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冬 馬莉娟 陳海春
(寧夏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 寧夏 銀川 750001)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有研究報道靜脈留置針聯合真空采血器在急診患者搶救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意義[1]。為探討靜脈留置針聯合真空采血針在急診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我院將收治于我院急診搶救的患者共198例納入研究并隨機分組,得到滿意的研究結果,現將具體研究過程和結果撰文匯報如下。
將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間急診收治搶救患者共198例納入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9例。觀察組99例中男性53例,女性46例;年齡范圍為26 ~79 歲,平均年齡為(57.4 ±2.5)歲;發病至就診時間為0.5 ~7.8 小時,平均時間為(2.8 ±0.7)小時;99例患者中急性消化道出血者34例,腦血管意外者25例,嚴重急腹癥者17例,中毒者9例,心跳呼吸驟停者8例,其他者6例。對照組99例中男性54例,女性45例;年齡范圍為25 ~79 歲,平均年齡為(57.1 ±2.4)歲;發病至就診時間為0.5 ~7.9 小時,平均時間為(2.9 ±0.6)小時;99例患者中急性消化道出血者32例,腦血管意外者24例,嚴重急腹癥者18例,中毒者9例,心跳呼吸驟停者10例,其他者6例。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無統計學差異,兩組均衡可比。本次研究納入排除標準如下。納入標準:①患者由于單一疾病危重情況收治于我院急診科,排除合并有其他多種合并癥的情況;②發病至送入我院時間小于10 小時;③患者年齡大于18 歲及小于80 歲;④患者及患者家屬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除就診急危疾病外具有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的如心肺系統疾病、其他腫瘤等;②對本次研究持懷疑態度或者非自愿參加本次研究者。
①對照組患者采用一次性靜脈留置針連接一次性靜脈注射器方式,方法如下:靜脈留置針末端于肝素帽位置連接一次性9 號頭皮針后再連接10 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裝置連接完成后依據淺靜脈穿刺方式進行穿刺,常規消毒皮膚后待干,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留置針與皮膚呈15 ~30°夾角進行穿刺,出現回血后放平留置針并繼續進針1 ~2mm,松止血帶,邊送套管入靜脈邊拔針芯,并做好固定后抽血,抽血完成后分離注射器,并將頭皮針與輸液器相連完成接下來的靜脈輸液。注射器中采集的血液沿采血管管壁注入并送檢。②觀察組患者采用一次性靜脈留置針連接真空采血器方式,方法如下:靜脈留置針末端肝素帽位置與一次性采血針連接,依據與對照組相同的靜脈穿刺方式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進行固定,將采血針有黑色橡膠套頭一端插入真空采血器中,可見血液被采集,需注意采血過程中需將真空管傾斜、與水平面呈約45°的夾角,可避免血液直接與采血管底部的沖擊作用,減少血液的機械性震蕩和溶血現象的發生。采血結束后將含橡膠套頭部位的采血針分離,與輸液器連接后進行各種靜脈給藥和治療。
本次研究觀察指標包括以下內容:兩組患者護理人員平均采血時間、溶血凝血發生情況、血源性污染、采血量準確性、對采血輸液方式滿意度。平均采血時間是指護理人員抽取患者檢查化驗項目所需血液標本3 ~4試管血液所需時間;溶血凝血發生情況是指所采集血液標本發生溶血或凝血導致化驗失敗;血源性污染是指連接注射器的頭皮針枕頭是否有血液滴出或采血針針頭有血液滴出;采血量準確性是指采血量未能達采血化驗項目要求或超過采血項目要求;對采血輸液方式的滿意程度采用本科室現行的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于患者結束治療前一天或當天進行,滿分100 分。問卷結果分為不滿意、基本滿意及非常滿意三個等級。得分大于80 分為非常滿意,得分60 ~80 分為基本滿意,得分小于60 分為不滿意。對采血輸液方式滿意度為(非常滿意數+ 基本滿意數)/總人數* 100%。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數據采用X2檢驗,P <0.05 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人員平均采血時間為(40.23 ±10.12)s,對照組患者護理人員平均采血時間為(68.45 ±9.57)s。觀察組患者平均采血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平均采血時間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16,P <0.01)。
兩組患者溶血凝血發生情況、血源性污染、采血量準確性比較如表1所示,觀察組溶血凝血情況及血源性污染情況低于對照組,采血量準確性高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溶血凝血發生情況、血源性污染、采血量準確性比較
兩組患者對采血輸液方式的滿意度如表2 所示,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對采血輸液方式滿意度比較
研究發現,一次性靜脈留置針聯合真空采血器與常規采血方式相比,對急危搶救的患者具有明顯的優良效果[2]。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每次操作時間縮短,在搶救過程中節省搶救時間有助于患者其他搶救措施的進行利于搶救的成功;同時研究結果表明,減少血標本溶血凝血等采血失敗情況的出現,同時減少了血源性污染,對患者輸液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對患者的滿意程度進行調查發現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說明觀察組患者采用的采血方式是一種安全有效且對臨床工作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的方法。綜上所述,一次性靜脈留置針聯合真空采血針在急診搶救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情況效果,可顯著縮短采血所用時間、減少溶血凝血及血源性污染等不良事項的發生,同時具有較高的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急診患者搶救工作的推廣使用。
[1] 胡玉蘭,蔣小玲,肖鮮,等.靜脈采血針和靜脈留置針改良在搶救危重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07,2(25):6.
[2] 牛利茹,畢亞麗,李金偉.血標本溶血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及防范對策[J].臨床誤診誤治,2005,18(9):691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