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電改2.0時代業已來臨,誰會在新電改中獲得發展機會?實施新電改后企業生存環境與企業效益能否變得更好?改革后電價如何變化?都是業內人士和公眾最關心的問題
近期,中央發布了電改9號文——《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拉開了第二次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序幕。此次“電改2.0”距離“電改1.0”已有13年之久,可見我國電改道路的漫長與艱難。
但不論如何,電改2.0時代業已來臨,誰會在新電改中獲得發展機會?實施新電改后企業生存環境與企業效益能否變得更好?改革后電價如何變化?都是業內人士和公眾最關心的問題。
更開放?
此次改革方案明確了“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的總體思路。
“三放開”是指在進一步完善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開的基礎上,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
所謂管住中間,是指對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輸配電網環節加強政府監管、實行政府定價。而放開兩頭則是指在發電側和售電側實行市場開放準入,引入競爭,放開用戶選擇權,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
雖然原先熱議的“四放開”在這份文件里變成了“三放開”:“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被糅合成了一句話,“新增配售電市場放開”。但很明顯,相比2002年的改革1.0,2.0對電力市場更加開放。
1.0時期,電網壟斷了中國電力工業除發電外的所有環節,輸電、配電和售電渠道單一。電網獨享覆蓋全中國、具有完全自然壟斷性質的高壓輸電、中低壓配電網絡資源。它作為單一購電方向發電廠買電,又作為單一賣電方向用戶售電。
而電改2.0的售電側放開有望成為本輪改革的最大紅利。這將改變目前電網公司統購統銷的壟斷局面,使得發電方和購電方能夠直接溝通。電力用戶,尤其是大規模用電的企業,擁有對發電公司的選擇權;而電力生產企業可以選擇向不同的用戶賣電。電力買賣雙方自行決定電量、電價。
改革方案還明確了“一獨立”和三個“強化”。“一獨立”是指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規范運行。三個“強化”,即進一步強化政府監管,進一步強化電力統籌規劃,進一步強化電力安全高效運行和可靠供應。
更多元?
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以公有制為主體、能源資源與能源需求逆向分布。此前的電力能源也被國家牢牢掌控住,主體單一,造成市場交易機制缺失,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電改2.0大刀闊斧地對各類主體進行了調整,規范市場主體準入標準。按照接入電壓等級、能耗水平、排放水平、產業政策以及區域差別化政策等,確定可參與直接交易的發電企業、售電主體和用戶準入標準,使主體更加多元化。
首先,全面放開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市場,各類新能源發電方式更多元。放開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建設,支持企業、機構、社區和家庭根據各自條件,因地制宜投資建設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發電以及燃氣“熱電冷”聯產等各類分布式電源,準許接入各電壓等級的配電網絡和終端用電系統。鼓勵專業化能源服務公司與用戶合作,或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設分布式電源。
同時,多途徑培育市場主體,多種所有制售電方式更多元。允許符合條件的高新產業園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售電主體直接購電;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售電主體,允許其從發電企業購買電量向用戶銷售;允許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或微網系統參與電力交易;鼓勵供水、供氣、供熱等公共服務行業和節能服務公司從事售電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發電企業投資和組建售電主體進入售電市場從事售電業務。
其中的最大亮點在于,電網的售電側要構建多元化的售電主體,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政府有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由此建立市場主體準入和推出機制,多途徑培育市場主體,賦予市場主體相應的權利,引導市場主體開展多方直接交易,并建立長期穩定的交易機制。但社會資本能否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開發這塊售電市場,是業內人士的一大憂慮。
誰是贏家?
根據新電改方案,持有“售電牌照”的企業可以參與售電,發電企業無疑將率先成為受益群體之一。
對于發電企業而言,降低成本就意味著增加了受益。以前可發可不發的電,有了直購渠道后可以賣給用電企業;以前收不回成本的發電,有了直購渠道后也可以賣給用電企業。
根據中電聯數據,目前國內諸多發電機組的發電利用率僅50%左右。相信在新電改的刺激下,發電企業會盡量去減少成本,減少折舊,通過成本管控增加市場競爭力,有力化解當前中國發電企業產能利用率不高的尷尬。
對于發電企業而言,增加機會也意味著增加了收益的可能性。根據電改方案的規定,國家將有序縮減發用電計劃。根據市場發育程度,直接交易的電量和容量不再納入發用電計劃,由發電方與參與市場交易的用戶或售電主體通過協商等方式自主確定。
放開發電企業和用戶的直接交易將給發電企業帶來不小的機遇。他們可以通過快速切入售電市場,大量搶占大中型工業客戶,在售電業務領域搶占先機。
緊隨其后的二號受益方可能是高耗電量的企業用戶。由于售電側實行市場開放準入,引入了競爭,電的價格自然由市場決定。對于高耗電量的企業用戶而言,便是擁有了自主選擇權,增強了市場議價能力,有利于降低其自身的用電成本。但電力行業是一個技術壁壘很強的行業,門檻很高,企業是否是最終的受益方,前景還有待觀望。
而居民電價仍由政府定價,實行的是階梯電價。
除此之外,新電改的一大重頭戲就是保障清潔能源多發、滿發,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分布式能源系統發電在電力供應中的比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還同時發布了《關于改善電力運行調節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的指導意見》,這被業內視為是新電改的首個配套方案??梢?,棄風、棄光、棄水等清潔能源發展的老大難問題,有望在新一輪電改中得到有效解決。水電等新能源發電方式盈利有望提升,雖然這也意味著傳統火電盈利境況的惡化。
總體來說,新電改對公眾也是有益的。電力壟斷在部分環節被打破,電力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電源的發展得到了支持,最終將會轉化為公共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