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
旅游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游客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可以說,文化是旅游業之魂,只有充分重視旅游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樹立以人為本,保護與開發協調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尊重和遵循自然界、旅游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帶來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提出和內涵
1995年4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游組織在西班牙召開“可持續旅游發展世界會議”,7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位與會代表一致通過了《可持續旅游發展憲章》及其附件《可持續發展計劃》。該憲章明確提出了旅游發展必須考慮生態環境的承受力,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道德規范。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就是在滿足當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各種需要的同時,保持和增進未來的發展機會,使旅游與自然、社會、文化和環境成為一個整體,以協調和平衡彼此之間的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和社會發展目標的統一。其實質是:滿足需要、環境限制、平等。
旅游業發展中的現狀和問題
旅游資源的粗放開發和盲目利用,使生態資源受到影響
一些地方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時,開發者急功近利,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及全面的科學論證、評估與規劃,便匆忙地、盲目地進行探索式、粗放式的開發。開發者只顧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重開發、輕保護,無序開發。在開發過程中,由于保護不當或者規劃失誤造成的不合理開發,不僅導致自然和人文景觀極不協調,破壞了景區景觀的整體性、統一性,而且造成許多不可再生的旅游生態資源的損害與浪費。如諸多古村落的消失令人痛心疾首。
旅游業發展速度較快,旅游景點景區配套設施相對滯后
完備的旅游基礎設施是旅游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因為旅游景觀的吸引力不僅來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學價值,也來自于其可進入性。由于近幾年旅游業發展速度較快,導致部分地區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規劃不合理,旅游服務配套設施等硬件不完備甚至很落后。景點景區配套設施的滯后導致旅游服務功能的不完善,使游客在景點景區內滯留的時間較短,直接影響了旅游業的整體效益。
旅游產品資源單一,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旅游市場的需求
目前制約旅游業自身發展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旅游產品資源單一,品質粗糙,大部分是原生態、次生態產品,而很多旅游者需要的是升華態產品,就是來源于生活、民俗,又要高于生活、突出民俗品位提升的好產品。旅游產品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產業鏈,旅游產品轉化率或經濟轉化率低,開發的層次、深度和質量水平較低,產生的經濟作用不充分,還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旅游市場的需求。
旅游管理專業和服務人才不足,旅游業產業化程度不高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 游客對旅游服務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在我國,旅游業是一項新興產業,起步較晚,涉及面又相當廣泛,發展旅游業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研究、規劃、策劃、管理人才,需要大量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服務人員??傮w上看,旅游人才不足,旅游研究遠遠不夠,旅游產業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欠缺,服務人員素質偏低。具體到某些旅游企業來講,中高級管理人員觀念相對滯后,文化層次不高,專業水平不夠,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不到位,無法適應新時期市場化競爭的需求,加之一部分旅游從業人員服務意識淡薄,導致旅游企業旅游服務質量較差,無法滿足旅游業的發展需要。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合理開發和利用旅游資源,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
相關部門應根據旅游業發展的實際,依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充分借鑒國內外旅游業發展的成功經驗,運用當代科學技術,認真研究,合理規劃,在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及社會文化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把合理開發利用旅游資源和保護旅游環境相結合,把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努力謀取旅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
增加旅游建設投資,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商旅關聯度
為實現旅游業持續發展的目標,旅游設施建設要與旅游資源開發相協調匹配,并適度超前,使旅游景區的文化、娛樂、住宿、購物環境和信息網絡等設施盡快達到標準。這不僅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條件,也是旅游業自身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抓好旅游產品的開發、生產、包裝和銷售,提高商旅關聯度,延長產業鏈條,努力提高吃、住、行、游、購、娛的能力和水平。
實施精品開發戰略,加大旅游營銷力度,加速旅游產業化進程
旅游業要堅持“政府主導,民間主體,行業自律,市場多元,政策扶植,科技支撐,精品開發,整體營銷,依法規范”的方針,按照“培育大市場、發展大旅游、形成大產業”的總體要求,強化用世界的眼光、產業的眼光、文化的眼光來謀劃和發展旅游的理念,立足新起點、確立新思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產業。
建立健全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法規,加強旅游規劃管理
圍繞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從業者應從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制定和完善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加強旅游法制建設和法律政策研究,努力運用旅游規劃、法規和法律政策來調控和管理各種旅游經濟活動,使整個旅游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把旅游經濟發展納入法制軌道,使旅游業在法制化、規范化軌道上健康發展。
強化旅游服務意識,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旅游業面對的是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而競爭的核心是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因此要樹立旅游服務是旅游業生命線的觀點,提高旅游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實施好“以人為本”的發展戰略,加快旅游人才隊伍培養。要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和長短期培訓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加強旅游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工作,形成高、中、低結構合理的旅游人才隊伍,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提升旅游產業文化品位和旅游服務質量,為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完善旅游業發展機制,優化旅游服務環境,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根據旅游發展的實際和國內外旅游市場的特點,從業者應不斷完善旅游經營和管理體制,理順各種關系,建立適應旅游發展需求,推動旅游生產力發展的經營和管理體制,優化旅游服務環境,實現旅游市場高質、高效和公平、公開的競爭,加大旅游行業監管力度,改革原始傳統監管辦法,突出旅游管理的效益。通過管理體制創新,優化旅游服務環境,實現旅游業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涉及的方面很多,且在發展過程中還會不斷有新的問題涌現,因此需要不斷地總結、思考、探索、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作者單位:滿洲里國旅實業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