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宏志
不能忘記書店
◎ 詹宏志
有著卷曲頭發的白人男性店員猛地抬起頭打量我,沉吟半晌,突然開口問道:“你每個月都有按時收到書訊嗎?”
這真是太神奇了。我上一次來到這家書店買書時就是由這位斯文白凈的年輕男店員為我結的賬,也是他問我有沒有興趣收到他們書店的每月書訊,我還一度擔心他們不肯寄海外呢。這也是為什么他現在劈頭就問我的緣故。問題是,那個“上一次”是六年前的事!
那時候挑的書太多了,我艱難地把兩大摞書滿滿堆在他面前。我拍拍身上的灰塵,對他說:“我可能還要挑一些。”
“慢慢來?!彼盗藗€口哨。
他埋頭記錄那些書單時,我又插話:“我需要幫忙,你們能幫我把這些書寄到臺灣嗎?”
仿佛是理所當然,也仿佛是專業訓練的機器人,他也不問臺灣在哪里,頭也不抬地說:“我們收實際的郵費再加五美元的手續費,我必須先拿到里面去稱一下重量?!?/p>
“費厄潑賴?!蔽矣昧送评硇≌f迷的標準用語。
沒有錯,我所在的地方正是紐約市西56街128號,它是推理小說讀者心目中的圣地之一——神秘書店 。
這家書店由知名的推理小說出版人奧圖·潘哲樂創辦,它是美國歷史最古老、聲譽最好的推理小說書店。
書店本身是一棟正面狹窄的磚造老房子,書店中央有一座通往二樓的黑色鐵鑄旋轉樓梯。推理小說迷當然知道這座樓梯指的正是美國推理小說開山女祖宗瑪麗·蘭哈特的經典名作,書名就是《旋轉樓梯》。
店員知識豐富,幾乎都是推理行家。在它每月發行的書訊里,每一位店員都有自己的推薦,都會寫一小段評論文字,讓你覺得自己仿佛和某位丹或莎莉也是老朋友似的。
上一次離開書店回到臺灣,我并沒有期待什么,但是店員信守諾言,每個月準時寄來幾十頁的書訊,精彩的內容常讓我沉迷其中。不過,如今我大多在網上買書。
闊別多年,我忍不住又挑了一些書。柜臺后面坐著六年前的那位白種男性店員,他的臉上好像沒什么時間走過的痕跡,六年前就像昨天一樣。
(摘自《綠光往事:人生路上難忘片段》復旦大學出版社)賭徒、流浪漢等貧苦階層之間,為上層社會所不齒,梵蒂岡也一度強烈抵制它。然而這種舞蹈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前衛的歐洲人愛上了這種叛逆的藝術,探戈開始風靡歐洲。又因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盲目跟風歐洲的任何流行時尚,于是阿根廷的上層社會也開始喜歡它了。探戈繞了一大圈,終于回到“出生地”,并且成為了時髦的東西。
阿根廷的朋友尼可拉斯曾告訴我:“探戈真實地表達了阿根廷人的靈魂。”尼可拉斯說阿根廷人聽國歌時也許會無動于衷,可是一聽到探戈的歌曲卻有可能留下眼淚。
“為什么?”我有點驚訝——中國人可不會聽著京劇流淚。
“因為歌聲里表達的不滿和悲傷使人在今天仍然感同身受?!蹦峥衫拐f,“你知道的,腐敗、失業、不公……”
我久久注視著舞池中的人們,他們仍不知疲倦地跳著,性感又冷酷,激烈卻無情,仿佛正經歷一場自愿投入其中的戰爭。
(摘自《最好金龜換酒》中信出版社 圖/文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