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曼玲 劉越 張歡
摘 要 本設計 以TI公司的超低功耗MCU MSP430處理器為核心,設計并制作一個磁耦合諧振式小型無線電能傳輸裝置。把輸入的15V直流經過DC—AC轉換,為發射線圈提供交流電,接收線圈通過磁耦合的方式將交變磁場變換為交變電流,經整流、濾波后為接收端負載提供電能。
【關鍵詞】無線電能傳輸;MSP430;射頻功率放大MSP430 磁耦合 無線電能傳輸
隨著科技迅猛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傳統供電方式存在輸電線容易老化、漏電及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出現過熱燒壞或爆炸等,這給人們未來的生活帶來了隱藏的安全問題。而在一些特殊場合,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具有安全、可靠和便捷的優點,有傳統電纜不及的優勢。無線電能傳輸技術也逐漸在交通運輸、便攜式電子產品、醫療器械、航空航天、水下探測等領域嶄露頭角。因此,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是未來研究熱點之一。
本文介紹的小型無線電能傳輸系統是基于MSP430單片機作為主控器,通過高頻逆變電路,磁耦合諧振線圈和交直流轉換電路,最終為末端負載提供電能。
1 總體設計
本設計是以家用小型電子設備為應用對象,以居家使用為背景,故本裝置的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間距離x =10cm。小型無線電能傳輸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由發射端驅動電路、耦合線圈、接收端電能轉換電路組成。驅動電路的前端的輸入電壓U1=15V,輸入直流電流I1不大于1A;接收電路負載電壓U2為穩定DC5V,負載電流I2最大為1A,最后點亮接收端負載為2只1W的串聯LED燈。
發射端中由控制電路、發射電路、信息顯示模塊組成。接收端由接收電路、電能轉換電路、穩壓電路、信息顯示模塊組成。本系統采用射頻電路,發射端的無線電波的幅度為9-12V,頻率為1MHz以上。作為小型電子設備充電使用,發射的無線電波要達到的頻率至少要上1MHz。考慮到9V-12V是一個安全電壓,既能保證工作,又能不產生危害,所以幅度要在9V到12V之間。接收端最后整流出來的直流電要達到5V(穩定)、1A(最大)。
2 系統硬件設計
2.1 發射端驅動電路設計
小型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發射端驅動電路如圖2所示,主要有信號源電路,將直流信號逆變為正弦波的電路。驅動電路,使線圈發射時,發射的無線電波保持在設計的頻率和幅度。
發射端電路需要產生高頻交流電,交流電再經由發射線圈發送給接收線圈,為接收端提供能量。本設計采用MOSFET半橋式驅動電路,需要實現對上橋的驅動,其電路簡單,所用元器件少,交流幅值是輸入的1/2,直流側需兩電容串聯,輸入相同大小的電壓、電流,輸出的功率相對更小,適用于小功率逆變電路。
2.2 接收端電能變換電路設計
小型無線電能傳輸系統接收端電路如圖3所示,接收端電路主要由整流電路、濾波電路、穩壓電路等構成。
此電路需要用直流電點亮小燈,接收線圈中的交流電經過整流、濾波和穩壓,最后得到直流電。采用全橋整流電路,其特性是由4只整流二極管按全波整流的方式連接起來,在一個周期內對信號的處理AC-DC輸出經過兩個二極管得到正弦波的正極部分,再經過另外兩個二極管反接得到正弦波的正極部分,輸出直流電壓。本設計采用TI公司的DB107集成整流芯片構成整流電路。DB107集成整流芯片是一種高速整流芯片,其響應速度快且功耗較低。
2.3 耦合線圈設計
耦合線圈的磁場強度是由電流通過線圈引起的。因此,磁場強度H可由安匝數來定義:
H= (1)
式中,N是線圈的匝數;I是電流,其單位是A;mL是磁路的平均長度,以cm為單位。
線圈的磁場結構類似于單層環形線圈,要保證磁路是均勻和閉合的,減少空氣中的漏磁通量。要達到較高的傳輸效率,最基本的就是使發送線圈和接收線圈大小形狀相同。本設計采用型號0.45mm漆包銅線纏繞線圈,使其直徑約20cm同心圓、匝數在23圈左右,但線圈中心空露,線圈每一匝要更緊密,需要接受線圈與發射線圈匝數相同。耦合線圈如圖4,線圈為空心線圈,線圈外徑為20±2cm。
2.4 顯示模塊設計
通過顯示模塊可以直觀地查看電路的電流、電壓和功率變化。本設計采用INA194專用電流監測器和字符式LCD顯示。INA194在5V供電時共模輸入電壓范圍高達80V,可以避免在調試過程中因輸出電壓生高而燒壞芯片。此芯片的瞬態響應快,特別適合快速檢測。LCD顯示模塊可以用英文顯示較為清晰的提示和數字,基本可以滿足顯示要求。顯示模塊測試電路的電流、電壓和功率,方便觀察電路變化。
3 軟件設計
通過單片機程序給驅動電路高頻PWM波,驅動發射電路發射高頻信號給接收端。MSP430使用8MHZ外接晶振與XT2輸入口相連構成高頻振蕩器,可使用MSP430單片機可以給驅動電路輸入任意頻率的PWM波,方便測試和提高效率。
4 總結
本設計是基于MSP430單片機控制的小型無線電能傳輸裝置,其涵蓋了主流單片機控制,磁耦合,高頻逆變,交直流轉換等技術,最終可以點亮接收端小燈,具有功耗低,效率高等特點。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在理論和應用中有很多的創新點,在近幾年漸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它具有安全、方便、無摩擦的優點,會慢慢成為未來的關注熱點。
參考文獻
[1]朱俊.探密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技術[J]. 交通與運輸,2012(01).
[2]袁杰.高效率射頻功率放大器的研究[D]. 電子科技大學 ,2010.
[3]陳軍.射頻功率放大器研究與設計[D]. 湖北大學,2011.
[4]方智奇.E類及逆E類射頻功率放大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4.
[5]梅莉,葉曉燕.基于MSP430的直流電機PWM調速控制器設計[J].中國測試,2010(03).
[6]秦龍.MSP430單片機常用模塊與綜合系統實例精講[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四川省綿陽市 6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