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晟



古往今來,民間藝術自始至終都反映著勞動人民獨特的生活情趣,包含著豐富深刻的社會歷史信息,凝結著民眾的審美理想。它們中的那些杰作,成為了令人肅然起敬的藝術品,而那些世代相傳的制作技藝,因其獨特的魅力與超群的藝術價值而被傳承和保留下來,成為華夏一絕。蘇州作為我國“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更是名家淵藪,百花齊放。筆者近日便走訪了蘇州工藝名師中的代表,借花開之一隅,帶讀者領略民間手工藝的大觀大雅。
晶瑩髹漆罩千層
筆者來到了蘇州市中心,見到了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漆器制作技藝的傳承人林怡。林怡從小在黃瑛琪老師的門下學習款彩,一心專研漆器,從事漆藝工作已有三十余年。林怡告訴筆者,她2000年創建“葆怡堂文化藝術傳播工作室”后,一直潛心研究《髹飾錄》,其作品也因為傳統與創新并舉而多次獲獎。她的漆雕作品《蘇州金閶圖》,被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永久保存。“鈿螺巧點江萬里,晶瑩髹漆罩千層。” 這些刀刀用心,出塵絕艷的蘇工漆器,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昔日姑蘇城的繁華璀璨。
老古董 新時尚
沐浴著柳絮一樣的春雨,筆者尋到了一座曲徑深幽處的老宅子。這是民國時期的一個上流社會的私宅,現在它屬于“衣錦媚行珠寶藝術”品牌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馬荊棘和她的團隊。她們將蘇州的傳統文化融于時尚,形成另一道亮麗的風景。馬荊棘跟筆者介紹,她們都是精選歷經歲月洗禮的明清玉石翡翠重新設計加工,大膽地吸取西洋設計工藝的可取之處,配以精巧的18K金,因材施藝。在最大程度保留古典氣韻的同時,賦予作品全新的藝術生命。“老古董,新時尚”,在人們驚異于古人妙思巧計與錦衣媚行別致設計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在復古變得泛濫的今天,一味仿古是沒有生命力的,馬荊棘團隊能夠脫穎而出,似乎是一種必然。
嘉祥至瑞
來到“蘇工玉雕”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蘇州最富盛名的工藝名品街——十全街。這里筆者遇到了出生于江蘇徐州的張小洋,張小洋拿出了他的一個作品“至瑞”,介紹說:“這個作品是2014年‘子岡杯上唯一一件得獎的綠松作品。”仔細端詳這件作品,沉靜而沁人心脾的藍綠色泛著蠟一般的光澤,雕工的確細致入微,線條流暢,瑞獸形態栩栩如生而且手感潤滑,古樸穩重。張小洋接著說:“兩只瑞獸在一起,亦可取其諧音——‘壽上壽,也有招財辟邪保平安之意,謂之‘至瑞”。 張小洋說每一塊玉石都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禮物,每一塊玉石的形成都是一種藝術,在她面前我們就是無知的孩提。一塊玉石首先要了解她,讀懂她,然后因材而異的設計、雕琢,這些都是一個“問”的過程,這也是他工作室之所以取名“問石”的緣起。
玄絲潤墨
在蘇州最著名的觀前街,喧鬧的步行街區有一處“世外桃源”,隱匿在沿河石板小弄邊的一處院落中,周瑩華的發繡工作室便坐落于此。周瑩華出生刺繡世家,父親高伯瑜是蘇州刺繡研究所創辦人之一,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后開始了自己的發繡藝術生涯,其發繡作品強調詩、書、畫、印統一。用針依據書畫筆法,要求提按頓挫之筆。意與濃淡枯濕之墨韻皆能得以完美呈現。利用發絲和針法所形成的質感、色調、肌理,形成一種筆墨丹青所不能到的藝術表現。充分顯示了發繡藝術獨具的精雅柔麗的美學品格。在觀摩一幅幅陳設精致的作品,很難想象這都是是用發線秀成的,那些分明的線條,蕩起的衣履,或曲直剛硬,或回旋飄逸,令人深為嘆服。
醉夢憶江南
蘇州獅子林附近筆者終于找到了葉清,葉清是蘇州玉雕名家代表之一,他主攻花鳥件。葉清說,他在設計作品時,喜歡依據玉石的原形,盡可能利用自然皮色,輔以巧雕技藝。這樣既保留玉石原有的自然屬性,又豐富了作品層次感,能夠表達他的思想附上他的魂。筆者欣賞到他的作品其曲線或柔美繁復,或剛直疏朗。風格飄逸灑脫,敘事委婉,真的是體現出了玉石獨特的美感和設計題材的美好象征。葉清的作品,讓人感受到“夢中記憶,沉醉江南”的藝術美感,營造了一種落樵歸漁般的遐想空間。正是從小融入他生活和秉性的江南雅韻,給了他無限的藝術支撐。
奏刀刻出尊者顏
筆者到了舉國聞名的核雕村——舟山,這次見到的是位80后的老師叫周寅,周寅的伯父是核雕圈大名鼎鼎的周雪官、伯母是須培金。自小周寅就很喜歡雕刻,他16歲開始學習雕刻技法,19歲正式拜伯父為師。之后又學習伯母的浮雕立雕鏤空雕技法三載有余,后專攻十八羅漢像,是周雪官唯一親傳的嫡傳弟子,深得其伯父羅漢圓潤、飽滿、厚韻等須派寫實特點的真傳,正所謂“奏刀刻出尊者顏, 儼然肖貌清而雄”。周寅很謙虛,覺得做核雕的老師們都是他學習的對象,但是據筆者了解,核雕圈內早有:“求得周寅羅漢串,橄欖核雕不白玩”的說法。奏刀刻出尊者顏,儼然肖貌清而雄。
幅中佳人自躍然
筆者到了蘇州著名的鎮湖,鎮湖的出名是因為刺繡。因為這里有好幾萬的繡娘。筆者來到刺繡工藝名家朱利群家中,朱利群熱情地給我們介紹他最引以為傲的人像作品。根據了解,我們知道,朱利群十三歲學藝,師從名家,遍訪名師,博采眾長造就了一手卓越絕倫的人像,擅長仿真細亂針效果粗亂針、細平繡等針法技藝,長期從事高品位真人繡像創作。朱利群說她創作了很多以名畫、名人為題材的刺繡人像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幅獲金獎的作品《蒙娜麗莎》,無與倫比的仿真繡藝讓筆者贊嘆道:繡線挑來似寫生,幅中佳人自躍然。
休教風過亂文思
在蘇州創意產業園69閣這個后現代風格強烈的園區里,我們找到了胡錦彪,他創作的是蘇州極具盛名的傳統文化工藝——竹刻。胡錦彪工作室風格雅逸,話語間意趣斐然。我們了解到,胡錦彪1986年進入蘇州紅木雕刻廠,師從老藝人高云福,現在胡錦彪專攻淺刻、薄意雕及淺浮雕。胡錦彪給我們介紹了他的代表作“紅木淺刻博古小品鎮紙”和“紅木薄意雕松下高士圖鎮紙”,這兩件作品各有特點。前者呈現的青銅器銘文、瓦當、玉璧均是中國歷史長河中傳統藝術文化精髓;后者中的人物清新飄灑,空靈遐意,突顯了國畫的意境,讓人把玩良久,愛不釋手。
窮其工巧精益求精
“在蘇州太湖邊上有一個沖山村,這個村子被稱為‘木雕之村,那就是我出生的地方。”顧國康見到筆者的時候自豪地說起。根據和顧國康的交談,得知顧老師16歲起從事佛像雕刻,所雕的各類佛像、神像獲得業內一致好評。自2008年,在反復推敲橄欖核后,把自身所擅長的佛像雕刻工藝技巧融合其中,開拓了獨家全新風格。其橄欖核雕刻作品廣受藏家認可和珍藏。隨后,筆者看了顧國康的代表作武將、四大金剛、觀音、關公等,真的是少有的精品。讓人賞心悅目,大飽眼福。
春暉花閣無窮意
見到錢菊鳳的時候天色已晚,錢菊鳳帶著我們參觀了她的作品,隨行老師對她的作品贊許尤佳。認為其作品將中西方繪畫藝術、攝影藝術與刺繡技藝融會貫通,形成清新秀雅、自然和諧、獨具一格的刺繡藝術風格。也聽聞許多畫家和攝影師都把自己的作品拿來錢菊鳳的工作室,要求用刺繡還原,錢菊鳳從不讓人失望。她用活潑的針法,豐富的線色,先后創作了眾多佳作。春暉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放眼從窗外望去,尋常的街景也平添了幾分春意。
后記:蘇州的十日走訪,筆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蘇作的魅力和藝術家回歸生活,扎根基層的創作狀態。確實,這樣才能涌現更多的好作品,也更能夠將蘇州的藝術傳向國人影響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