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招霞
中國經濟正進入新常態日益成為一種共識,身處變革大潮中的企業,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隨著中國社會進入轉型的質變時代,經濟也進入新常態,企業面臨的發展環境有很大的變化,作為企業要順應時勢,不斷適應時代要求,能夠在應對外部環境變化過程中不斷地突破時代帶來的挑戰,不斷去探尋時代的大趨勢,能夠抓住歷史性的機遇,實現企業突破性的成長。
中國在改革開放后,以平均9.8%的經濟增長率一直持續到2011年,在經濟新常態下,增長率逐漸下調,2011年一季度以后每季度都在下滑,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既有結構化問題,也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預計,中國今年實現7%的增長速度是有可能的。
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發達國家在危機之后經濟會疲軟,我們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化的投資、政府財政赤字小、民間儲蓄大等一系列問題,這些使得政府可以通過財政經濟措施對經濟進行調節刺激,來帶動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以現代信息技術、高新技術武裝起來的物聯網企業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新趨勢。以現代科技、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物聯網,已經感知制造業、通信業和服務業甚至第一產業等完整的產業鏈,改變著企業的生產、儲存、營銷全過程,產生新的成長業態,發展出新的盈利模式,引領著企業的發展趨勢,并且帶來新的創造力和競爭力。因此,企業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將有更廣闊的前景。
其一,新常態下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互聯網時代,無論是服務型還是制造型企業,最核心的仍是提高質量效益。互聯網更多的是改變我們的商業模式,尤其是在交付服務和生產上的模式更加便捷,同時開拓出一些新的經濟領域和商業模式,因此對所有的企業來說,他們都面對著一個新的經濟環境,面對著一個適應新的機遇和挑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更多的是機遇。
其二,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創時代”,政府支持創新創業,民間熱情如江流奔涌。對于企業來講,最重要的是企業核心人物的決策,他們要勇于創新、愿意變革;其次是要注重企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如互聯網、開源軟件和開源硬件,以及3D打印等新技術的應用,降低創業的邊際成本,要將新的技術投入到未來的生產服務中去。
其三, 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積極利用自貿區建設對周邊區域影響和跨境電子商務的相關政策,讓更多的企業能夠融入進來,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自貿試驗區就像是一個奧林匹克賽場,與國際接軌就意味著不斷競爭,需要不斷創新。企業在不斷融入自貿試驗區的過程中,應該首先了解全球、全國乃至自貿區的規范,在這個新生事物中,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在經濟下行的經濟新常態下,企業雖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同時也擁有絕地重逢的機遇。像騰訊、聯想、海爾、格力、阿里巴巴等企業,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堅定信念和追求,主動適應環境的變化,進行自我變革與內在能力提升,就一定能抓住轉型升級中新的機會,從而活得更好、更強大。
在經濟下行的經濟新常態下,企業雖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同時也擁有絕地重逢的機遇。像騰訊、聯想、海爾、格力、阿里巴巴等企業,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堅定信念和追求,主動適應環境的變化,進行自我變革與內在能力提升,就一定能抓住轉型升級中新的機會,從而活得更好、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