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芳
2013年以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我們看到了這一行業的發展價值。2015年將是互聯網金融業在經濟新常態下進行更多思考的年頭
“新常態”作為眼下頗為流行的經濟術語,首次出現在習近平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的表述之中。7月29日,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問計當前經濟形勢,又一次提到新常態。
互聯網金融(IT FIN)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十八大以來,習總規劃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在新常態的背景之下,在黨中央領導政策的指引之下,我們民營資本有機會進入長期以來無法進入的金融市場,意義重大。我們已經看到阿里巴巴等巨頭在金融領域進行的積極探索和取得的成績,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各種背景的企業加入金融領域,互聯網金融的前景非常美好。互聯網將促使金融更快回歸服務實業的本質,使得金融能夠成為中國經濟產業升級的助推劑。
零壹財經CEO柏亮認為,互聯網金融需要適應宏觀經濟“新常態”,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提高了金融運營效率,可能會促使宏觀調控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也將反饋到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行上。
2013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發展風生水起,不少業態都以成倍的速度成長,勢頭迅猛。特別是從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普惠金融戰略”,互聯網金融的普惠金融發展路線已經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迎來歷史機遇。
2015年,新常態下的互聯網金融正在“新動向”和“新問題”的交叉互動中前行。
創新是行業前行的動力,但沒有監管、沒有一個良好健康的生態環境作為“1”,再多的“0”也是無用的。目前我國對互聯網金融欺詐、侵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互聯網金融在進入現有金融體系還未覆蓋的領域解決小微企業、“三農”融資難之時,也要將其納入監管體系內,強調現有監管部門的協調合作,并盡快制定相關法律,依法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創新平臺、創新模式越來越多,在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金融成為了經濟發展新動力和新引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中國在國際競爭當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契機。那么,互聯網金融自身的新常態是什么呢?就是永遠在創新中迭代升級,沒有極限。如果固步自封或止步不前,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就沒法繼續玩下去。
2015年可能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出臺年。過去幾年監管層做了大量的調研,也起草了有關的監管文件。但是考慮到一個產業有一個生命周期,特別是風險點在哪些地方,還未充分暴露出來,需要觀察期。在以“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動力切換、制度轉軌”為特征的新常態下,金融業應當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培育金融需求并尋找發展動力。互聯網金融以互聯網為載體,將中國傳統熟人社會放入網絡,再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微循環,實現了普惠金融,實現網絡環境和諧,增加了網民福祉。經濟新常態與深化金融改革,將帶來新的經濟結構、新的發展方式、新的金融創新、新的商業模式,這將給互聯網金融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