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常



內羅畢擁有“東非小巴黎”的美譽,東非第一大城市,是個生動、有趣的世界性都市,城市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又有“陽光下的綠城”之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人類住區規劃署均設在此。市中心肯雅塔國際會議中心是內羅畢標志性建筑(百先令紙幣背面圖案)。國家博物館、《走出非洲》作者卡倫故居、自由廣場、長頸鹿公園等是市內著名的游覽地。在這里你會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享受現代文明都會的非洲生活,如非洲其他地區沒有的好書店、餐廳、商業區、五分鐘內可以兌換到支票的銀行以及郵局等便利設施,在這里應有盡有。
內羅畢的前世與今生
作為一座不足百年歷史的發展中的現代城市,內羅畢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各族文化在這里融合。各國各族人們受強烈的商業、旅游本能驅使聚集到這里。現在的內羅畢吸引了世界各國人前來經商辦企業,有索馬里人、阿拉伯人、中國人和許多歐洲人、北美人。內羅畢氣候好,沒有嚴寒也沒有酷暑,生活非常舒適,吉庫尤人,供應著城市生活的必需品。現在內羅畢已由小村鎮發展到擁有300萬人口的大都市,主力軍還是當地的吉庫尤人。聯合國人居署與環境署的總部皆設在內羅畢。內羅畢是聯合國一些常設機構在非洲的總部。聯合國內羅畢辦事處由聯合國環境署和人居署的總部以及其他聯合國機構駐肯辦事處組成。它是聯合國唯一設在第三世界國家的辦事處級別的機構,與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維也納辦事處等紐約總部以外的大型駐地機構平行。聯合國內羅畢辦事處的國際公務員總數約為800人,另有當地職員1200人。
內羅畢陽光下的綠城
如果說與其他城市有什么不一樣的話,內羅畢隨處可見的綠樹、花園比它的摩天大廈更引人注目。可當鐵路才修到這里時幾乎沒有樹,這種巨大變化要歸功于當時的行政官,將滿地的灰塵道路變成林蔭大道,種植許多不屬于本地的樹種。本地樹種被保存在市中心北部利穆魯路和森林之間的城市公園里。位于國會大廈大道附近的內羅畢植物園,是保留在喧囂城市中心的森林。東西向蒙巴薩路左側大片綠化帶,遼闊的休閑場所“自由廣場”,與路右側商業區“水泥叢林”形成鮮明的對比。內羅畢標志性建筑“肯雅塔國際會議中心”以肯尼亞第一任總統的名字命名,塔式建筑很顯眼,非常壯觀,塔前廣場有肯雅塔雕塑坐像。
早期各個國家民族的人帶來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大型伊斯蘭教堂林立,肯尼亞人信教人較多,天主教、伊斯蘭教等每周必過禮拜日,等級不同有不同檔次教區教堂,分為高、中、低檔。全家出動都穿戴好節日盛裝按各自等級去過禮拜,下午有很多家庭在附近的小公園聚會做游戲盡情玩一下午,享受生活的美好。
淳樸友好的非洲“拉菲客”
我兩次赴非洲肯尼亞內羅畢旅游長達數月,雖然聽不懂他們英語加斯瓦西里語,但總能感覺到他們的友好與善良。我走在路上碰到陌生人總要停下禮貌打招呼或做個友好的手勢。有次在路邊拍鳥時遇到倆便衣警察,用手勢對我講:我們是保護你們安全的,讓我感覺很溫馨。我參加小旅游團去馬賽看野生動物大遷徙,當車開到平坦高速公路上,司機豎起大拇指說:“柴那。”意思是中國人給修建的。當車開到東非大裂谷觀景臺,我們停車觀看東非大裂谷的壯美美景時,幾個當地人過來,用中國話講“清涼油”,我拿出幾個分發給他們,他們很滿意地敬個禮離去。每到天氣好時我孩子上班開車把我放到“自由公園”休閑廣場,中午再接我回住處,我便一上午在休閑廣場拍城市風光,很多家庭,學生、小朋友都喜歡我為他們拍照,做出他們喜歡的姿勢,非常友好。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不斷提高。世界認識中國,中國也要認識世界!
內羅畢市區國家公園和民族園
內羅畢市區東南部的國家公園,里面全是自由放養的野生動物。內羅畢公園也是世界上唯一位于國家首都真正的野生動物園。它是開放的,動物來去自由。公園占地113平方公里,東、西、北三面用電網與城市隔離,南部為開放邊界,是動物隨季節遷徙的通道。 早些時候,這里動物泛濫,內羅畢主要通道一鐵道路現叫莫伊大道夜間守衛員都配有上鎖的崗亭。這個國家公園位于阿西平原西側邊緣,阿西平原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出售并居住了,但西南部一塊保留下來作為內羅畢人共有地。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共有地成武器靶場,野生動物受猛烈射擊。到1945年作為第一個被確立的國家公園,水牛犀牛被重新引進,使阿西平原上擁有的所有動物得以重現,今天在市區不遠的地方可見有吃草的犀牛、飛跑的獵豹、獅子獵殺羚羊的場景。
在馬加迪路對面挨著內羅畢國家公園的入口處的是民族文化村。室外有廣場、酒店、旅游商品市場和各民族部落微縮景觀。你能購票看民族舞蹈文化演出,導游帶你到民族部落微縮村寨用英文為你講解各族村寨設施、民俗民風,各族生產生活特點(全是英語)講解。看完講解下午14:30進地下大廳看非洲各民族原汁原味民族舞蹈近3個小時,非常精彩。門票為600肯尼亞先令(先當于人民幣50元左右)拍照不收費,錄像要交300先令。
在內羅畢,飲食的選擇相當豐富。行事以穩妥為第一原則的可以吃到口味正宗的西餐,喜歡獵奇的可以品嘗非洲美食,甚至也有店堂裝飾相當講究的中國餐館可以一解旅途思鄉之苦。肯尼亞自然物產豐富,大裂谷中肥沃的火山土壤出產眾多的新鮮蔬菜,而沿海地區則有豐富的熱帶水果以及新鮮的海鮮。歷史上肯尼亞曾長期作為歐洲國家的殖民地,因此西式餐點相當普遍而且正宗。大量的亞洲裔居民又為這里帶來了為數眾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其他次大陸風味的飯店。沿海地區還是著名的斯瓦希里烹飪的發源地,這是一種中東及非洲烹飪的結合,又含有沿海地區的風味。肯尼亞各地的氣候都適宜露天用餐。您可以以豐盛的叢林早餐開始一天的歷險,最后在肯尼亞迷人的日落景色中飲酒小酌驅除旅行的疲乏。
豐富的人類文化遺產
到肯尼亞可以讓您親身經歷這一豐富的人類文化遺產。住宿在那些由當地社團管理或與之關系緊密的旅舍或露營地,游客能夠對這些文化以及這些傳統是如何在現代社會得以繼續保存的情況,有更多地了解。可別忘了當代文化——雖然肯尼亞保持著世界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肯尼亞依然有純粹的,自豪的肯尼亞文化。這是一個吸收傳統習俗文化營養,融合現代生活的國度。在肯尼亞,你會發現一些非洲大陸最刺激,充滿活力的現代藝術、音樂、戲劇和舞蹈,與傳統藝術和文化同時自豪地向人展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