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清500多年間(公元1368年—1912年)有一群山西商人,以經營票號、鹽業、茶業等為主,富可敵國,名聞天下,他們就是明清十大商幫當中最著名、最成功的兩個商幫之一的晉商。八國聯軍向中國索要賠款,慈禧太后掌權的清政府就向晉商的喬家借錢還國債,可見晉商的經濟實力。
有這樣一座博物館,不僅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發展經歷,而且還把他們成功的秘訣公之于眾,它就是位于通惠河畔的北京晉商博物館。
過了四惠橋往東一直走,從京通快速路第一個出口出,輔路邊就能看見一片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落。北京通惠河畔曾是繁忙的漕運碼頭,這里當年也活躍著著名的“晉商”。從入口往里走,建筑的南面,便是晉商博物館。走進博物館,眼前的整面墻壁都是巨大的票號浮雕。票號是晉商的偉大發明,此后的百年間,晉商以票號為樞機,主導了中國金融業,直到清末民初。
晉商博物館館長助理曾旭介紹說,北京晉商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關于商人和商業的博物館,由山西商人趙遠長家族歷時6年、耗資4億多元建成,他們的夢想是“傳承晉商文明,弘揚晉商精神”。
博物館簡介
曾旭介紹說,經過長達幾十年的收集整理,現在的北京晉商博物館收藏了晉商各個歷史發展時期的包括賬冊、信函、文稿、票證、印章、鈔版、票版、廣告、包裝、牌匾、貨幣、衡器、量具、算具、交通運輸工具、神佛禮器、日用器具等46000余件藏品。博物館里還有1800多封晉商的往來信函,傳遞著他們的運營規則、立身之本、倫理、文化等全方位的信息。
晉商博物館共有三層,主要展示在第二層,內設十個基本陳列廳。曾旭介紹,二層的基本陳列“風云晉商”分為四個部分。以晉商的崛起、晉商著名商號及票號的創立與發展、晉商成功的原因、晉商建筑的文化韻味等為主線展開描繪晉商成長發展的全過程。
第一部分“商海驕子”:山西人有悠久的經商傳統。晉商在明初崛起,塞外大漠、江南水鄉到處可見他們的身影,“上至綢緞、下至蔥蒜”,晉商把幾乎無所不包的商品販運到需要的地方。第二部分“金融巨擘”:清代道光年間,晉商創立了經營金融匯兌業務的票號,開創了中國舊式金融業新的里程碑。第三部分“華夏商魂”:晉商腳踏實地、勇于開拓、勤懇敬業、誠信重義,具有高度的商業道德以及良好的品質素養。晉商的經營意識、組織管理和心智素養,閃爍著中華傳統思想的精髓。第四部分“晉商家園”:當年晉商用經商財富建起的深宅大院和商業會館,見證了晉商奮斗軌跡和歷史輝煌的同時,也留下一座座民族建筑文化的經典之作。
晉商和北京的淵源
說到晉商和北京的關系,曾旭說,當時建博物館的時候也有爭議,有的人說應該建到山西,因為它是山西的博物館。但是經過綜合考慮,晉商原來在明清時期,是中國的十大商幫之首,是世界的三大商幫之一,所以它是具有國際性的,建到北京來,就是把山西的文化傳播出去。
追根溯源,其實晉商是明清兩朝北漂的一部分,而且還是主力軍。曾旭介紹說,明清時,各省市的駐京辦以會館的形式紛紛在北京扎下了根。比如當年坐落在宣武門西大街的潞安會館,是幾位靠銅鐵錫炭發家致富的山西商人創建的;當年坐落在前門鮮魚口青云胡同的顏料會館是從事顏料、桐油的商人開發的。據清朝光緒年間的《順天府志》上記載,在北京的各省會館總數達到445家,其中山西商人建立的就達到50座。由此可見,晉商與北京城有著緊密的聯系。不僅如此,就連老字號“都一處”、“六必居”的開創人也都是山西人。
依誠信而生的票號
既然山西商人能夠成立一座博物館,公布自己的經營秘訣,那么他們到底有什么獨到的經營理念呢?如今商家都講究“誠信”二字,而早在幾百年前,山西商人就已經總結出了一句立于商場不敗的四字真言,就是“以義為利”,“義”字便暗含著誠信之意。
晉商商號在發展中產生了早期民間金融機構即票號,晉商可以自己發行一些紙幣錢帖,這不由政府監管,老百姓是否認購,完全取決于晉商自身的信用水平。曾旭介紹說,在票號出現以前,商人異地采購業務,現銀調動額數大、次數多,為了保障采購安全,商號通常委托鏢局負責安保。清中期之后,隨著商業貿易規模擴大,商號分支機構增多,加之社會動蕩,盜賊橫行,鏢局的安全性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以存放匯兌職能為主的獨特信用形式——票號應運而生了。
有一次,祁縣的喬家和渠家因發行紙幣過量,引發貨幣貶值,存錢的人慌了,都嚷嚷要把錢兌換出來,恐慌引發了擠兌現象。太谷縣曹家收到了喬家和渠家尋求幫助的信息,就貼出告示說:“這兩家發行的錢帖,在我家也能兌?!庇谑菙D兌事件被平息下來。這類似于現在的聯保賬號,是曹家通過自己的信譽幫助了喬家和渠家。
19世紀20年代,山西票號將晉商的信用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辦理匯兌,不論款額大小、路途遠近均能按期兌付;存款可隨時提?。淮说氐拇婵羁稍诒说刂в茫浅0踩奖?。
票號經營最講究的是信用,存放、匯兌、提現,每一個環節都在體現一個“信”字,如果稍有疏忽,就會遭到擠兌、倒賬的命運。由于晉商信用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信任,無論商家住戶、達官貴族,有錢都存到山西票號中。
晉商的防偽發明
在博物館內有一座“印章塔”,由數千枚造型不同的印章搭成塔狀。印章在舊時商業中地位舉足輕重,隨著山西票號的發展,晉商將印章納入舊式金融體系中,并兼顧了印章的藝術性,形成了獨特的商業印章體系。可以說,每一枚印章都是一家山西商號苦心、誠信經營的象征。
晉商為解決票據“防偽”問題,保證誠信交易,以極高的智慧創造出多重嵌套的防偽技術。曾旭說:“晉商使用的防偽技術是慢慢成熟的,是多重嵌套的,清朝匯票用的紙甚至出現了水印防偽技術?!痹窠榻B,所謂“多重嵌套”防偽,第一層防偽是手寫體,由一個文牘先生(管理信件的)與賬房先生互通信息并謄寫票券。文牘先生都有一個絕活——寫一手好書法,而且,這種手法是可以辨識的,山西和北京的兩家分號的文牘先生和賬房先生彼此熟悉對方的書法及寫字習慣。第二層防偽則是印章防偽。晉商的印章有一個嚴密的用印體系,信紙起手有一個印章是抬頭章,在票號上的數字上蓋章是壓數章,信紙落款處會有落地章,一式兩份的信紙,會在兩份中間加印一個騎縫章,章印吻合才可以取出。
除此之外,商號的書信中某位置還會加蓋一個防偽章,比人巴掌小一點的印章上,用蠅頭小楷刻滿《蘭亭集序》或《小石城山記》等,小小印章上足有千余字。商號甚至在刻印防偽章時還要留一手,令工匠故意刻錯字,讓不知情的外人更加難以仿造。如果涉及金額數量特別大的,大掌柜還要親自簽字并加蓋印章。
此外,還有最高級別的“漢字密碼”防偽,即用漢字來替代所要傳達的信息。比如傳遞數字信息,某商號就內部規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分別代表1—10;再比如傳遞商品質量等級,某商號就用“元、隆、興、記”四個字來指代,“元”指第一等棉花,“記”為第四等棉花,外人無從知曉。
晉商誠信體系的維持還仰賴商號內部人的忠誠。商號的用人原則是“用鄉不用親”,只在商號財東或經理的同鄉人中選拔,要考察新學徒的家庭出身、學徒的品行、上輩人的為人處事、德行信譽等,實行學徒保薦制。推薦人從他所了解的人員中挑選,所以多為親朋引進,而且推薦人要對所挑選的學徒負責,事關個人信譽,因此推薦人都很認真負責,絕不敢推薦不肖子弟。
晉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商幫,在中國商界稱雄達500年之久,不僅開創了“匯通天下” 的偉業,還享有“海內最富”的盛譽。如今,雖然晉商稱雄商界已經成為一段輝煌的歷史,但除了晉商經營留下的一枚枚印章和一段段佳話外,我們更多的應該思考晉商誠信經營其中所包涵的意義。
Tips
北京晉商博物館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58號
票價:50元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