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在《學界的三魂》中曾說:“中國人的官癮實在深,漢重孝廉而有埋兒刻木,宋重理學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則??偠灾耗庆`魂就在做官,——行官勢,擺官腔,打官話。”這就是封建社會對功名的期盼及官本位觀念。
人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無論哪個時代,想當官的隊伍都是浩浩蕩蕩。武則天時刑法殘酷,官員被殺不可勝數。但仍有許多人想方設法要去謀官。這些人為何奮不顧身自投羅網,赴湯蹈火?有位大臣勸武則天:“你這樣殺人,誰還敢當官?”武則天聽后不急不惱,只讓那大臣晚上再來一次。那大臣嚇得不知所措。晚上,武則天讓人在殿臺點一堆大火,黑暗中的飛蛾見了火便紛紛撲來,結果飛來多少就燒死多少,可還是源源不斷有飛蛾撲來。武則天笑著對大臣說: “這叫飛蛾撲火,本性難移??!”大臣立刻明白了。只要有高官厚祿,想當官的人就會源源不斷,哪里會殺得盡呢?
人類對權力的欲望與本性,古今中外,如出一轍?!盎⒍静皇匙印笔莿游锒加械那楦?,然而歷史上卻有人拿兒女生命換官位。中國烹調行業的祖師爺易牙,不僅有極高的烹調技藝,而且有極大的官癮,為了討好齊桓公隨口一句“惟烹嬰兒之未嘗”,竟殺死了3歲的兒子,并親自以其肉制做了一盤蒸肉獻給齊桓公,易牙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得到信任,爬上權力金字塔。赫魯曉夫被迫下臺后,他小孫子的校長出于好奇心而問: “你爺爺現在干什么?”誠實的小孩答道:“爺爺每天都在哭!”
為什么那么多人冒著殺頭的危險要去做官呢?“升官發財”這個詞,“官”與“財”是同義語,而封建社會,“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也就成為約定俗成的官的標準定價。至于“清”之外的收入,也只有做官者本人才清楚。對于官個體來說,其位品,就是財富的聚合器,在其位,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斂取財富,一旦去職,也就斷了財路。丁仰寧任人口只有22萬的閩北貧困縣縣委書記,上任不到三年,“進賬”上百萬元,并坦率“為官心得”:“升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當官不收錢,退了沒本錢?!必澙繁拘?,可見一斑。
“千里為官只為財”這句俗話,流傳于兩千多年的平民百姓之口,也著之于兩千年來許多官吏之心,行于他們的操作之中。其中影響最為突出的就是傳統于今的“禮文化”。時至今日,層層送、級級收,漸成自然,數額和價值也不斷攀升,逐級遞增,并出現了不少領導干部以自己的個人喜好為由收受賄賂,即所謂“雅賄”,從真金白銀演變為名家字畫、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等。海南省某市原市委書記戚火貴任職期間,僅收拜年禮金一項就達1000多萬元。
漢朝開國,曾制定了較嚴格的制裁貪污的法規,以后歷代,都曾沿襲。顧炎武寫道:“漢時贓罪被劾,或死獄中,或道自殺。唐時贓吏,多于廟堂決殺,其特宥都乃長流嶺南。……宋初郡縣吏,承五季之習,贖貨厲民,故尤嚴貪墨之罪?!对贰分猎拍觌分泄倮?,贓罪輕者決杖,重者處死。”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由于出身貧寒,實有感受民眾受貪官污吏欺侮,貪贓枉法所造成嚴重的民眾苦難,規定貪贓到60兩銀以上者,就“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懸于衙門大堂以警示下屆官吏,各衙門中的土地廟就是剝皮實草的場地,因此也稱“皮場廟”。但貪污腐敗的根源是官僚制度,制度不改,腐敗頻仍。以后各朝,承襲其俗,貪污腐敗,成一大傳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