯英茲先生,您可以參加美男大賽了,您長得真英俊,您的女兒們真孝順。”父親幸福得連說謝謝。
我們為父親創作了很多情景對話:準備出任總統的采訪,活到200歲,游泳館建造計劃等,每次父親都開懷大笑。
此后,父親有了“微笑天使”的綽號,父親一笑,連旁邊的人心情也會好起來。有時我們不在身邊,他也會與別人哈哈大笑地交談,對于別人的好意,他總是不忘說聲謝謝。
如此可親可愛的父親最終還是離我們而去。如果沒有二姐的智慧,在我們心中,父親也許就不會變成微笑天使,而是一個愛發火的老年癡呆癥患者。也許我們家的故事對有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家庭有所啟迪:只要給予關愛和肯定,笑聲就會陪伴老人每一天。(摘自《環球時報》圖/樂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