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花
(安徽廣德縣醫院急診科 安徽 宣城 242200)
門急診輸液廳是醫院的窗口科室,無假期全天服務,并且患者流通量大,病種多,病人的身心素養相差懸殊,護患關系十分相當復雜。輸液室的護理質量和服務水平能夠體現整個醫院的管理水平,對整個醫院的醫療聲譽有很大的影響[1]。因此提高門急診輸液廳的護理服務質量,減少護患糾紛,是當前護理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我科通過外出考察學習,在門急診輸液患者中采用優質護理及健康教育知道,獲得滿意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患者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間我院治療的300例門急診輸液患者,觀察組與對照組均為150例,其中男性患者196例,女性患者104例,年齡15 ~91 歲,平均年齡(43.4 ±2.7)歲。患者輸液時間3 ~15d,平均為(4.6 ±1.2)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種、文化程度、職業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門急診輸液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護理、接診擺藥、醫囑核對、輸液、健康宣教及安全巡視等。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2.1 改善良好的輸液環境 患者輸液時間較長,對環境要求較高,保持輸液廳空氣流通、新鮮,及時清理垃圾等物品。提供日常必須品,如:水、水杯、報刊雜志等。每天更新水筆板報,提供常規用及疾病相關知識。
1.2.2 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 定期對科室護理人員加強理論培訓,并考核,提高業務知識。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增加巡視密度,及時發現輸液不良反應及輸液中出現的問題,在第一時間解決。改善服務態度,微笑服務,定位每個星期一為"微笑服務日",增加患者之間清切感。
1.2.3 加強溝通與交流 患者在輸液期間護士主動與患者交流,規定每天責任護士進行詢問,了解患者病史。并詳細對患者進行講解疾病預防及治療相關知識,合理用藥,藥物不良反應及健康指導。輸液完畢后,要柔和的拔針,保持和藹的態度。并囑患者休息20 分鐘后方可離開,在休息時間里,再次與患者溝通,確定患者無任何不適。進行健康隨訪登記和滿意度調查,對不滿意處提出整改意見,及時整改。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配對X2檢驗分析,P <0.01 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均順利完成輸液,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對疾病知曉率及用藥知識明顯高于對照組,以P <0.01,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以P <0.01,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見表如下:

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疾病知曉率、用藥知識、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對比[n(%)]
輸液治療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高,患者在輸液過程中對護理服務的需求也在提高[2]。因為輸液的時間多較集中,環境嘈雜,若工作無序,就會顯得忙亂,工作效率低,延長患者等待時間。還因在輸液治療過程中,由于多種因素易造成輸液故障及不良反應等不良后果,大大降低醫療質量,甚至導致醫患矛盾。傳統的常規輸液護理,往往缺乏良好的護患溝通,容易造成護患矛盾。通過我科進行在輸液患者中進行優質護理,將患者的輸液治療不僅僅局限在打針、吊水這么簡單程序上,更加注重患者的全程服務,包括疾病預防、用藥安全等健康指導。同時還要求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與傳統常規輸液護理相比,明顯提高了患者對疾病及用藥知識的認知,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0.01)。同時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觀察組滿意度(97.3%),對照組滿意度(90.0%),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0.01)。
通過門急診輸液優質服務的開展,對護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護理工作不再是簡單的打針、輸液、執行醫囑等簡單性的工作,要學會與患者溝通,認真的聽,耐心地講,解決患者最需要了解的疾病與用藥知識,使患者有信任感、安全感,真正實現對門急診輸液患者的人性化護理,人性化護理應用于臨床工作中,是現代護理發展的方向,是患者健康所需[3]。同時,輸液廳是醫院的窗口科室,通過優質護理的開展,維護了醫院的形象。優質護理和健康教育的開展,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士的社會地位。
總之,門急診輸液開展優質護理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疾病及用藥知識的知曉率大大提高,同時明顯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諧了護患關系,降低了護患矛盾。對門急診的輸液安全得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1] 李建芳.程序化護理管理模式在門急診輸液的效果研究[J].內科,2014,09(01):71 -72.
[2] 鄒亞萍,倪紅紅,陳金玲等.通過多媒體進行健康教育提高門診輸液患者健康素養效果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8):1719-1721.
[3] 張子穎.優質護理服務對 門診輸液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3,1(下旬刊):161 -163.