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緒東(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 ,北京 100088)
技 術 經 濟 與 管 理
我國PCT電子申請應急體系建設的思考
孫緒東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 ,北京 100088)
作為國際申請的受理局、國際檢索單位和國際初步審查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對我國居民提交的PCT①專利申請進行受理、檢索和初步審查。為此,專利局建設了“PCT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國際申請的審查工作應最大程度地利用信息化資源,不僅應能夠提高審查質量和效率,也要盡可能保護申請人和專利權人的利益。本文從我國PCT國際階段審查現狀入手,分析建設PCT電子申請應急體系的必要性,提出建設我國PCT電子申請應急體系的幾點想法。
PCT申請;電子申請;應急體系
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以下簡稱“國知局”)作為國際申請的受理局、國際檢索單位和國際初步審查單位承擔著我國的PCT申請在國際階段的接收、受理、檢索和初步審查等工作。近年來,我國的PCT業務量持續增長、PCT國際審查規則不斷發展變化、國知局與國際機構的合作日益頻繁。為此,國知局建設了“PCT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我國對PCT申請國際階段的審查管理工作進入全流程電子化時代。
“PCT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基于信息化手段,用電子數據取代了紙制的專利申請審批案卷,所有的申請文件、中間文件、通知書等在新系統中都以電子文件的形式在各審批環節中流轉,節約了大量紙件的打印、運輸以及存儲成本。
電子申請具備能夠7×24小時受理業務的優點,受到了申請人和代理機構的歡迎,PCT申請的電子申請率有了大幅提高。同時,申請日和文件提交日的重要性,對電子申請的整體運行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于其他業務系統,電子申請需要提供更高的持續運行能力,盡可能降低電子申請因其他因素而影響系統業務處理的風險。
1 PCT國際階段審查業務現狀
我國PCT國際階段審查業務主要包括PCT國際申請業務、國際合作機構業務(GCC②、MAC③)兩大類。
(1)PCT國際申請業務,主要包括PCT國際新申請受理、國際申請檢索、國際申請中間文件受理、國際申請中間文件審查、國際初步審查申請受理、國際初步審查、數據傳送。
(3)國際合作機構業務(GCC、 MAC),不屬于PCT業務體系框架范疇,業務內容主要包括非PCT框架國際委托檢索受理及國際委托檢索。
2 “PCT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現狀
2014年4月,“PCT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上線運行。
系統共包括七個業務模塊:電子申請與公共服務子系統、接收與采集子系統、流程管理子系統、案卷分配子系統、檢索與初審子系統、查詢統計子系統、管理子系統。
在技術實現上,“PCT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由兩個離線客戶端、一個公網電子申請系統和一個內網業務系統構成。兩個離線客戶端(PCT-SAFE④客戶端、SIPO客戶端⑤)和公網電子申請為申請人或代理機構提供三種電子申請途徑,實現申請文件的撰寫、文件提交以及接收國知局發出的通知書。內網業務系統則支持國知局的審查管理業務。
1 文件提交日在專利審批中的具有重要意義
專利申請的“先申請原則”(可簡單理解為:同樣的發明創造,其專利權授予在先申請的申請人)決定了申請文件提交時間的重要意義,同時專利審查過程中的法定期限也以中間文件提交日作為申請人是否及時答復審查意見的時間依據,逾期未答復可能導致視為撤回專利申請權。因此,對于專利申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申請日和中間文件提交日的確定,如果由于信息化系統的故障導致專利局無法及時接收申請人(含代理人)提交的文件,將導致申請人無法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申請文件或其他相關文件,或者使代理人無法在與客戶(申請人)約定的時間內完成專利申請工作,由此將造成申請人和代理機構雙方的損失,也影響國知局在社會公眾和和國際上的形象。
“PCT申請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提供給申請人(含代理機構)提交新申請的途徑有三種:PCT-SAFE客戶端、SIPO客戶端、在線申請,專利局需保證能夠實時且不間斷地接收PCTSAFE客戶端、SIPO客戶端提交的新申請,保證申請人或代理機構能夠7×24小時使用在線制定和提交PCT申請。如果“PCT申請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申請端信息接收功能運行不能正常運行,則無法滿足上述服務要求。
2 系統運維工作需要應急環境的支持
在 “PCT申請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采用了負載均衡、應用集群等技術手段來提升系統的持續運行能力,避免了單點故障,并采用了相應的數據備份等手段確保數據和系統的安全。但是當配合國際標準修改以及業務持續優化等原因,需要對系統進行大規模業務邏輯調整時,電子申請系統需要停止運行,需要有相應的應急手段替代正式系統接收專利申請文件,以保證文件的及時提交。
1 建設PCT電子申請應急系統
PCT電子申請應急系統應通過對“PCT申請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的改造和其他應急功能的建設,實現PCT電子申請系統各個業務環節的順利進行,真正達到電子申請系統持續不間斷服務,尤其是系統應能夠準確的記錄應急狀態下各文件的提交日和案件的申請日。
應急系統建設需完成以下幾部分工作:
(1)改造SIPO客戶端,實現對應急系統的支持。能夠識別當前的接收狀態(正常、應急),并針對應急系統的后續處理提供支持。
(2)改造服務端程序,當系統恢復后接收應急系統接受的文件,并按照正常規則完成文件的后續處理,并生成正式回執發送給用戶,對于存在問題不符合接收規則的文件提供處理失敗回執。
(3)開發應急服務端處理系統,當系統切換到應急服務后,能夠對SIPO客戶端和PCT-SAFE的文件接收,并提供應急回執。
(4)開發PCT-SAFE應急功能及改造服務端生產系統,實現PCT-SAFE對應急情況的響應。
(5)開發應急環境和生產環境的數據傳輸和同步應用、應急恢復后續處理應用、后續處理監控應用。
在技術方面,應急系統重點要解決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的復制技術。對于結構化數據,考慮當前生產環境復雜的數據庫配置環境,應采用基于數據庫專用數據復制工具的復制方案;在非結構化數據復制方面,鑒于當前NAS環境網關平臺統一,采用基于NAS網關的數據復制技術,能使數據復制環境較為簡單,具有容易實施容易維護的特點,應采用此技術方案。
2 制定應急預案并進行模擬演練
應急系統僅只是一個靜態的信息化系統,何時啟動、如何能保證其正常運行、何時從應急系統切換回生產系統、誰決定應急系統的啟用和生產系的恢復、哪些人參與應急處理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有一個系統化的應急預案來解決。
由于應急系統長期處于備用狀態,只在突發事件導致生產系統故障時啟用,通常是非常緊急甚至可能是混亂的情況下啟動應急預案,因此,在正常狀態下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模擬突發事件場景,進行應急預案的演練,保證真實的應急事件發生后,能及時、順利地響應突發事件。
圍繞信息化應急系統,制定應急響應預案,預案需包括以下內容。
(1)設立應急組織機構,為突發事件設立應急管理小組。
(2)明確職責,包括應急管理組各角色職責以及信息化部門各崗位在應急情況下的職責。
(3)定義故障等級和故障報告程序。
(4)明確應急系統使用規程,涉及啟動前的協調、啟動、運行、故障恢復的處理等等,明確各相關部門的具體協調安排。
應急預案中還需要明確要求對預案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模擬演練,演練前需明確演練目標、演練計劃、準備模擬場景、系統相關數據等,演練結束后進行總結報告。
注釋:
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專利合作條約)的簡寫,專利合作條約是專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條約,主要涉及專利申請的提交,檢索及審查以及其中包括的技術信息的傳播的合作性和合理性。PCT不對“國際專利授權”,授予專利的任務和責任仍然只能由尋求專利保護的各個國家的專利局或行使其職權的機構掌握。
GCC:Gulf Cooperation Council,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英文縮寫。GCC在本文中也指國家知識產權局代為海灣合作委員會專利局開展的審查業務。
MAC: Macao,澳門的英文縮寫。MAC在本文中也指國家知識產權局為澳門經濟局知識產權廳提供的專利申請的檢索和審查業務。
PCT-SAFE: Secure Applications Filed Electronically(安全的電子申請)的簡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開發的用來幫助編制電子形式的PCT國際專利申請及最終以電子方式提交這種申請的軟件。
SIPO客戶端:“PCT申請國際階段審查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離線應用,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建設,支持離線撰寫PCT申請文件,以電子方式提交申請文件和中間文件以及接收電子件通知書。
[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年修訂版)[Z].
[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年修訂版)[Z].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10)[Z]..
G30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